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秀丽 实习生 刘韵淇 通讯员 宋莉萍 李雪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康健
在岭南地区,煲药膳汤、喝凉茶、拔火罐、刮痧……这些中医养生项目在百姓生活中很常见。随着中医的不断传承发展,中医治疗理念现代化,对于这些养生项目,中医教授却不鼓励市民盲从使用。治未病是建立在体质辨识的基础上进行全身心、系统的调治。人的体质虽是与生俱来,但并非一生不变。现代中医专家则建议市民在精准辨识体质的基础上,精准“治未病”。另外,中医把脉、看舌像、寒热虚实等体质辨识也借助科技力量,提高精准度。
“不要轻易说上火了,随便喝凉茶”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创始人、副院长杨志敏教授介绍,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都是治未病思想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此之上制定个体化健康调养方案,通过精神调摄、饮食、运动及各种中医药特色技术手段,来维护自身机体的阴阳平衡等健康状态,完成“上工治未病”的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工作。
在广东,中医养生保健在居民心中接受度是很高的。凉茶铺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则常被作为“例证”。但其实中医药专家都不建议市民自己随便喝凉茶来平和体质,现代中医认为中医辨证用药也同样追求精准,盲目地服用中草药汤,反而得不偿失。
“老百姓不要轻易说自己上火了,随便喝凉茶。使用中医治疗,也要有体质的概念,学会真正辨识体制的寒热、真假虚实体质的问题。”杨志敏教授说,以前老百姓老喜欢凭单一的症状说自己“身体底子”是热是寒,其实是不够系统规范的。现在,群众可以在医院治未病中心,得到医生专业指导和规范评估了。“不仅是喝草药汤,其他的中医辅助外置疗法同样要在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开展。”
广东人群主要体质已发生变化
在中医看来,人的体质虽然与生俱来,但不会一生一成不变,体质也会有“偏颇“的时候。“过去很多人有一种观点说,广东人的体质以湿热、痰湿为主,其实随着作息、饮食习惯的改变,人群的体质是发生了变化的。”杨志敏教授说,近年该院做过广东人体质流调的内容——中医体质分型6525例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男女的体质前五位还是有差异的。
据介绍,此份流调显示,广东男性体质排列前五位的分别为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平和质、气虚质以及湿热质。而女性体质排列前五位的为阳虚质、气虚兼气郁质、气虚质、阳虚兼气郁质以及气虚兼痰湿质。对比男女体质差异可见, 男性以痰湿、气虚、湿热质为主;女性以阳虚、气郁、气虚质为主。“气郁质的分布在女性当中有较高比例, 这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杨志敏说, 情绪波动变化,易郁易怒可视为女性的性格特点, 它是形成妇人气郁体质的主因。可见, 情志也是形成体质状况的一个主要方面。
哪些体质的人更容易得什么病,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内各大中医院都在开展相关的研究,目前仍没有最终定性结论。“我们医院正在开展几个专项,研究哪些人更容易感冒、失眠、鼻炎等等。通过一些初步的数据,我们发现气虚、阳虚、气郁这几种体质的人较容易感冒和失眠。然后通过膏方、沐足、贴敷等中药调理,这些人群的健康状况就容易得到控制和改善。”杨志敏教授说。
“望闻问切”有量化指标
中医养生防病,需要以“体质”为出发点。为此,这几年更多的中医学者投入研究如何提高体质辨识的精准度。广东省中医院在开展多维度辨识体质的研究,并利用科技技术使经验为王的“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方式有了量化的指标。
“问卷式辩证体质事有局限性,而且人的感觉很多时候是关注当下的感觉,但体质辨识更重要是找出人体长期、周期的问题。”杨志敏教授说,“精准中医需要多维辨识体质,我院正在构建更多更全面的多维体质的辨识方法,例如有心理因素的辨识、精神压力平衡能力的辨识等等。”
“现阶段我们已发现虚性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压抑状态,负面情绪更容易表现出来。而平和体质的人,显得更加阳光开朗。”杨志敏教授介绍。
借助红外技术精准辨识“上热下寒”
在运用科技方面,一些医院已经通过使用远红外线来评估身体的“寒”、“热”等问题,提高中医辨识的精准度。“一些老广老说自己很容易上火,但医生通过红外检测则显示,他们的腹部经常是冷的,头面部经常是高温的,说明这种人的本底是寒的,外在的热是浮在上面的。”杨志敏介绍,借助红外技术的诊断,中医学者发现体质的寒热其实是分不同层次的,可以把体质分析得更细,这样辨识就更精准了。”
此外,像舌淡舌红等中医判辨体质的要素也借助科技变得客观量化。在没有这些科技辅助之前,这些要素的判断还是很受医生个人的观点影响的。杨志敏教授表示,现在正在研究,通过机器信息采集去作分析,让中医诊断也有一些量化的标准,而不再是单独靠医生自我感觉来判断人们的健康状态。
另外,中医学者也未停止过探索用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来阐明中医理论和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认识。中医体质的划分,是一种外在表征的总分类方式,学者希望找到内在的物质基础,找到分类的特征和关系。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中医院正在与生物医学科技单位合作,共同研究不同体质的人在蛋白质、基因等多组学层面的差异。“中医体质辨识就是利用有形于外的表征的一种方法,但我们也希望从内去寻找产生这些差异的内在因素,寻找不同体质的人内在的共性和区别。现在小量的样本数据分析发现,虚性体质、实性体质与平和体质的人,他们的蛋白表达是有差异的。”杨志敏表示,最终,还要看其他研究机构收获的数据与省中医的研究数据是否有共通性。“如果大家的结论一样,这样中医跟生物学就可以找到一个切合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