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蓝空白云,青山枫醉,又到放风筝好时节。蓝色的天空中那抹色泽绚丽、风中舞动的风筝,借着人们手中线轴的收放而随风摇曳。你可知道,这小小的纸鸢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每一只风筝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韵味,从选料绑扎风筝骨架,画色、花纹、样式等各个元素都有考究,这也许就是它得以传承至今的主因,也因而成为会友、庆典、健康身心、民间工艺文化和谐社会的载体和象征。
放风筝曾为饶平民间一项有趣的活动,扎制风筝也成为一项民间工艺。饶平风筝工艺,当属江家风筝最为出名,曾经远销外地。建国前,黄冈街道,有三家专制风筝出售,而工艺称善者,要算大街江祥记。其制作之风筝以柔韧毛竹削成形状不一的篾条为枝骨,选购上庄丝纸糊贴,并加以彩绘上色,造型色彩美观,不仅好看耐用,而且暗合几何学和物理学原理,易起飞,不翻倒,稍懂放者,高低俯仰,进退盘旋,都能随心所欲。制作者江神保,其最拿手杰作是蜈蚣和人字风筝。娱蚣长2至3丈,由数十节连接成,以细长苎麻索为拉绳,放上高空似龙蛇翻动翔游。人字风筝则能直立而舞动。大型风筝上装有发声器,迎风作响,不论何种风筝,以大型者为壮观。
昔日江家的风筝远销外地,随着江神保的逝世,江家风筝制作工艺也已失传,但是我们对于风筝制作跟放风筝的热情和喜爱依然不减。忆儿时,每放学归来,我都会和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制作风筝、放风筝。我们先准备好竹篾、棉纸或报纸、棉线、双面胶、固体胶、剪刀和尺子等,首先把3根竹篾交叉,形成6个等角,再用棉线绕8圈以上,确定固定好后打结。再用棉线把竹篾的各个顶端绕圈连接,每个点绕4圈左右,确保棉线形成6条相同长度的直线,打结。再按照骨架的形状裁剪出轮廓后便于糊纸。接着是做尾巴,尾巴的长度是根据风筝的大小来的,其作用是使风筝平衡。最后是穿线,用大头针穿上棉线,先穿过六边形最上端的2处棉纸,长度是风筝直径的2倍左右,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打结,再在中心点穿过来打结,在3条线扯直刚好形成了一个直角的位置打结,这样风筝就做好了。在风筝绵纸上小心翼翼地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连上风筝线便可以放飞了。天上的风筝飞呀飞,地上的人儿追呀追,而如今市面上风筝品种众多、价格便宜方便购买;至此,便再也难寻儿时制作风筝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