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的

  一则朋友圈消息让人心情沉痛。

  “一个夜班接了两个想不开的孩子:

  一个14岁了,被父母骂两句后拿菜刀在左腕留下6道深深的伤口,幸好没伤及桡动脉。

  另外一个10岁了,家人不让他玩手机,直接从6楼跳下,极力抢救后还是没能抢救回来,多么令人痛心!

  孩子的心理健康绝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

  这位发朋友圈的唐文稳医生是宁波市妇儿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医生,那这两起悲剧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记者联系上该科主任石坚主任医师,了解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一句责骂,

  14岁男孩连砍自己6刀

  拿刀砍自己的14岁男孩名叫小孟(化名)。事情发生在晚上10点。

  回想当时的情景,小孟的爸爸既不敢相信也不愿多说。在他看来,儿子要玩游戏,他不让玩,责骂了几句,这是多么寻常的事情啊,多少家庭天天会发生这样的情景啊。

  结果,儿子板着脸一言不发,转身走进厨房,右手拿起菜刀就往自己左手腕砍,竟连砍6刀,刀刀见骨。

  一个孩子怎么能对自己下这么重的手?事发以来,小孟的爸爸没怎么吃,也没怎么睡,他想不明白这个问题。而他更想不明白的是,自己一句话怎么就能导致儿子这样过激的反应?

  小孟入院时,左手血肉模糊,脸色也因失血过多而非常苍白,“我仔细观察了这个孩子,激动期过了,慌张和恐惧的情绪都有,但更多的还是淡漠,仿佛事不关己,相反父母在一边紧张得不得了。”石坚主任医师回忆。

  手术很成功。但术后,石医生看着麻药作用下沉睡中的小孟心情却很沉重,一方面,伤口恢复好不好,疤痕长得好不好,精细动作会不会受影响,需不需要后续的康复,这些都不是一时三刻能看出来的,另一方面,以小孟的脾性,下次还会不会发生类似或是更严重的事故?如果悲剧再次发生,他或是其他医生还能不能及时挽救这个花季少年?

  不让玩手机,

  10岁男孩从6楼一跃而下

  小孟的手术让医生们几乎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7点多,大家还没有缓过来的时候,市妇儿医院急诊科又来了一名小男孩,家人透露,孩子才10岁,当天早上是从6楼跳下的,跳楼的原因就是不让玩手机。“一句话没说就跳下去了,我想拉都来不及啊。”孩子的一名亲属痛哭不已。

  石医生当即检查了小男孩的情况,双侧瞳孔散大,心率几乎为零。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他知道孩子不行了,其他医生也知道。

  但大家还是快速把孩子送进抢救室,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对自己有个交待。”最终奇迹没有发生,宣布孩子死亡的时候,家人几乎昏倒,石医生心里也难过得不得了。

  他难过的,不仅仅是一两个孩子的悲剧,而是近年来,这样动辙自残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月都能碰到一两例,实际可能更多,要知道我是神经外科的医生,一般情况比较轻的患儿我还接触不到。”

  石医生表示,多年前,自残自杀的事情往往发生在酒吧,一些成年人借着酒劲“作”,他们并不是真的寻死觅活,造成的也多是皮外伤。而近年来,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普通家庭普通孩子身上,而这些孩子就和这两个孩子一样,是真的不把自己的命当命。

  石医生表示,动辙自残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归根究底,问题多是出在家长身上。虽然从医多年,但有时看到太不像话的家长,他还是会忍不住骂他们。

  父母要懂得自敛、反省和求助

  虽说两起悲剧的根源不在于游戏或手机,但它们毕竟是导火索。石医生认为,父母在行为上一定要懂得自敛,为孩子做好表率。

  他提到一个让他很不是滋味的场景:“每天早上查房,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埋头玩手机,家长大多也在玩手机。”

  还有一次,患儿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爷爷奶奶抱在一起哭,爸爸却在一旁玩手机。“都当父母的人了,这种关头,心智还这么不成熟,可见平时是什么样,我火都上来了。”石医生忍不住骂了这个爸爸,又坚持让他放下手机去签字、办手续。

  市康宁医院儿少科医生程芳则表示,父母自敛之余,还要经常反省、适时求助。

  她表示,孩子的行为问题,多半与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相关,在市康宁医院相关病房,类似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中一部分来自单亲家庭,孩子总有被遗弃的担心,有些父母平时把孩子往对方推,孩子一旦伤害自己,两人又齐齐出现了,孩子尝到了“甜头”,自残行为就会持续和放大。

  还有的孩子一直以来应对问题的方式都非常冲动,以前可能是歇斯底里摔东西,某个时刻就可能一跳了之,至于这些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根本没有考虑过。孩子的这种个性和行为特征往往也是“习得”,这就要求家长一方面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冲动待人、冲动对事,并加以调整,另一方面要对孩子加以教育和引导,让他能以更好的方法来处理生活中的诸多不顺。

  而适时求助是指,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行为干预前移,悲剧或许就能避免。“其实,矛盾在最终爆发之前,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家长完全有机会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程医生表示。

  这些异常包括

  亲子沟通不良,孩子变得“不听话”或是回避沟通了;

  孩子个性改变,话少了,经常不开心;

  孩子行为改变,以往感兴趣的现在不感兴趣了,甚至上学都不愿意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自己提出要去看心理医生,这种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没事找事,不加理会。

  网友评论:

  丫头骗子:不知道为什么都在怪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是苦口婆心在教育孩子的。很多不玩手机的家长孩子也是有上瘾的。我平时不玩游戏,在孩子面前也是不怎么拿手机。只有工作上的事或者看会新闻。也是尽量带孩子出去走走。目的也是为了让他少接触手机。但是还是不行,走到那里一有空就要玩游戏,如果不让就要吵。已经心疲力尽

  232161:现在手机成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不是说某个家长不玩手机,就一定能戒掉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心理,当他走出家门,手机就成了眼里最无边的景象。孟母三迁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些,大环境在很多时候可能比小环境更重要。为了未来,提倡每个人都有能放下手机的能力,不要被手机控制。

  水杉妈妈:时代不同了,变化太快了。家长是重点:不玩手机,不玩手机,不玩手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真个熬不牢了,也不能让孩子看到,牢记,牢记,牢记!!

  彬彬有礼:都是结了婚有小孩的父母,我们问心无愧?!有人说,做父母的已经做了很好了,工作还有生活和家庭的压力,让父母透不过气,但是我们有没有坐在沙发静下心来问问,有没有多陪陪孩子,父母有没有做到榜样,有没有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年轻的父母们,有一种爱叫宠爱,有一种爱叫关爱,它们带来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爸爸,妈妈,您不要再玩手机,带我去商场玩玩”。“爸爸,妈妈,我想吃肯德基,您带我去,不要玩手机了,我想让您们多陪陪我”。(送给全天下爸爸妈妈的心声)

  EMT:父母的玩手机和孩子的玩手机因为年龄差异大,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一味以自己的认知去要求孩子往往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应该还是多让孩子出门和同龄人参加室外活动,或者让孩子找个伴一起学习,能互相监督

  二号小宇宙:社会上太多孩子读的培训班,啥时候多开几个家长培训班吧~没有天生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指导呀!以前多少娃没挨过揍,揍完了也不带这样自残的哇~

  千鸟: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是问题家长!不是说苦口婆心教育就一定有效,不是说家长自己不玩手机就是合格家长。孩子教育是一个复杂工程,要平等交流,要有效沟通,兴趣的培养,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等等,都很重要!!!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宁波晚报(nbwanbao)丨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马蝶翼 孙梦璐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