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探索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促进道路资源向绿色交通倾斜。”12月9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时,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表示,深圳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将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到2035年,通过轨道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将超过85%。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一座有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徐忠平介绍道,

  经过40年的发展,交通问题是城市每天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表示,未来深圳将打造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同时探索以经济手段等为主要手段的交通管理体系建设。

  据悉,目前深圳全市已建成8条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约300公里,最高日客流超过650万人次,这占每天公交出行客流量的60%。徐忠平表示,到2022年,全市城市轨道通车里程将达到570公里,即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200多公里。

  “2035年,深圳将建成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全市的轨道站点十分钟的步行范围覆盖率达到70%,希望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徐忠平说。

  在此基础上,深圳与周边的东莞、惠州之间居住和商务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显著,徐忠平介绍道,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620万人次/日,增长约5倍。因此,拓展和近邻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也成为了深圳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一大重点。

  徐忠平称,深圳将持续推进深莞惠一体化的发展,在广东省的统一领导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以实现与相邻城市之间“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发展目标。

  事实上,今年9月中旬,沟通广州、东莞、深圳的穗莞深城轨就已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并且有望在今年年底开通。而深圳与惠州之间的城轨项目也已经列入粤港澳(城际)大湾区铁路建设规划,计划年内启动深圳境内先行段开工准备。

  除基础设施建设外,深圳市还将通过逐步提高小汽车在时间和费用上的使用成本,实现公共交通的主体作用。徐忠平表示,目前对小汽车的限制,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的手段,如限号,限行,深圳将研究新技术,通过经济杠杆的调剂促进道路资源向绿色交通倾斜,从而进一步推动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成为大众出行的主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