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转型再出发

  时间转眼就到了2004年,翟惠玲到了退休年龄,彼时她已经成了广彩厂的副厂长,之后厂里返聘她,她在厂里又待了5年。

  在被返聘的5年中,翟惠玲曾多次提出 “想去过过退休的生活”,但每次厂里都极力挽留这位技术核心,“你走了,我们就不做了。” 翟惠玲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难免内疚,就一直坚持了五个年头。

  2009年,工厂经营实在困难,翟惠玲希望减轻厂里负担,再一次提出离开。这一次工厂同意了,连同厂里的设计人员都不再需要了。

  面对这样的场景,翟惠玲的徒弟周承杰希望和她合作成立一个独立经营的工作室。2001年,周承杰成为翟惠玲的第一位徒弟,翟惠玲经常指点他,而周承杰也颇有悟性,成长得很快。恰好厂里也愿意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场地,就这样,翟惠玲的“逸彩工作室”开张了。

  翟惠玲对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信心,但对市场知之甚少,所以心里很没底气,“我们只会制作,不会推销,谁来买我们的东西?”此时,一个收藏家朋友给了翟惠玲莫大的支持,“你放心,你们先做一批东西出来,所有的作品我都要。”这给翟惠玲吃了一颗定心丸。至今翟惠玲都感激这位贵人当初相助,“那时起步真的不容易。”说到动情之处,翟惠玲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度过那段艰难的起步之期,工作室慢慢走上正轨。很多收藏家都慕名前来工作室拜访翟惠玲,这让她很感动,“我在这一行做了很多年,在社会上有一点影响力,他们就慢慢主动来找我。”

  随着市场审美的改变,翟惠玲也不断在作品中创新,融合当下的时尚元素,她保持着对现实趋势敏锐的观察,“广彩不能停留在以前,必须与时俱进”。而她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平时的博览群书以及偶尔的外出采风,有时她也从其他人的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

  曾经有一个收藏家给她出了一道难题,希望翟惠玲做一件新颖的、能表现时代变化的作品。虽说传统广彩大多以传统吉祥画为主,但翟惠玲并不满足于此,她欣然迎新的挑战。

  翟惠玲思来想去,发现少数民族元素最适合这个主题。刚好有一次,翟惠玲到西双版纳采风,回来以后很有灵感,感觉少数民族的服饰非常漂亮,如果做成画会是非常合适广彩的表现形式。于是她创作出《版纳印象》,作品一出来得到很多人认可。

  《版纳印象》与以往的广彩有着天壤之别,但又不失其精髓,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广彩,“我也惊喜,原来广彩还可以这样尝试。” 翟惠玲看到,这种新的尝试不仅可以跟现代审美结合起来,又能更好地展现广彩的魅力。

  “不担心传承是假的”

  如今,翟惠玲从事广彩创作已有45年,她学习和吸收了广彩优秀的传统技艺,又引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形成了线条优美、造型靓丽、设色华美的独特艺术风格。

  也就在是她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个个荣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而这次的个人作品展也是对她艺术成就的再一次肯定,“希望来参观的人通过观看我们的展品了解广彩。广彩现在在不断进步,不断融合当今的审美。希望所有人都能知道我们一直在为广彩而努力。”通过这次展览,翟惠玲希望能将广彩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但对于广彩的传承,翟惠玲仍有忧虑。她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喜欢广彩的人很多、也愿意学,但都只是停留在想知道广彩是什么的层面上;真正投入到广彩行业、以广彩为终身事业的年轻人并不多,“希望更多的人能真正投入到我们这个行业,能有更多的生力军。”

  “说不担心(广彩传承)是假的。” 好在翟惠玲看到,如今身边有些年轻人能沉下心来开始学习,“这是值得我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