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旱木龙舟 东莞时报资料图 记者 陈栋 摄常平旱木龙舟 东莞时报资料图 记者 陈栋 摄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付碧强)进入农历五月,东莞水乡万舟竞逐,锣鼓喧天,市民狂欢。水上龙舟不少见,陆地“划龙舟”却是别具一格。看水乡龙舟不够过瘾?市民不妨于6月20日至21日,去常平横江厦村探寻旱木龙巡游。

  江河变桑田,抬木龙巡游

  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和初八,常平镇横江厦村都会举行端午游木龙活动;因其别具一格,2007年被列为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村里的龙舟也如同水乡一样“龙游江河”,但随着环境变化,村边的横江河慢慢由大变小,由江河变成了浦田,没有江河竞渡,改成“扒旱龙”,抬木龙巡游,一直延续至今。并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龙的崇拜和敬畏,祈求风调雨顺。

  旱木龙巡游有舞龙的元素,还有醒狮加入,这个活动已经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民俗,和村民狂欢活动。每年这个时候,全村人都会加入到旱木龙巡游队伍中,就连侨居海外的村民也会争取回村。白天看巡游,晚上看大戏,欢歌载舞不断。

  两龙绕村巡游,千人跟随祈福

  横江厦村的旱木龙雕工精细、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头顶的独龙角,寓意吉祥。

  每年初七,存放在“宗祠仓堂”的一公一母两条香樟木龙,会由“神手”抬着顺时针沿着村边大路,绕着村子巡游一圈,用时约为两个小时。旱木龙打头阵,醒狮、锣鼓随后,数百上千人跟着巡游祈福。次日,巡游按照原路逆时针再巡游一圈。巡游时,敲锣打鼓,燃炮鸣铳一路伴随巡游队伍。巡游时,人多路窄,两龙争凤,表演“木龙趣斗”成压轴戏。

  / 坊间传说 /

  “黄袍特飞天”与“妈孙船遁地”

  坊间传说,南宋末年,宋军溃败,只剩下水师了。水师之间传递军情、接送重要军政人员需要工具,而当时广东人口很少,陆路远没有水路畅通。宋军最后招得百多条龙船,传递机密文件。

  因为传递军情要快,所以没任务时,宋军就要求龙舟队强化训练。有时,几条龙船经常一起训练,时间一长就不免彼此逞强斗勇,渐渐自发地举行比赛。那时,南宋朝廷需要一条专门服务皇室人员的龙船,经过几次比赛,选定一条叫黄袍特的龙船,定名“奉聘金龙”。

  那时,海上的人信奉妈祖,其中有一条龙船起了个名叫妈船,后来觉得这名字太大了,就改为妈孙船,希望妈祖保护龙船在海上航行。

  话说,元军一路追到珠江口,军情紧急。刚好又刮起大台风,珠江囗风大雨大浪更高,一个浪有几米甚至十几米高。南宋王朝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大风大雨都要调兵遣将。一个晚上,台风又起,“妈孙”和“奉聘金龙”两条龙船都接到任务。珠江口大风大浪,两条龙船奉命冲出珠江口。因为浪太大,有好几次巨浪盖住了“妈孙船”,附近的一些军船都以为“妈孙船”已经沉入海底,却不料巨浪去后,又见到“妈孙船”在海上航行。就这样,两条龙船在台风和巨浪之间忽隐忽灭。后来的人们说“妈孙船”会遁地,而黄袍特被台风巨浪抛起,人们传说它会飞,其实是因为“奉聘金龙”的掌舵师傅技术非常好,每次巨浪冲来,整条船像冲浪板一样,在巨浪上滑行,由于月黑风高,兩夜蒙眬,人的双眼产生错觉,都感觉整条龙船像是在天上飞一样。

  两条龙船 ,“妈孙”破浪前行,“奉聘金龙”顺踏浪前行,被人们一直传为佳话。或许,这个故事紧扣了“崖山之战”那段悲壮的历史,更易于流传,也流传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