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活
新浪广东站 > 广东生活 > 正文
[第02期抗战遗址篇]一场战役和一个村庄的光荣(图)
http://life.sina.com.cn 2005-08-09 11:12 南方都市报

  

  

  

植地庄还像1944年那样,村内的道路只能两三个人并排而行,可以想象当年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巷道中的那场战争是多么惨烈。

  

  

郑少康当时是广游二支队的政委,他和老伴在革命生涯中相识相爱,至今已经61年了。

  

  

植润景当年就是带着游击队从这里安全转移,这里当时是一片浓密的竹林。

  

  

纪念碑就竖在英雄们战斗并牺牲的地方,使每一个村民为之自豪。

   植地庄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

  一场战役和一个村庄的光荣
  

  第一篇从沦陷到收复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溯到60多年前,日军对广州的侵略,最先从空中轰炸开始。每天数十架日军飞机对市区实行地毯式的轰炸,使广州成为遭受日军飞机轰炸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广州沦陷时又遭到入侵日军的烧、杀、抢、奸。在日军的统治下,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到极大的破坏,广州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侵略就有反抗,“七·七”卢沟桥的枪声,激发了全中国人民汹涌的抗日救亡怒潮。叶剑英南下广州、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在广州成立、《救亡日报》社南迁广州,使广州的抗日救亡活动更加活跃,“八·一三”抗日救亡献金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为更好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在广州建立秘密联络点,在珠江三角洲等地建立抗日武装:广游二支队司令部、东江纵队交通站、番顺行政督导处等相继成立。“血战植地庄”、“西海大捷”等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得到了大发展。 在广东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抗击日军的战斗:增城正果之战、两次粤北会战等阻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8月31日收复广州。9月7日,新一军进入广州。9月16日,广东地区日军签字投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中山纪念堂见证了日军签署投降书的历史时刻。

  官丽珍编写 

  下期预告

  抗战胜利后,陆军新编新一军回国驻守广州,军长孙立人在马头岗征地建墓,纪念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于1947年9月6日落成。墓园经历数十年的世事沧桑,现已面目全非,仅留下纪念塔、墓碑和纪功亭。

  历史重现

  植地庄隶属番禺南村镇里仁洞村,如果不是因为六十一年前那场战役,这里可能会和无数珠三角的小村庄一样,只是地图上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以当地村民姓氏命名的村庄。应该说,当年的那场战役,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未必会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但对于这样一个平凡的小村庄来说,却代表了无上的光荣。

  植地庄英雄住过的村庄,巷战过的战场

  1944年的植地庄是一个贫穷的小村落,据说有三十几户人家,整个村子都是泥房子,泥房子之间是狭窄的通道,几乎仅容两三个人通过。村子四周是城楼,严格地说,称不上城楼,只是在兵荒马乱的年岁,贫苦的庄稼人为保护自己不多的财物所采取的小小的防御措施。村子四周和村子小巷间都有“城门”,村口祠堂边的一个城门通向连接广州与番禺市桥的大路。

  六十多年前,全村人以种水稻为生,村子四周的山岗上是浓密的竹林。而今天的植地庄和珠三角的许多村镇一样,已经和城市对接在一起,附近是工厂区、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村内是一幢幢的小楼,建筑密集,村内的道路依然不宽。当然也有一些旧的青砖民居,不过都相当简朴,鲜有我们在珠三角乡村常见的那些历史上曾经拥有财富的岭南民居,解放前算是比较穷的——即使如此,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仍旧受到战争的洗劫。

  走在村落中,会有村民不断向我们提供当年战争的线索,曾经住过游击队的房子在哪里,最早发现日本人的村民住在哪里,发生过巷战的地方在哪里,甚至还有一处旧屋的遗址,村民们都说,这里原来有一座房子,是当年抗日的时候被日军烧毁的,至今也没有重建,那里已经没有了建筑的痕迹,只是一片荒草。

  当年和这场战役有关的人的名字都还被村民记得,除了游击队员,还有另外一些“民间”的功臣,比如最早发现日本人的军队进村的是一个叫做琼女的村民,她正在田里割禾,得以最早把“鬼子进村”的消息传递出去。游击队员和日本军队的巷战持续了很短时间,其间一位叫做阿琴的姑娘还给游击队员做了简单的饭菜,使他们恢复体力。还有些人帮助留下巷战的几位游击队员左突右冲,这些人的名字在村民中口口相传,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健在,或者他们的后代还在这个村内。

  我们的采访热气腾腾,大家不断议论着和战争有关的人和事,指点着英雄们住过的房子,走过的路,打过枪的小巷——可贵的是,他们只是靠流传下来的故事试图让历史更完整,他们固然不希望这些历史的细节被湮没,也决不会居功自傲,这就是英雄背后的百姓。

  七十多岁的村民植润景从看一小片菜地的一个小竹棚中走出来,带我们进村参观,为我们描述当年战役的情形。在整个村子里,植润景是少数亲历这场战役的人之一。

  植润景记得游击队是1944年六月初四那天进到村子里面的。当时他12岁,住在村头的一间旧屋中。战役的枪声刚刚响起,他走出家门,撞见正准备撤出村子的部队,部队政委郑少康带一队人马突围,于是他带领这队人马,走过村后的竹林,让他们顺利转移。

  关于这次战役的有限记录告诉我们,这支游击队是广游二支队,共有250多人,本来在番禺市桥以北集中,准备向敌伪盘踞的番禺重镇——市桥进攻的,但因遇台风暴雨,洪水淹没道路,所以在大队长卫国尧,政委郑少康和副队长卢德耀等同志的领导下,集结在植地庄。但因为汉奸告密,敌人从几个方向汇集到植地庄,战役由此打响。

  战斗开始,部队很快分成了几个部分。按照战略部署,中队长何达生等8人和民兵占领植地庄周围高地,抗击日军,掩护主力分两路突围,这八个游击队员从周围高地到村内巷战,持续了一整天,终于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主力部队从村子中撤出,植润景当年带队出村的,正是这队人马。按照植润景的描述,出村以后,一支队伍从山下突围,走在一条深沟内,比较顺利地冲出敌人的包围,按照资料,应该是由教导员李海带领,经板桥,安全撤退的一支队伍。

  另一路由卫国尧率领,经梅山撤退受阻,卫国尧等20余人牺牲;指导员黄平带领部队与日军争夺长大岗高地时,卫高等10余人壮烈牺牲,余部由政委郑少康率领。据郑少康回忆,当时的部队走了大概有两三里路,离开了敌人的包围,植地庄之战是在珠三角的战场上伤亡较大的一次战役,但队伍并没有因此离开番禺,而是继续在番禺战斗。

  回忆起来,也是相当惊险的一幕,敌人分别从村子两面的石榴岗、市桥出发,向植地庄进发,植润景记得一路敌军是从村子口的祠堂进来,另外有一队是从村背后西方的竹林中砍出一条路,围攻小村。住在庄内的游击队分散在各个房子里,村头的祠堂算是整个村子中最像样的建筑,面积也够大,战斗开始,最为惊险的是住在祠堂中的战士们,祠堂正门有敌人,他们从祠堂侧面墙打开一个洞,大家从洞里出去。

  植润景带领部队从村东的山岗冲出去。这段山路不长,杂草丛生,站在山岗向下望,植地庄面积不大,这么小的一个村庄汇集双方军队,可以想见战斗的激烈与紧张程度。

  八勇士与500余日军周旋9个小时,打退8次进攻  

  带路人12岁的他带领部队穿过竹林,安全转移

  在生死一线间的战斗之中,时间是以分秒计的——1944年7月26日2时,日军指挥官吉田率领独立步兵第八旅团500余人向植地庄进发,6时进抵植地庄。7时,日军第八旅团一部占领植地庄周围高地后,向庄内冲击。坚守植地庄、与敌人正面交锋的,是何达生率领的一个小分队,共八名战士。

  资料记载,当时,何达生指挥小分队利用土墙、闸门作掩护,待日军进至前沿阵地60米内,以密集射击,打退日军连续8次进攻。7月26日14时,日军以迫击炮轰塌几间民房后,冲入拱北门第一条小巷。何达生组织小分队把这条小巷与其他3条小巷相通的闸门关闭,在巷内组织反击。激战两小时后,日军被迫撤出村庄。

  可以想见,这八名战士一共与敌人周旋了九个小时,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大部队的转移创造了条件,最后日军撤出村庄。

  今天的村民说起这八名战士,仍旧兴致勃勃。虽然很多人没有亲见,但村子里的人都是世代居住于此,听上一代人描述过,因此对战斗的过程知道得一清二楚,还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细节。

  拱北门是村北的一个小门,现在村内还有一条拱北巷,就是与当年的拱北门相连。小巷一米宽,北低南高,有一点点坡度,旁边有更窄的小巷子,据说日本军队曾经冲进拱北巷内,而游击队员则在旁边的小巷内伏击。

  村民指着村里的一个院落,说当年住在这里的一户人家,养着猪,当日本军队冲进村里的时候,家家户户大门紧锁,这户人家躲在院落之内,把猪的两只前腿吊起来,猪吱吱乱叫,在一片枪声中,听得不很真切,倒也骗过了敌人,让敌人以为有很多人藏在院内,也掩护了巷战的游击队员的行踪。

  在植地庄战役中,八勇士的故事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幕,战士们智勇双全,符合每个人对英雄的想像,而且战斗和这个小村如此接近,足以让每一个村民自豪——热爱祖国是最朴素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植地庄的每一个人都会为六十一年前的战役与这个村庄有关而感到与有荣焉。

  长岗岭48名战士在这里献出了生命

  有战争总有牺牲。

  在植地庄战役中,游击队一共有48名战士牺牲,他们大部分都是倒在了植地庄外的长岗岭上。那是村后地势较高的一条狭长山岭,在敌人已经占领了长岗岭这块高地之后,突围的主力部队在这里与敌人交火。

  有关长岗岭战斗的记忆,散落在不同的叙述中。据一位当时攻打长岗岭的战士梁铁回忆,“由于敌人火力太强,我们暂时停止冲锋,这时我的脚板中弹了,血流不止。突然,敌人丢来一个炸药包,刚好落在了我和战友黄平之间。当时我们拿起它丢开是来得及的,但我们没有这样做,因为附近都是同志,我们只好眼睁睁等待死亡。炸药包爆炸了,我被抛高又跌下,睁眼一看,鲜血从腹部和手脚流出来,转头一看,黄平的双脚脚板被削去一大片,不远处的梁绮卿左腿已被炸为两截。很快,我昏了过去,后来被打扫战场的部队发现,当时向长岗岭冲峰的战友们除了我之外,全部都牺牲了。”

  从广州港机公司离休的梁铁今年八十多岁了,我们没有去采访她——如果英雄只有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成为英雄,这是历史的悲哀。她的同事建议我们去查找有关她的资料,让一个老人一次次回忆一场战争,未必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听从了这样的建议。 梁铁曾经说,在植地庄受伤后,没有药,只能用盐水洗伤口,用整捆纱布塞住大的伤口;没有手术钳,只能用村妇钳纽扣的钳子取出留在腿上的弹片。解放后,她还做过手术取弹片,但至今仍有弹片、铁砂留在体内。

  当时的队长卫国尧也是在长岗岭上牺牲。卫国尧出生于海珠区的沥滘村,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曾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粉碎日寇顽固派的联合攻击,将抗日游击战争引入广州市郊,党组织派卫国尧带领“挺进广州工作组”到广州南郊建立秘密据点。

  卫家的后人至今生活在海珠区,卫国尧是这场战役中的英雄,同样,也是沥滘村的骄傲,他的故居得到保存,他创办的民智小学后改称沥滘村小学,现在也改名为卫国尧小学,据学校的老师说,孩子们都知道这个从自己的家乡走出来的英雄。

  老兵故事

  从广游二支队到东江纵队

  郑少康,1937年参加革命,1942年从斗门调到广游二支队,负责指挥禺南部队,植地庄战役时担任广游二支队的政委。老伴梁炘,1938年到斗门南山乡小学做教师,第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郑少康与梁炘在革命生涯中一直相依相伴,至今已六十一年。梁炘为我们讲述了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我们两个是在斗门南山乡小学做教师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郑少康已经是共产党员,在学校教常识课,其实是教革命道理。那时候他上课有趣,很是吸引我。

  1942年,他调到广游二支队,那时候党组织派我在番禺钟村当老师。我们在钟村工作的一共有六名党员,当时的钟村是“白区”,我们利用自己的身份宣传党的政策,还摸清了反动乡长生活的规律,通知广游二支队的战士扮成捉田鸡的农民进入钟村,活捉乡长,不费一枪一炮,就解放了钟村。后来郑少康经常说,当年游击队离不开地下党组织的帮助。

  1944年,广游二支队取得了一系列斗争的胜利,队伍也不断扩大,由于斗争的需要,广游二支队禺南大队在七月一日更改番号为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卫国尧任大队长,郑少康任政委。

  植地庄之战是广游二支队所经历的一场大战,那一年郑少康26岁,当地的百姓都不叫他的名字,叫他阿郑。部队在当地威信很高。

  战役之后,部队继续在珠三角活动。1945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简称珠江纵队)成立,广游二支队编为珠江纵队第二支队,郑少康任支队长,5月,珠江纵队第二支队主力约600人在郑少康率领下随珠江纵队领导机关进至西江北岸,创建抗日根据地。8月挺进粤北,12月进至粤赣边境地区,编入东江纵队粤北指挥部建制。

  后人讲述

  他牺牲的前一晚我们还在一起

  卫泰治,卫国尧的养子,1949年参加革命,1996年离休后从封开回到家乡海珠区沥滘村。他现在仍生活在卫国尧故居中。 

  卫国尧是我的亲叔叔,他从日本留学回来就参加革命,一直没有娶妻,我奶奶就在侄辈中选了我做他的养子。

  我们卫家世代居住在广州,我爷爷在广州的银铺打工,后来开火药厂,赚到了钱,置了些房产,到卫国尧留学归国,家道已经中落,但仍旧有房子,有米厂,卫国尧回国,用组织给的5000元经费恢复了经营不善的“怡和碾米厂”,作为革命的掩护。还在村里停办的私塾原址上创办了一间小学——民智小学,并亲任校长。

  植地庄战役之前,卫国尧带队伍住进植地庄,把奶奶安置在植地庄附近的何村里。在我印象中,战役之前的一晚,部队在植地庄开了一个庆功会,因为他们在新造乡打了胜仗,缴获了日本人很多枪支,庆功会我也参加了,人来了很多,大家很开心。当晚我还和卫国尧一起住,没想到第二天晚敌人就进村了。打仗的那天,卫国尧正得疟疾,发冷寒。

  因为队伍撤走了,所以卫国尧牺牲了我们还不知道,而且卫国尧的名气比较大,在附近威信也比较高,部队中也有不少是和他一起出来的,怕影响士气,所以封锁了消息,大概过了一两个月,组织才派人告诉我们。

  和卫国尧一起牺牲的卫泰洵,是我的堂兄。

  目击遗址

  英雄离我们并不远

  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位于番禺市南村镇里仁洞植地庄外的挞沙岗上。挞沙岗在迎宾路路北,北面就是当年战斗最激烈的长岗岭。东北面的山脚下,就是植地庄。

  纪念碑建于1956年10月13日,1992年12月重建。纪念碑立在挞沙岗地势最高的地方,依山势而建,坐东向西,正面为郑少康“植地庄抗日战役烈士纪念碑”的题字。纪念碑是纪念陵园的主体部分,整个陵园虽然不大,但也庄严肃穆。

  每年清明节,当地都会有人到这里拜谒,尤其是中小学生最多,在孩子们心目中,英雄本来是个很遥远的概念,而这个纪念碑能够告诉他们的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保卫祖国,从保卫家乡开始。英雄离我们并不远,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他们献出生命的战场。

  番禺植地庄抗日战斗纪念馆在番禺南村的里仁洞,离村委会不远。纪念馆规模不大,只有一间展室,展室布置简单,历史资料的原件不多,展览是通过绘画的形式,将整个战役的过程表现出来。现在展室没有开放,展品都被布帘覆盖,不过据在展室中办公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一位当年的老战士每年还会从上海来到这里,回忆当年战斗的情形,怀念牺牲的战友。

  卫国尧故居和纪念馆,分别位于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东街7巷6号及沥滘村小学内。

  卫国尧出身富裕,故居为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房屋,墙脚为花岗岩石,上砌水磨青砖,开井铺白条石。房屋坐西朝东,东西北三面为花园。正厅镜框中镶嵌着烈士传略。大门口悬挂着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匾。卫国尧烈士纪念馆则设于他生前战斗过的村中小学——现在的卫国尧纪念小学内。

  本版撰文/摄影:本报记者张丹萍

  实习生许颖林伟祥

评论】 【推荐 | 打印 | 关闭


想耍酷,想了解最新八卦资讯,请点击wapzone.sina.com.cn 更多免费图铃任你当!


关键词
言情小说 爱情 两性
免费电影 减肥 美女
热 点 专 题
时尚购物
广东女人
消遣娱乐
旅游出行
换妻 交换的不仅仅是温柔
香港迪士尼乐园:奇妙旅程 九月盛放
广东女人是怎么样的?
原汁原味朝鲜歌舞表演
广东生活时尚潮流走廊
清凉的夏 清淡的吃
深圳“欢乐谷”全新三期
"五·一"香港大"游行"
五一生活 自由自在
五一广州美食全方味扫描
周末情迷动感香江
第36届“亚太小姐”选美
2005深圳欢乐谷新春欢乐节
迎春花里迎新年
欢欢喜喜过大年—玩乐篇
挑动城内圣诞性感元素
养生火锅 春季饮食新宠
欢欢喜喜过大年—美食篇
3.8丽人健康新概念
为食大“补”营
玩美秋冬 广州攻略
秋日过把销魂蚀骨的辣瘾
广州美味小吃大拼盘
男人易被妖娆女人诱惑吗
将丰胸进行到底
广州靓汤 煲出冬天里暖暖的生活
香辣菜系火热天河区
广州交易会-流花湖周边魅力元素
天河区粤菜馆对阵
天河区潮菜馆对阵
享受自助餐的掠食快感
夏日里的冰凉诱惑
盛夏里的美人鱼
玩转生活 我要DIY
2004广东国际服装博览会
第1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广东巡游
新快报-时尚星期六
新现代画报-时尚新玩主
疯狂的“月光女神”
在父亲的节日里
更多精彩专题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