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在广东省政府网公布。东莞被划定为“特大城市”,规模为500万—1000万。规模等级仅次于“超大城市”广州、深圳,和佛山并列。
记者查阅最新的广东各市常住人口排名发现,2016年,东莞的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达到826.14万人,位居全省第三位,仅次于广州的1404.35万人和深圳的1190.48万人,比排名第四位的佛山多了79.87万人。
在推动人口发展方面,前不久,东莞出台了《东莞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努力实现50万左右非户籍人口在东莞落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92%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
近几年常住人口数量保持平稳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50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人以上50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人以上30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100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其中“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按照此《通知》,在3年多前,东莞已经是特大城市。数据显示,2014年,东莞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34.31万人。
而从全省范围来看,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广东作为劳务输入大省,近年来每年吸引了大量人口。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111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525万人。
和全省情况不一样的是,东莞目前还没有公布2017年常住人口数量,但是从此前几年公布的数据来看,东莞的常住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2012年,东莞常住人口为829.23万人,而2016年为826.14万人,人口反而较2012年减少了3.09万人,比高峰时期的2014年更是减少了8.17万人。
有分析认为,这或许和近年东莞大力推行的“机器换人”有一定关联。数据显示,2014年,东莞启动“机器换人”项目以来,截至2017年年初,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2698个,总投资约386亿元,涉及东莞市五大支柱产业及四个特色产业。推行“机器换人”以来,相对减少用工近20万人。东莞智造积极参与到全球智能制造的竞争中,“无人车间”“智能工厂”在东莞这片土地上密集出现。
机器换人带来的是普工数量的减少,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高素质产业涵养的一线产业工人逐渐涌现。据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东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06万人。
其实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东莞的常住人口数量是和广东全省情况一致的,甚至可以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东莞“功不可没”。2007年东莞常住人口为717.02万人,2016年比2007年增加了109.12万人,增幅为15.21%。如果将时间拉回到更远的2000年,东莞2016年的常住人口比2000年的644.84万人则增加了181.3万人,增幅为28.11%。
各镇街常住人口数量增减不一
分镇街来看,2016年东莞镇街常住人口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长安镇65.94万人,虎门镇63.58万人,塘厦镇48.82万人,东城48.11万,厚街43.52万。这和2016年东莞各镇街经济总量排名略有出入。2016年东莞镇街GDP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虎门、长安、东城、南城、厚街。常住人口数量排名和经济总量排名有出入的情况或许和各镇街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相关。
在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方面,根据东莞市统计局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在东莞进行的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各镇街增减不一。
数据显示,2016年和人口普查时相比,常住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松山湖,从2010年的37658人增长到2016年的11.45万人,增幅为204.05%。这中间固然有松山湖和生态园合并的因素在里面,但是2010年生态园管委会常住人口只有2187人。松山湖人口的增长更多,主要在于其经济的发展对于人口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大大增强。
此外,还有多个镇街近几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比如莞城普查时常住人口为16.21万人,2016年的常住人口为16.64万人,石龙普查时的常住人口为14.18万人,2016年为14.20万人。
部分镇街和普查时相比,还略有下降。如东城普查时的常住人口为49.28万人,2016年则为48.11万人。樟木头人口普查时常住人口数量为13.28万人,2016年为13.18万人。这或许和上述镇街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有关。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出现了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的情况,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少见。数据显示,2016年莞城常住人口为16.64万人,户籍人口为18.22万人,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了1.58万人。记者调查发现,这或许和莞城拥有大量的优质学位,但是产业吸引力和居住环境等方面有待提升有关。目前莞城拥有具有百年历史的首批省一级学校东莞中学、莞城中心小学等,都是在全市“数得着”的优质中小学校,很多人为了优质学位将户籍落在莞城,但是居住在东城或者南城等其他镇街。
注重高素质人才集聚和发展
《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制定和完善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人口政策。统筹区域资源禀赋,科学确定不同主体功能区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实行差别化人口调节政策。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等优化开发区域,要以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等方式,分类控制人口过快集聚,更加注重高素质人才集聚和发展。
而在东莞,推动非户籍人口在东莞落户对于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提升东莞人口的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东莞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提出,东莞放宽农村学生在东莞市大中专院校就读将户口迁入学校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的人口、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留学归国人员等八类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尤其是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为三类重点群体,属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群体,要坚决取消相关限制条件。
根据该实施方案,东莞实施“两个五年”入户条件(即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从2010年10月开始施行的积分入户制度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8月,通过积分入户东莞的达61360人,入户的人员学历占比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申报了学历状况入户人员的69%,高中及以下学历占31%,推动外来人口入户对于提升东莞人口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人才落户东莞,东莞将加速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