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产要素成本

  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松绑

  贷款利息,水电气费,物流运费……每天,一项项开支都算在企业头上。对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企业来说,降低各项生产要素成本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鉴于企业过高的财务成本,东莞着力降低其中的大头部分——融资成本。具体措施包括:综合运用再贴现、再贷款等央行货币政策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推动直接债务融资,引导企业积极利用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低成本融资渠道。

  针对制造业发达的市情,我市以超大力度的“真金白银”,积极支持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投入。譬如,今年以来,已拨付2015年度第五、六批226家“机器换人”专项资金应用项目共1.44亿元,公示2016年度3批合计589个项目。拨付省财政股权投资资金5000万元、2016年度省级财政技改资金6686万元,上报市政府安排省级技改资金4250万元。

  在用能领域,东莞也持续发力。积极贯彻省相关政策,去年两次降低一般工商业和大工业用电价格。其中,从2016年1月1日起,一般工商业电价每千瓦时降低0.58分(含税),从去年6月1日起每千瓦时再次降低1.68分(含税)。大工业用电价格也从去年6月1日起,每千瓦时降低1.68分(含税)。今年以来,我市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5.08亿元。

  油气也是用能成本之一。东莞建立了非居民用户管道天然气价格与购气成本同向联动调整机制。从2015年12月15日起,降低我市非居民用户管道天然气价格,其中工商业用户最高气价,每立方米下降0.85元;从2016年11月15日起,再次降低工商业用户最高气价,每立方米下降0.15元。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减轻用气负担约1.87亿元。

  在备受企业关注的物流领域,东莞通过支持企业积极申报相关资金补助,大力支持我市物流行业技术创新。目前,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项目已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东莞市保税物流中心、东莞市百茂物流中心等项目已完成省投资建设补助计划申报,相关补助资金已下达。

  更重要的是,我市敢动真格,啃硬骨头。代表性措施之一,就是推动取消普通公路车辆通行费。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我市自2017年1月起取消车辆通行费年票制。此外,还大力降低高速公路使用成本,譬如,市交通局、财政局、发改局、交投集团等部门编制了《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东莞段)PPP项目实施方案》,市政府已于去年批复该项目投融资采用注资方式。

  种种措施下来,在物流运费领域,我市上半年共为企业减负9.10亿元。

  [改革效果]

  “一减一加”凸显降成本实效

  电费降了,运费省了,税负减轻了,工人好招了,办事不仅省钱还省时省事了……

  种种降成本行动,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发展环境,对于正在朝着国际制造业名城加速前进的东莞来说,更具有加快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深远意义。今年,我市启动企业“倍增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214家试点企业实现效益与规模的倍增,降成本行动就是实现“倍增计划”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如何实施呢?东莞在顶层设计上已有政策文件提纲挈领。2016年4月,我市印发了《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降成本行动计划是五个行动计划之一,旨在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社会保险费成本、财务成本、电力和物流成本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成立市降成本工作小组,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督查考评,加强宣传引导等,该计划在东莞落地生根、发芽结果。2016年,我市共为企业减负约221.1亿元,其中,制度性交易成本22.13亿元、人工成本1.16亿元、税负成本88.33亿元、社会保险费成本31.92亿元、财务成本57亿元、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10.56亿元、物流成本1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取得全市减负超120亿元的可喜成果。

  “看得见,摸得着”,各项减负措施的落地,让东莞企业实实在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成效可概括为“一减一加”:

  “一减”是指企业税负减轻,表现为我市非税收入同比减少。据统计,今年1-6月非税收入实现55亿元,同比下降7.3%,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下降。

  “一加”是指企业利润增加,1-6月我市企业所得税市级收入36.4亿元,同比增收10.22亿元,增长39.1%,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改革永远在路上”。接下来,东莞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国家、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提升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