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们跳起传统民俗舞蹈英歌舞也有板有眼娃娃们跳起传统民俗舞蹈英歌舞也有板有眼

  文/图 金羊网记者 王漫琪 赵映光

  近两个星期,最热闹的无疑是各家幼儿园了,因为一年一度的幼儿园“毕业季”到了,度过三年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即将走进小学校园。羊城晚报记者观摩汕头市区多家幼儿园举办的毕业汇演活动,发现在孩子们童真烂漫的精彩节目背后,凸显了汕头幼教工作者将传统文化尤其是“潮文化”融入幼儿启蒙教育的创新理念。

  想知道小朋友跳“英歌舞”、唱潮剧是什么模样?想了解幼儿园为何也能变成“小社会”?一起来感受下汕头的幼儿园“毕业季”。

  潮俗文化融汇幼儿生活

  近期,汕头中心城区的多家幼儿园以教育集团、园区联盟的形式各自举行了精彩纷呈的毕业汇演。舞台上,孩子们妆容精致,表演天真活泼,然而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贯穿节目始终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了。不论是气势磅礴的潮汕大锣鼓、英歌舞,还是朗朗上口的潮汕歌谣、《弟子规》,孩子们都表演得有板有眼,一位园长告诉记者,唱歌舞蹈的常规节目形式是“皮”,真正的“肉”却是渗透到孩子们学习生活里的潮汕民俗文化。

  走进位于龙湖区的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会震撼于眼前的场景:一群娃娃们冲泡工夫茶招待客人,穿针引线做手工珠绣可谓驾轻就熟,对着镜子自己化妆画潮剧脸谱,稚声稚气的潮剧折子戏《桃花过渡》张口就来;“潮食馆”里,小朋友们变身大厨,亲手煎制韭菜饼和牛肉丸,有客人来了还有小朋友服务员上前热情招呼;幼儿园各个课室分别布置成不同的环境氛围,全园500多个孩子自由选择主题课室和老师共同完成某件任务或作品,扮演某个社会角色,可以“打工”,可以“购物”,开展各种社交锻炼。

  幼儿园打造大雅之堂

  俗话说“从娃娃抓起”,汕头的幼儿园之所以能做到让孩子与传统文化毫无“距离感”,便是与教育机构坚持开展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实践息息相关。以汕头特区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园从2001年便开始了“潮汕民间综合艺术教育”的课题研究,主要从红头船精神、工夫茶、潮菜以及潮汕“雅姿娘”特质等方面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情趣、探索与创造能力。幼儿园以“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还自行研发了一套符合潮汕儿童需要的绘本教材。

  知名幼教专家、汕头市幼儿园李岱玲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岱玲主任表示,地处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特区中心幼儿园始终与教育改革创新同行,以“小幼儿园大雅堂”为办学愿景,全力打造“儿童潮文化”共享研究课程。2017年,汕头龙湖区推动教育“集团化”改革,成立了六个教育集团,致力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特区中心幼儿园牵头全区12所幼儿园资源,成为该区唯一的幼教集团。

  幼儿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不仅让孩子受益,更感动了家长们。许多家长反馈说,自己的孩子到幼儿园之后,除了学到“潮味十足”之外,还养成了不少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比如包饺子、缝衣服扣子等生活技能。家长尹朝勇便十分感慨,他来自河南,在汕头工作并安家落户,他自称是一名新“汕头人”,但其实对潮汕传统文化并不熟悉,想不到儿子却能咏诵潮汕歌谣,对潮汕民俗如数家珍,在家里俨然一个潮汕文化“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