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潘宇莹 见习记者霍婉颖
图/学校供图
近日,顺德多家企业的外墙上增添了亮丽的绘画作品,这些墙绘均出自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美工专业学生之手,在驻校社工的带领下,他们成功申报公益资金,走进社区,为本地社会企业提供公益墙绘美化服务。
近3年来,顺德区教育局积极探索德育创新,推进“社工进校园”,链接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实践平台,并提供个案咨询与辅导服务。如今,驻校社工服务已扩展至24所学校,基本实现公办区属学校全覆盖。近日,该项目更获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点赞,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政府统筹,结合学校需求购买社工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传统的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变化?参考港澳社工服务进校园的经验,2014年,顺德区教育局在各区属学校推进“社工进校园”服务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启智学校、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郑裕彤中学和华侨中学4所区属学校开展驻校社工试点工作。
“三年来,顺德区不断探索‘社工进校’德育模式,如今已渐趋成熟。”顺德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陈永刚介绍,在这一模式中,政府作为统筹者,为学校提供资源、平台,结合学校每年提出的需求,招聘专业的社工机构提供服务。“借助社工进校园项目的开展,拉近了学校和社区、社会机构的距离,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德育实践资源。”
此外,顺德区教育局还创新引进顺德区社会工作者协会、顺德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作为第三方专业监管机构,对项目运营管理、项目方案、服务成效等进行评价,每半年出具中期评估,每一年出具终期评估,保证社工驻校质量,为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探索保驾护航。
完善家校网络,关注学生个人成长
不少青少年都会遇到学习压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涯规划、家庭关系等问题,联动学校德育处及各班班主任,驻校社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案咨询与辅导,以专业技巧与平等对话的“朋友”身份帮助学生走出困扰。
去年,小秋从普通高中转学来到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班级同学发生矛盾、家长的失望与不理解,使小秋压力倍增。了解情况后,学校德育处联系驻校社工为小秋提供帮助。
“在该个案中,除了谈心,我们还为小秋制定了方案,让她通过参加义工活动完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价值。”驻校社工胡秀意介绍。小秋则表示,经过社工姑娘的咨询辅导,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和同学和解,并慢慢改善脾气。“我对团队意识与家庭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
此外,驻校社工还走进班级,开展新生适应、提高班级凝聚力、放松减压等主题班会,或根据年级需求定期举办女生青春期教育大会、职场体验大课堂、生涯规划等培训和讲座,对接校外专家资源为学生答疑解惑。
其中,顺德郑裕彤中学去年举办了“让爱更有智慧”家庭教育论坛以及“青春大发现”中学家长工作坊,为家长带来新的家庭教育视角;顺德华侨中学驻校社工则提供专业帮助,协调家庭纠纷,并定期开展常规家访,成为家校沟通的有效桥梁。
“社工驻校是对学校德育方式的补充与创新。”陈永刚表示,不同于传统学校德育工作者的“谈话式教育”,驻校社工能够提供个案咨询与辅导,工作坊、社区服务、团队服务、义工服务等集体德育教育方式,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探索。
链接社会资源,开放式办德育
利用课余、周末及寒暑假时间,驻校社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实践机会,把学生带进社区,在活动中成长。
其中,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连续两年申报成功的公益墙绘美化项目,就是在驻校社工的带领下完成的。“从项目申报,到与学生一起实地走访社区,画稿上墙,能感受到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了,专业技能水平也得到提升。”美工专业老师陈健也积极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今年暑假,顺德郑裕彤中学对全校学生开放“如影计划”,驻校社工链接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进顺德乐从、均安、龙江等镇街支教、助教,为社区小朋友提供服务。“岗位的安排旨在让学生发挥特长服务社会,同时在活动中学习与积累,提高与人沟通、组织策划、应变能力等。”驻校社工郑恩说。
在链接社会资源方面,特殊学校也不例外。连续两年,顺德启智学校星宇社工站带领学生走出学校,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手拉手”,打开特殊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之门,提高社会对特殊学校的认知与理解。据悉,明年一月份,驻校社工将带领4名学生参与香港特殊马拉松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以往,顺德区中小学校大都是‘围墙内’办学,与所在社区资源共享程度低,在调动社区、社会和家庭德育资源时存在困难。”陈永刚说,传统学校办德育的方式有局限性,驻校社工能够帮助调动所属社会服务机构的资源链,为不同类型的学校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