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珠海

新浪广东>珠海>正文

秋季吃蔬果养阴润燥 5种水果怎么吃最健康

2016年10月19日 17:31 家庭医生在线  评论(人参与

  在秋季里,上市的时令水果有很多,在选择和食用时都是需要特别注意一些的,这样才能够保证身体所需要的。今天,不如就为大家列举一下秋季最常见的水果应该怎么吃,千万别错过了。

  秋季饮食原则

  秋季饮食养生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秋季养生小常识里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养阴润燥的食物主要有蜂蜜、百合、银耳、山药、莲子、核桃、芝麻、梨、香蕉、话梅等。“话梅特别适合秋季食用,中医认为酸甘化阴,话梅酸酸甜甜正好符合‘以润为主,佐以酸味’的养生法。” 此外,秋季养生小常识告诉你应该注意多饮水。

  秋季饮食注意事项

  暴饮暴食。秋季人的食欲也开始恢复,如果不能控制好饮食摄取量的话,容易导致热量过剩,转化成脂肪堆积,让人发胖。无论是哪个季节,饮食都要以适量为宗旨,切记暴饮暴食。

  吃太多蟹。秋风起,蟹肥美。秋季正是蟹的季节,个大、体肥、味美。但是吃蟹的时候要注意清洗干净蟹体,因为蟹内有大量的细菌和污泥,其中的寄生虫很多。另外也不宜多吃,伤害身体。吃蟹的时候最好搭配醋和姜丝,以免因为蟹太寒凉,导致身体不适。

  饮食不分时节。饮食养生的一个重点是要注意食物时节,不宜食用的时候吃了不会达到养生的目的。例如食物本身处于危险期,或我们的身体处于和某种食物特质相冲突的阶段,这些时候就需要特别的注意。蜂蜜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但是在农历7月的时候最好不要吃蜂蜜,因为大多数有毒的植物都在农历7月开花,密封会采集有毒植物的花蜜,因此酿出来的蜂蜜也会含毒。生姜也不宜在秋季饮食,因为属于辛辣的食物,容易出现秋燥问题,导致耗气伤神。瓜类食物也属于阴寒食物,多吃会伤脾胃,秋季也不宜多吃。

  过多食用燥热之食物。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和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所以很多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从秋季开始复发或情况加重。秋季饮食要避免过于燥热的食物,煎炸类的食物则需要避免。另外,人体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往往会贮存脂肪,秋季热量的摄取会大于散发,所以肥胖的人士在秋季中更应该吃低热量的减肥食品。饮食上要增加酸,增强肝脏功能,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水果含水量多,又偏酸,可以多吃。

  过多食用辛辣生冷之食物。秋天的饮食要注意尽量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等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聚体内。有辛香气味的食物可以散发体内的湿热之气,例如芹菜等,秋季可以多食用。另外还需要注意秋季气候由热转冷,人体的生理代谢也会顺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饮食中也需要注意不能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等的问题。

  最后,再来教教大家如何在秋季吃水果吧。

5种秋季水果怎么吃

  梨最多半个。《本草纲目》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对唇干口渴、咽干鼻燥、咳嗽无痰等秋燥现象,有独特疗效。香港注册中医师杨明霞提醒,老年人体质大多虚寒,不宜生吃梨。建议将其与银耳同煮,制成银耳炖雪梨。由于梨的糖分含量高,老年人每次最多适宜吃半个。

  柚子最多一瓣。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润肺清肠、生津解燥、健脾开胃等功效。餐后有“滞胀”感时,吃适量的柚子可缓解不适。不过杨明霞表示,肠胃虚寒的人要少吃,建议每天最多吃一瓣。

  柿子最多半个。柿子有健脾、清热、生津之效。但由于其性寒,且糖分含量偏高,脾肾虚寒者,每次最多可进食半个。

  菱角最多一个。菱角味甘性凉,有健脾胃之效。胃口欠佳者,可以吃一点菱角。不过,由于菱角性凉,因此建议年长者不宜过量食用,以每次不超过一个为佳。

  杨桃最多一两片。杨桃有清热解毒、生津、利水之效。但其性偏寒,因此肠胃虚寒者不宜多吃,每次最多可吃一到两片。

  秋季吃水果,切记以上几点哦。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