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活
新浪广东站 > 广东生活 > 正文
[第16期抗战遗址篇]“血泪洒黄华”碑 屠城有血证 勒石记暴行(图)
http://life.sina.com.cn 2005-08-15 16:49 南方都市报

  

  

  有花相伴,“黄华碑”更显寂寥。

  

  

  当年被日军炸成废墟的黄华街一带,现今已是高楼林立。

  

   日军轰炸的幸存者聚首回忆当年,不胜唏嘘。

  

   记载日寇屠城血证的“黄华碑”,就这样和士多共存了五年。

  

   在幸存者曾永基的痛苦记忆中,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

  

   事隔多年,周群老人每次想起当年的惨状,心里还是难受得很。

  遗址背景  

  把日寇暴行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抗日战争初期,广州不但成了国民政府军和海外联系的要地,还成为中国赖以接受英美等国对华抗战物资援助的输入口岸。这一件令日本侵略者难以容忍的事实,使广州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切断英美通过香港向中国内地的物资运输线,日本侵略者决心占领广州。因而早在1938年10月攻占广州前就曾有过数次广州作战的预案。但华北、华中的战势令日军无余力南犯,而且广东周围是英美法的势力范围,日本虽野心勃勃,但在战争之初,仍未敢轻举妄动。抗战全面爆发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日军未对广东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但却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

   在广州沦陷前,日本战机对广州的狂轰滥炸,造成了许多房屋和田园被毁,无数市民在炸弹下丧生。现在的广州黄华路黄华中约外街一带,也就是当年的黄华塘村(当时属天河区猎德街管辖),民国时是最靠近广州的一个村庄。村里有古树、古庙、古民居,还有一间黄华寺。这里民风纯朴,村民安居乐业。但是,日寇侵华的铁蹄踏碎了村民平静的生活。1938年5月30日和6月10日,位于今黄华路的黄华塘村先后两次遭敌机狂轰滥炸,村屋被毁,居民死伤百多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该乡民众组织“追悼殉敌会”,举行追悼死难者大会,在乡中被炸地点刻石立碑,正面刻“血泪洒黄华”五个大字,碑文把日军暴行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以记载日寇的凶残暴行和乡民惨况。1993年8月,广州市政府公布此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访之旅 繁华闹市井,落寞黄华碑

   《广州市志》中记载:“血泪洒黄华碑”在广州市黄华路黄华塘(黄华中约外街21号对面)。碑高171厘米,宽76厘米、厚24厘米,刻于1946年7月,以花岗石镌刻。碑的正中隶书“血泪洒黄华”5个大字,两旁为小字,楷书,记述日军轰炸黄华塘村民的惨况。   文物成为货品支架

   因为采访需要,我分别在白天和黑夜去了两次黄华路。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黄华路总是那么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经历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黄华碑淹没于现代化的水泥丛林当中。她安静地伫立在黄华中约外街21号的对面,面朝北,陈旧的碑身与周围的高楼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碑的身后是一间小小的士多,由于士多把黄花碑的护栏利用起来做货品的支架,乍一看,黄花碑像士多庭院里的摆设。惟有护栏下面的汉白玉铭牌上的文字仍提醒着过往的人们:这块石碑是市一级文物。

   花岗石镌刻的碑身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刷,今天看来已经略显陈旧。但碑文正中的隶书“血泪洒黄华”五个大字,依然刚劲有力,字迹清晰,字上的朱红还算醒目。大字的两旁皆为小楷书的碑文,字迹也基本清楚,记述了当年日寇轰炸黄华塘村民的惨况。黄华塘居委会的雷主任告诉记者,黄华碑在经历了周围的路面几次修整和重建后,地表以上的高度降低了大概5厘米。碑的高度在降低,碑在周围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否也相应地降低了呢?记者心中一阵怅然。

     士多老板上红漆 

  仲夏的夜晚,偶有到士多买饮料、啤酒消暑的居民闲坐在碑前与记者闲聊,问及他们是否知晓身后黄华碑的故事,他们大都耳熟能详。但聊天过程中,记者发觉黄华碑更多的是以一座建筑的存在保留在当地居民的意识中,关于当年的日寇罪行和对后人的警示甚少有人提及。士多的老板和老板娘谈论更多的则是黄华碑的存在对士多生意的影响,他们直言埋怨政府不应该孤零零地把黄华碑留置在自己的士多前而不再理会。关于他们把碑的护栏用于货品支架的行为,他们没有丝毫过意不去,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合理利用。

  抚摩碑身,记者留意到碑上“血泪洒黄华”五个字上的朱红润出字外,心中正在猜测是哪个粗心人为字上漆时如此不小心,老板娘不紧不慢地说道:“每年清明是有些学校的老师会带学生来这参观一下黄华碑,政府也把这块碑列为文物,但怎么不见找人定时来保护或者给字上上红漆什么的。要不是我每年清明为这五个字上点朱红,恐怕这字上的红漆早剥落没了。”这样的言语不免让记者心里难过起来,怎么这字上的红漆竟是士多老板娘上的?怎么这市一级的文物与士多要如此尴尬共处?这么一块记录重大历史史实的石碑至于这么受冷落和漠视吗?

   石碑倾注了村民心血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黄华碑是1946年由当时的村长曾道明提议、村民齐心协力竖立起来的。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当年村长曾道明的儿子曾端。据曾端介绍,在村里竖碑悼念村民是父亲首先提出来的,碑文内容也是父亲所作。黄华碑是在现在的北较场一路一间石铺店里做好了,十几个村民用了几天的时间,慢慢搬到黄华塘村里面的。黄华碑最初的位置大概在现今位置的东南方向8米远处(大概是现在的黄华路上的添福酒家位置),碑面当时向东。在上世纪80年左右,因房屋扩建需要,当时的街道五金社负责人带头将碑移到现在这个位置。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士多这栋二层建筑,当时是街道五金社的平房仓库,仓库在2000年重建并开了士多。

   讲到现在黄华碑与士多的尴尬共处,曾端抑制不住地激动起来:“对于士多的行为,我父亲临终前念念不忘啊!他说自己死不瞑目,黄华塘村的居民不该这么对先人不敬!”早在2000年,当士多重建过程中在黄华碑旁边开了扇门时,曾端的父亲就非常不满,他曾指导曾端去街道办及城管处投诉士多非法重建,后未果,士多如期开张,后来甚至还把黄华碑的护栏用做货品的支架。“父亲是倾注了心血在黄华碑上的,他一直希望有关部门能妥善处理这块碑目前的尴尬处境。希望后人能铭记日寇的凶残暴行,牢记先辈所经受的苦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历史重现 黄华塘村被炸是误炸?

   1938年,在短短相隔11天的时间里,黄华塘村被日机轰炸两次,村庄近被夷平。其实,当时的黄华塘村既不是援华物资的中转站,也不是中国部队的驻扎地。为什么日军要选择这个村庄连炸两次呢?记者带着疑问询问了不同年龄段的当地居民,得到的解释是一致的。他们都推测黄华塘村被炸可能纯属误炸。日军真正的轰炸目标是当时位于黄华塘村附近的兵工厂,也就是现在黄华路上的党校位置。记者带着是否误炸的疑问询问过有关专家,答案都不能确定。其实,在今天看来,误炸与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后人能清楚历史,铭记苦难。

     轰炸无辜平民违反海牙公约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等档案馆馆藏资料的综合统计得出,为了侵占广东,日军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共对广州市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其轰炸密度仅次于当时的陪都重庆。空袭广州的日机共有近百批900多架次,共炸死居民6000多人,砸伤近8000人,毁坏房屋4000多间,毁坏船只近百艘。其中规模最大、使广州损失最为惨重的是1938年5月、6月间的大轰炸,仅仅一个多星期,日军共出动飞机14批100架次,广州成为瓦砾与尸骸相互堆积的破烂城市。

   日军进入广州后,铁蹄所至,财物洗劫一空,村庄顿成废墟,百姓尽变鬼魂。1937年11月24日广州公布的人口共有121.6万人,到1943年9月15日,全市只剩64.3万人,人口减少了将近一半,其中相当部分是被日本飞机炸死、遭日本军队屠杀或折磨死的。从1937年8月31日至1941年底,广东共遭日机19281架次的轰炸,投弹33857枚,死伤18991人。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日机轰炸广东历史专题研究”的著名学者官丽珍说:当年日本人曾经对轰炸作出只针对军事设施和战斗人员的辩解,战后至今,日本右翼势力仍极力否认侵略中国的事实,编出的历史教科书更是满纸谬论。其实,日本人长达14个月对广州的狂轰滥炸,并不是只针对军事设施和战斗人员,还对准当地百姓。日军轰炸广州这个“不设防”城市,严重地违反1907年的《海牙公约》。

  在广州市档案馆,有一份1938年《广州市被炸点标示图》档案,上面用蓝色标记印下密密麻麻数百个圆点,标示从1937年8月31日开始至1938年8月9日一年间日机炮弹的投弹地点,日机对准的目标几乎集中在现在广州的东山区、越秀区和荔湾区等地,这是当年广州人口最稠密、商业最繁华的地段。

   (感谢广东省档案馆和广州市档案馆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

   口述记忆

   民房夷为平地,百姓身首异处 讲述人:曾永基,76岁

   今年76岁的曾永基是当年日军对黄华塘轰炸中的幸存者之一,提起当年日军对黄华塘的大轰炸,不禁勾起他尘封67年的痛苦记忆。作为亲历那次劫难的幸存者,回忆起那非人的一幕,老人的脸不由得痛苦地抽搐起来,他用颤抖的声音对记者说:“67年啊,我怎么也忘不了那血肉横飞的惨状,忘不了身旁受伤者痛苦的呻吟。

   曾永基告诉记者,67年前的黄华塘村是最靠近广州的一个村庄。村里有古树、古庙、古民居,还有一间黄华寺。这里民风纯朴,村民安居乐业,是日本侵略者破坏了他们平静的生活。1938年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二)的中午,黄华塘的许多村民正在家里吃午饭,曾永基当时正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纳凉。忽然,警报响起,日机来轰炸了。顿时火光冲天,一时村里哭喊乱成一团,有的奔往田地里,有的争相钻进村里的防空洞,也有的还没来得及反应已遭日军的炸弹夺去生命。“我父母当时很迅速地拉起我和兄弟姐妹躲到防空洞,还没有定下神来,就已经清楚听到日军飞机马达轰隆的声音。接着,炸弹就接二连三地落下来,每爆炸一下,地就摇一下,我的心也震动一下。不少躲在防空洞里面的村民更是吓得尖叫起来!走出防空洞时,我看到连片的民居被夷为平地,瓦砾下埋压着不少躲避不及的村民,地面上还有许多百姓尸首异处。”曾永基说。日军这次对黄华塘的轰炸,夺去了村里几十人的生命。当时坐在曾永基旁边一起纳凉的邻居小伙伴就是在那次轰炸中被夺去了年幼的生命。

    家园变废墟,家婆遭不测 讲述人:周群,86岁

  周群是黄华塘村的媳妇,日军轰炸黄华塘的那天,她因为有事去了沙河而避开了这一劫难。但她的家婆则不幸在轰炸过程中被倒塌的楼房压死。回想起家破人亡的大悲痛,周群老人至今不能释怀,她说:“无数的家庭都成为了日军暴行的牺牲品,67年前被轰炸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啊!”

   “轰炸后的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我当天傍晚从沙河回到村口时就傻眼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眼前血肉横飞的惨状,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四处硝烟弥漫。突然,树上竟然挂着一块血肉模糊东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截人腿!我顿时毛骨悚然。在不远处,又躺着一具尸体,肚子都被炸开了花,肠子和血流了一地,而死者的亲人跪在旁边,号啕大哭……”“回到家中听到家婆的噩耗,一家人围着家婆的遗体抱头痛苦。”说到这里,周群老奶奶情绪很低落,她说不想说了,不想再回忆那残酷的场景了,事隔这么多年,每次想起心里还是难受得很,日本帝国主义欠他们的怎么也还不了的。

   采访随想 还文物应有的尊敬和爱护

   作为广州市市区内惟一的记载当年日军狂轰滥炸的碑刻,黄华碑于1993年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贵为文物,但遗址的保护情况实在令很多人失望。也难怪整个采访过程中,很多人都希望记者能呼吁一下有关部门引起对保护黄华碑的重视。

  一块意义重大且深远的纪念碑孤独守望在市井中,眼巴巴看着自己村民的后代不客气地在自己的区域里开起士多,再不客气地把护栏也利用起来做货架,每天与饮料、饼干、日杂等为伍,听着士多老板与顾客关于货品价格的问答,再看着士多货品的交易……想挣脱,想反抗,黄华碑是无能为力的。

   文物见证历史,警醒后人永远记住曾经的历史。如果文物本身都得不到应有的尊敬和爱护,那么,希望通过文物教育后人,铭记历史也不过是空谈罢了。 

  资料链接 《血泪洒黄华碑》碑文

   血泪洒黄华 溯自“七七”事变,矮寇肆虐,滥炸我民众,侵略我郡土,其凶暴行为,言之殊堪发指。我乡不幸,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初二日正午,为敌机轰炸乡之南约;又同月十三日下午九时许,复大举轰炸乡之中约闸口。两役共死伤百余众,田园庐墓尽成丘壑,一片荒凉,惊心触目。二十七年,粤为敌陷,妖氛益炽。本乡位于市郊,为敌占据。乡民等向皆深明大义,虽处敌铁蹄之下,无不痛心疾首,敌忾同仇,沦陷八载,被其残害又不知凡几?兹幸敌人屈?还我山河。复员建设伊始,为慰忠魂而勖生者,爰刻石志其事,题曰:“血泪洒黄华”,永垂纪念云尔。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 追悼殉敌会立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范文瑶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黄皓  

   下期预告 位于黄埔红山牛山上的牛山炮台,有一壕坑100多米长,宽和深各3米多,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后,驻扎在黄埔的日本宪兵把这条壕坑作为屠杀中国人民的刑场。惨遭杀害的同胞数以千计,尸骨填平壕坑,群众称之为“万人坑”。牛山“万人坑”是日寇侵华罪行的历史见证。

评论】 【推荐 | 打印 | 关闭


想耍酷,想了解最新八卦资讯,请点击wapzone.sina.com.cn 更多免费图铃任你当!


关键词一
热 点 专 题
时尚购物
广东女人
消遣娱乐
旅游出行
换妻 交换的不仅仅是温柔
香港迪士尼乐园:奇妙旅程 九月盛放
广东女人是怎么样的?
原汁原味朝鲜歌舞表演
广东生活时尚潮流走廊
清凉的夏 清淡的吃
深圳“欢乐谷”全新三期
"五·一"香港大"游行"
五一生活 自由自在
五一广州美食全方味扫描
周末情迷动感香江
第36届“亚太小姐”选美
2005深圳欢乐谷新春欢乐节
迎春花里迎新年
欢欢喜喜过大年—玩乐篇
挑动城内圣诞性感元素
养生火锅 春季饮食新宠
欢欢喜喜过大年—美食篇
3.8丽人健康新概念
为食大“补”营
玩美秋冬 广州攻略
秋日过把销魂蚀骨的辣瘾
广州美味小吃大拼盘
男人易被妖娆女人诱惑吗
将丰胸进行到底
广州靓汤 煲出冬天里暖暖的生活
香辣菜系火热天河区
广州交易会-流花湖周边魅力元素
天河区粤菜馆对阵
天河区潮菜馆对阵
享受自助餐的掠食快感
夏日里的冰凉诱惑
盛夏里的美人鱼
玩转生活 我要DIY
2004广东国际服装博览会
第1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广东巡游
新快报-时尚星期六
新现代画报-时尚新玩主
疯狂的“月光女神”
在父亲的节日里
更多精彩专题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