和平东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不少民国初期的建筑,未来将对外立面进行清洁和整饰。广州日报记者王燕 摄  和平东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不少民国初期的建筑,未来将对外立面进行清洁和整饰。广州日报记者王燕 摄

  人车混杂、交通拥堵的十三行,下半年将着手改造;位于北京路附近的仰忠社区一些老楼里已经重新粉刷了楼道,有了崭新的水电表……这两个项目作为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列入了今年广州城市更新计划,并正在积极推进中。

  老旧小区的微改造无疑是未来广州城市更新工作的重头戏,近日,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老旧小区改造的计划、方式和资金来源等。调查显示,广州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7000万平方米,涉及总人口约300万人。

  今年市政府已计划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48个、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涉及小区数量更多的《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也正在制定当中,未来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将常态化。

  文/广州日报记者杜娟

  广州十三行历史悠久,曾是连接中西方经济的枢纽带;如今的十三行仍然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是广州远近闻名的批发市场。

  昨日,记者在十三行路看到,这条不宽的马路实际上只有一条机动车道,两边画出两条约半米宽的辅道原意是让附近服装批发的手推车走的,但很多手推车对此视而不见,横穿马路、来来往往,与机动车、行人抢道。这种状况未来可能会发生改变。

  十三行路面:用护栏隔出手推车专用道

  荔湾区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计划将机动车、行人、手推车分开,在目前马路画线的地方用护栏隔出两条手推车专用道,当然会在商铺比较多的地方开几个出口,方便卸货。”此外,整治工程还将对破损人行道进行修缮和铺装,计划将部分内街改造为步行街。

  十三行微整治工程包括对十三行地区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基础设施等方面专项整治,提升该地区整体形象,以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整治范围包括人民南路、十三行路、康王路、桨栏路围合的区域,覆盖范围约7.1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估算6200万元,由市、区共同出资,市财政投入3000万元,区财政投入3200万元。据悉,目前整治工作正在进行前期招标,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启动。

  老旧小洋楼:对每栋住房设计整修方案

  十三行路靠近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街道两旁有不少民国初期的小洋楼,但由于历史较长、居民较多,不少房子出现乱搭建、外立面损坏等。在本次微改造中对建筑进行整治也是重要一环,该负责人表示:“基本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外墙的清洗为主,如果有损坏的就进行修补,恢复其历史风貌,并进行违建整治。针对不同建筑,届时将采取各异的整治手段,每栋房子都会专门制定方案。”据悉,对空调机、店面、招牌、雨篷等也会进行专门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升十三行地区的整体形象,将结合街区历史沿革,选取相应的主题建设景观小品;增设片区平面布置图、节点指引、行人指示等标识系统;沿现状道路增设街灯、庭院灯,一层店铺增设壁灯。

  此外,该地区还将进行“三线”整治,同一条道路通过沿一层建筑屋顶设置线槽等手段规整“三线”。

  仰忠社区:30年老楼有了管道煤气

  在北京路附近的珠光街仰忠社区则已经成立了微改造办公室,办公室内的墙上已经挂出一张长长的微改造进度表,何时进行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线改造,何时进行供水管、排水管改造,什么时候安装小区监控视频、什么时候进行楼道整饰,一共有近20项工程之多。

  作为微改造的示范工程,仰忠社区厂后街87号楼的楼道内已经焕然一新。记者昨日看到,楼道内的楼梯和墙壁都经过粉刷,一楼装着每家每户的新电表,所有电线都有专门的走线槽,看起来干净整洁。而且在楼外还有新建的煤气管道和视频监控设施,社区微改造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管道煤气已经拉到了楼里,现在正动员各家各户开通。”

  据悉,仰忠社区微改造范围南起珠光路,北至东横街,东起文德南路,西至北京南路。社区内有大小街巷19条,共有房屋138栋,其中4层以上(不含4层)30栋,4层以下(含4层)108栋。为此,城市更新部门制定了近期、远期的实施方案,将分批对社区内的老旧房屋进行微改造,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三旧”改造费用

  争取合作“买单”

  此前的“三旧”改造中,无论是旧村、旧厂还是旧城区的改造,都需要考虑如何进行资金的平衡问题。但目前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则更加注重政府财政的投入,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广州共安排市城市更新资金9413万元支持微改造项目,区级财政也按照不少于市级财政投入的原则配置资金。

  不过,该负责人也承认,对于数量众多的微改造项目,完全靠财政资金投入也非常有限。城市更新局也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引入新的资金,首先加强与财政等职能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沟通协调,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享受棚户区改造的优惠贷款政策。其次,在改造费用分担上,争取政府、社会、个人合力共赢,合理分担老旧小区更新成本。此外,正在会同相关市场金融机构探索研究成立广州城市更新基金,撬动和引入低成本社会资金参与老旧小区更新。

  与此同时,广州也正在探索简政放权,建立老旧小区微改造便捷机制。增加工作思路,加强事前预控、事中监管、事后考评,构建全过程、常态化的监督考核机制;具体事务下放区负责。市城市更新局还精选了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在内的26个重点项目,下放区政府审核审定。

  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计划正在制定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广州实际,积极开展社区微改造试点,推进老旧小区更新,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有力促进宜居宜业幸福美丽广州建设。

  据悉,今年市政府已计划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48个、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关于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计划的通知》选取了26个重点项目开展试点,拟重点推进荔湾泮塘五约等10个、用地面积205公顷的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又将如何进行,具体有什么标准呢?记者了解到,《广州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基本制定完成,将微改造分为整体人居环境改善、街区风貌保护性整治、文化维育与功能活化建设三大类。

  广州究竟有

  多少旧小区?  今年2月,市城市更新局组织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了系统摸查,并对全市登记在册的30年楼龄以上的存量住房情况、危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调查显示,广州市老旧小区有2831个,总建筑面积约7000万平方米,总户数约100万户,约300万人。

  标准:按人居、街区、文化三方向改造

  1.整体人居环境改善建设

  对零散分布的危破房或部分结构较好但建筑和环境设施标准较低的居住街区,可进行整体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公共安全建设、市政设施改造、建筑修缮与改造、公共环境改善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五方面内容,对陈旧低配的建筑、公共设施、开敞空间、景观绿地和环境要素,进行整饰、清理、改造或更换,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优化街区服务水平。

  2.街区风貌保护性整治

  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可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进行街区风貌保护性整治,建设内容包括房屋主体修缮、楼栋设施改造、建筑立面改造和整饰三类;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设立分类改造修缮标准。通过建筑改造与修缮,保持传统街区原有的肌理、尺度、色彩等风貌特征,延续老城区传统生活场所。

  3.文化维育与功能活化建设

  对商业氛围浓厚,有条件进行住改商等产业升级的区域,可沿主要公共空间及沿街面,进行文化维育和功能活化建设,建设内容包括特色公共空间营造和环境要素提升两类。在保留街区整体肌理与街巷尺度、保护历史遗存的基础上,着重塑造街区特色空间,增强环境吸引力和可识别性,引导街区功能活化,提升片区活力,以合理利用历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