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投诉平台|网站地图|手机版
惠州

新浪广东>惠州>正文

惠州绿色发展共享绿色福利 投100亿整治河涌

2016年03月09日 08:09 南方日报  评论(人参与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绿色发展、民生事业、产业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型城镇化等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内容。这些也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所强调的内容,有一些还是今年报告的亮点所在。

  在这几块领域,惠州有自身的“强项”和“长处”。近年来,惠州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经过探索和开展试点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错成绩。 惠州的探索和经验值得推广借鉴,这也是惠州的担当所在。迎来“十三五”,面对新常态,“惠州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展,惠州还须更给力。从今天开始,《南方日报·惠州观察》将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近日召开的惠州市人代会表决通过了惠州首部地方性法规——《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为保护一条江,惠州立了一部法——这足见惠州对绿色发展的重视。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经济发展得好的城市并不少,生态环境好的城市也不少,但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兼得的城市却不多,而惠州就是一个杰出代表。“十二五”期间,惠州经济保持年均12%的快速增长,而空气质量连续3年进入全国城市前十名,其绿色发展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这几年,惠州坚持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五位一体”绿色跨越。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称,“水”干净了,就能引来“大鱼”、“活鱼”;生态好了,就能招来更多创新项目、优质项目,生态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十三五”期间,惠州将保持绿色发展定力,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让更多百姓共享“绿色福利”。 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在全国较早制订实施低碳生态规划

  看不见黑烟囱、闻不到刺鼻的气味……作为我省两大石化工业基地之一,惠州大亚湾石化区蓝天白云常伴。未来一两年内,数百亿元的先进石化产能还将陆续投产。但在“碳规”的约束引导下,石化区节能减排技术在国际领先,碳强度将逐年下降。

  惠州在全国较早制订实施低碳生态规划,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和治理污染、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惠州市低碳生态规划(2014—2030年)》,提出构建森林生态网络,增强碳汇能力等。

  从低碳生态规划的制定可以看出,惠州突出绿色理念和绿色规划并立,理清绿色发展思路。

  绿色理念引导是绿色实践。惠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从2006年提出“生态旺市”战略,到2011年提出“绿色发展”思路,再到2013年提出“五位一体”绿色跨越发展道路,体现了惠州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和笃行。

  绿色规划规范绿色实践。惠州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探索“多规合一”,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编制中。除了低碳生态规划,惠州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市规划为五大功能区,形成“核心优化、向海拓展、北部保育”的国土开发总体战略格局,同时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投100亿元整治市区14条河涌

  在市区河南岸南翠花园居住的林女士每天晚上都和家人在金山河边散步,一家人其乐融融。“想不到吧,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沟。”林女士说,经过河涌整治,金山河焕然一新,变成城市新的休闲场所。

  在博罗县柏塘镇平南村,可以看到多块用栏杆围起来的种有植物的湿地,还有一条条刚砌不久的沟渠。该村村支书邹金灵说,平南村的生活污水生态治理工程,采用无动力“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生态沟”的生态处理系统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从城市到农村,环境大变样。这多亏了惠州这几年开展的相关绿色创建活动。惠州突出生态优化和污染防治并重,创新开展绿色创建。

  2014年,惠州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惠州实施最严格的流域限批准入制度,确保东江水质常年保持地表II类以上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加大河涌整治力度,用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整治市区14条河涌。目前已完成金山河、青年河整治任务,正在实施推进大湖溪沥等4条河涌整治工作。

  2014年惠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实施“新一轮绿色广东大行动”,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生态工程”,着力打造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三大绿屏”,西湖、红花湖、金山湖“三大绿肺”,潼湖湿地公园、惠州海洋生态公园、考洲洋海洋生态公园“三大绿肾”。

  目前,惠州还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6%,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一县一场”“一镇一站”。创新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建成农村垃圾收集点2万多个,配备农村保洁员近万名、垃圾收运车辆3000多台,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累计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45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

 平均每年环保否决率超过10%

  几年前,美国有一家企业计划到惠州投资落户,项目投资额大概为两亿美元,项目非常不错,但是因为达不到环保要求,惠州最后拒绝了这个项目。“十二五”以来否决项目超过800宗,平均每年环保否决率超过10%。

  一些产业达不到环保要求被拒绝,而绿色产业则受到欢迎。推动绿色发展,要有绿色产业体系支撑。惠州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产业不断向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升级发展。

  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例,惠州充分发挥水力、风力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69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7.6%左右,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3.69%,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1.8%和62%。

  惠州还出台了不少制度来保障绿色发展。出台了《全市招商选资环保指引》和《企业投资管理“负面清单”》,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坚决执行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三个限批”和“三个一律不批”,对不符合环保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未取得排污总量指标的项目、环境风险难以防范的项目一律不批。

  惠州还把绿色发展融入到干部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同时制定实施环境违法行为公众有奖举报制度,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渠道等。

  正是这一系列举措成就了“惠州蓝”。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说,自己眼中最宜居的城市是惠州,这是一个有希望的城市,在环境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惠州的土地、水、空气都会成为宝贝。

 ■声音

陈奕威:让更多老百姓共享“绿色福利”

  陈奕威介绍了惠州绿色发展的实践:一是树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二是抓规划,在全国较早制订实施《低碳生态规划》。近年来每年投入20亿元治水、20亿元种树,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三是促转型,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立“2+2+N”现代产业体系,引领产业不断向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升级发展。四是靠法治,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用法律的红线来守住生态的底线。严格实行“三个一律不批”和“三个限批”,2014年以来共否决项目328宗,平均每年环保否决率超过10%。

  陈奕威说,最近惠州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启动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就是《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十三五”期间,惠州将保持绿色发展定力,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绿色福利”。

  陈奕威建议,把培育绿色自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生态文化培育,倡导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案例

惠州立首法保护西枝江水质

  去年5月开始拥有地方立法权的惠州,将制定出台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为《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部法规日前在惠州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获得表决通过。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包括上游水源涵养林区域不够广、结构不合理,污染源(如畜禽养殖污染)管控力度有待加强,水质性缺水初现端倪,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现行上位法对于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而言,尚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定,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大保护力度、增强保护实效。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木林说,条例针对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上游治山、下游治污”理念,重点解决“治什么、怎么治、谁来治”三个问题。条例分为总则、监督管理、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五章三十五条。

 条例有不少创新的内容,比如定期对西枝江开展健康评估。

  为了提高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条例把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作为最重要的制度设计,规定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设立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条例还规定建立联合防治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督查水质保护工作;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案件通报、移送和反馈制度,以及执法协助和联合执法制度等。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