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 薪火相承八百年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广东四会古镇邓村,仍完好保留着古法造纸工艺,至今已延续了800余年,堪称中国古法造纸的“活化石”。
今年81岁的省级非遗项目“古法造纸”传承人张熀元,出生于邓村扶利村中一个传承古法制造竹纸400余年的家族。从9岁开始学艺的他,70多年来即使面对亏本也没考虑过放弃这项传统技艺,并且期待这门手艺能后继有人。
■策划:林波 陈琦钿 冯艳丹
■统筹: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视频:新快报记者 王飞
匠料
匠名:张熀元
匠龄:生于1936年3月
匠史
邓村造纸历史可追溯至南宋
据《四会县志》和当地族谱记载,南宋时期,有张、陈、程、申等姓氏的人为逃避战乱,经韶州的曲江、南雄珠玑巷迁徙至邓村的白龙、官陂一带定居。他们带来制造竹纸的技术,利用当地水源丰富、盛产竹子等有利条件,建起了灰池、水车、水碓、作坊、晒场,砍竹造纸,世代相传,至今已延续了800余年。所产的纸张称为“会纸”,因其基本原料是竹子,故而也称“竹纸”,当地人则称之为“土纸”、“火纸”。
四会古法造纸主要分布在当地的丘陵地区邓村一带,其中以扶利村最集中、最具规模。当地村民耕作之余,兴起家庭式造纸作坊,男女老少在村前屋后忙晒纸。
目前,四会邓村一带年产纸制品1500多吨,出口约1000多吨,造纸作坊700多间,纸品厂1100多间,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产值7000多万元,造纸是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据介绍,2007年第二批省级非遗项目申报时,全国只有广东四会邓村和浙江温州雅泽两地申报造纸工艺,两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大相径庭。四会古法造纸技术因在国内少见,专家组曾给出了中国古法造纸“活化石”的高度评价。
完整再现《天工开物》造纸工序
“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的“抄纸”等古法造纸工艺,数百年后的今天,在四会邓村扶利村张熀元家中的古法造纸工场里完整再现,与《天工开物》的记载基本一致。
目前,发现的古法造纸传承谱系文字记录,以邓村扶利村张氏族谱较完备。据称在明代张氏族人从事农耕的同时制造竹纸,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八叔是第13代传人。“能追溯到多少代,现在也说不清。我只记得,从爷爷到父亲都会土法造纸,我从小和纸生活在一起。”八叔说,现在,他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人跟着他继续用“土法”造纸。
“小时候家里环境不好,没有条件读书,9岁开始学习‘松纸’。”人称“八叔”的张熀元告诉新快报记者,因生活所迫,他开始跟随祖父、叔父等学古法造纸,在邓村的“元昌号”纸厂打长工。从“松纸”学起,等到他力气稍大的时候,接着学“抄纸”,接着学习砍竹、挞竹、腌竹、碎竹、舂竹、打浆、抄纸、榨纸、松纸等20多道繁复工序及操作技巧。在纸厂打工期间,他还对劳动强度较大的“打浆”进行改良。1983年,八叔自办古法造纸工厂,将会纸加工成“元宝”等成品销售。他还将技艺无条件地传授给其他人,帮助附近村民办家庭造纸作坊。
猜你喜欢
- 误中原始股圈套 40多人被骗1300万元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9:17
- 江门:三年投千亿补民生短板 建成软硬设施体系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9:08
- 互联网+系列讲座探讨创业 企业电商实战运营技巧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8:59
- 中国侨都博士后大讲堂开讲 陈新滋教授作专题报告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8:57
- 8月免费睇第八届市运会 本届运动会不售门票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8:56
- 江门首家私人博物馆加入五邑联合博物馆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8:54
- 市公安局发布季度警情 抢劫盗窃斗殴三类案件较多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8:53
- 江门首开官方慈善众筹平台 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8:51
- 活力澳门推广周今开幕 让市民了解澳门旅游产品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8:47
- 蓬江江海小学开始报名 不用积分制安排随迁子女
- 评论() | 分享04月22号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