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个“12·5”国际志愿者日即将到来之际,12月3日,第四届“沃野乡伴”大学生农村服务公益微创投(简称“沃野乡伴”微创投)项目在广州举行结项评审及嘉许会,来自广东多所高校的9支大学生团队先后展示暑期乡村公益的实践收获,为在场评委、嘉宾和网络上的公益朋友频频带来眼前一亮的成果。
第四届“沃野乡伴”微创投由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担任指导单位,第九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及广州市长鹿六脉慈善基金会联合资助,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主办,旨在进一步积极落实青年在乡村建设中的相关政策,通过推动高校青年学子对于农村服务的认知,带动更多跨专业的年轻人走进乡村、认识乡村、支持乡村,投身农村社会服务,在行动中改善村居环境、丰富村民生活、促进村落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增强对农村的认识,鼓励其身体力行融入乡村振兴事业当中。
乡村振兴 感召大学生积极参与农村服务公益项目
作为一项强调跨界和创新的青年公益项目,“沃野乡伴”微创投旨在用小额资助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团队以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出资建设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为村民提供适合的社会公益服务。
自今年5月启动至今,第四届“沃野乡伴”微创投继续“能力建设+小额资助+驻村社会服务”的模式,完善“督导+驻村社工+在校大学生+乡村自组织+村民志愿者”的梯队矩阵,多元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经过大学生团队申报及评委会筛选,来自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等高校共9个大学生项目入围本届“沃野乡伴”微创投,并深入广州市花都区、从化区和增城区的乡村开展为农公益服务。
“进村之前,农村对我来说是是满地鸡粪的所在,下田干活意味着踩泥巴,但当真正接触农民和土地后,我才意识到,土地是最干净的,它孕育一切。土地和农民是我们的供养者,时常“索取”的我们,又能反馈给土地和农民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回响,或许要我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和回答。”一位驻村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在报告里如是写道。
“往年暑假,我们要忙着割禾插秧,家里的小孩没人照顾,就常常三三俩俩地在村里瞎逛;村里池塘也多,我们大人也不放心啊,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村民李大姐说,“今年收到村里社工通知,有沃野乡伴的大学生到村里开夏令营,我们就早早地报了名。那些大学生们组织的活动很丰富,孩子们也能学到知识,我们家长还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这实在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村民王姐也感概地说,“那天我从广州刚回到家,女儿就冲上来递给我一副画,对我说‘妈妈,祝您生日快乐!这是我画的全家福,还有我为您写的诗’我接过画,看着上面女儿稚嫩的字迹,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我常年外出打工,陪伴她的时间太少了,感觉很对不起她!这个暑假,有大学生的陪伴和关心,女儿外向开朗了很多,我真的非常开心,也非常感激这些大学生。”
校社合作 构建多元化大学生农村服务支持体系
“十分感谢各高校对沃野乡伴的支持,校社密切联动保障了微创投的顺利开展,为农村的社会服务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希望。”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范洁珊对此分享道。
她表示,“沃野乡伴”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大学生为农公益服务的平台和桥梁,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大学生、更多的青年人去关注农村,了解农村服务。“我们想把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去为农村服务,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希望通过沃野乡伴项目,给乡村播下爱的种子,让村民的生产生活逐渐改善;给广大青年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大家更多地关注社会服务,认识乡村,服务乡村。”
“我们与大学生朋友是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我们熟悉村里的关系、熟悉村民的需求,而大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想法,在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理念影响下,我们博采众长、优势互补,就能为村民提供更丰富更贴切的服务,也为农村和村民带来更积极的影响和改变。”广州市从化区新围村的驻村社工欧烟红说。
“感谢项目方搭建了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在增城光辉村深耕20多天,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余缅萍老师分享到。
广州市长鹿六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何慧斯也介绍道:“长鹿六脉基金会的服务宗旨包括资助社区公益活动,今年是首次和广州市恒福社合作,通过沃野乡伴这个载体关注大学生为农公益服务。对比入围初审和今天的结项评审,我欣喜地看到大学生朋友们的务实和成长,同学们对服务需求的把握、对服务逻辑和内容的把控、以及服务落地等都有长足进步。在同学们的服务回顾和展示中,可以体会到他们付出了很多精力,我也希望沃野乡伴项目能够很好地延续下去,要为更多大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公益实践的机会。”
截至目前,第四届“沃野乡伴”微创投直接服务1934人,间接服务5083人,举办社区活动35次,主题夏令营10个,项目内容由大学生团队自主策划,服务覆盖农村的儿童、家长及长者。项目活动形式丰富创新,内容包括家电义修、儿童青少年教育、留守妇女/长者服务、助农促销行动等,丰富了当地村民(特别是乡村儿童)的生活,缓解了农村家庭的暑期照顾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农村农事活动,参与了乡村经济发展。
成果展示 看见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
12月3日举行的第四届“沃野乡伴”微创投评审及嘉许会,邀请广州市长鹿六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何慧斯,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美娟,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处四级主任科员肖韵笛,广州市供销社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晗,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范洁珊等担任评委。
应防疫要求,本次评审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每支队伍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向评委及嘉宾展示了各自的项目成果,评委们分别从项目规范、目标达成情况、项目成效及团队收获与反思四个维度,为项目打分。
据介绍,“沃野乡伴”微创投召集大学生团队根据不同村庄的社情民意和实际需求提供内容多样的服务计划,惠及长者、妇女、青年、儿童等各类人群。但由于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大部份还没未在农村地区开展过社会服务,服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各种支持。
为保障服务质量,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为每个大学生团队配备了资深督导,负责跟进团队的实践过程,并对项目实施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同时,也联动大学生团队所在高校的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理论和具体实践等指导。
沃野乡伴项目督导赵楠非常认同这种模式。他认为,多方紧密跟进、互补指导,不仅让大学生团队在农村地区帮助了更多有需要的人士,而且也让他们自身得到许多收获和成长。两个多月的乡村服务中,各项目团队均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一张张照片、一条条视频背后都包含着一段感人的故事,也见证了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
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青蓝创想——暑期助农计划”成员通过调研了解到,边远乡村的儿童缺少暑期活动,而当地特色农产品却因为交通不便、宣传不足等原因销路不畅,团队成员便创造性地融合两种需求,将花都区国泰村的小朋友组织起来,开展导赏技巧培训班、农展会策划小组等,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多部精美的农产品宣传视频,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农展会,向社会大众宣传了国泰村的特色农产品,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晓度。农产品宣传视频还引起了评委的广泛热议,现场咨询起下单渠道。
而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团队在广州市增城区光辉村开展《印记光辉·口述行动》项目中发现,光辉村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当地村民对此却知之不详,且村中少年也缺少家长的陪伴,常常聚在一起无所事事。团队成员便和驻村社工一起,组织村里青少年一起开展历史探寻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拜访村中老人、舞狮领头人等,一起收集素材整理关辉村的口述史,一起拍摄记录光辉村美丽风光的微电影,一起举办文化宣传晚会。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还让更多村民加深了对村落历史文化的认识。未来,团队还希望利用已汇编成的《印记光辉,文化传承》,与驻村社工一起开发设计乡土文化传承小课程,将乡村文化保育与传承进行到底。
广州市供销社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沃野乡伴项目发起人徐晗在点评中分享到,“项目选取了口述史作为切入点,以传统文化作为载体开展服务,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只有农村的青少年认同乡村文化,并引以为傲,农村才能留住人才;只有城乡居民都认同乡村文化、向往乡村的生活方式,农村在真正能够建立有吸引力和可持续的产业。我们需要明白,农村并非依附于城市,而是两种平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一定是从文化振兴切入去推动的。”
经过当天的评审,广东财经大学《“青蓝创想”暑期助农计划》项目获得第一名,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印记光辉·口述行动》项目获得第二名,广东培正学院《B-Willing社会实践服务之圆梦瑞岭征程》项目获得第三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城乡,伴爱同行》项目获得第四名。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立足乡村振兴的工作大局,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潮头,作为公益服务平台的沃野乡伴微创投将继续发挥枢纽和桥梁作用,以为农志愿服务为载体,以广阔乡村为舞台,鼓励和带动青年大学生朋友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担当使命任务,到广阔沃野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用热血力量践行青春本色,用踏实的服务推动乡村建设和发展,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