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及《2019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在穗发布,报告指出——

  12月23日,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并同步发布《2019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报告指出,2018年,广州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达11688家,位居全国第三。2017年、2018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3.7%、13.4%,2018年得分较2017年略有下降,产业结构转型潜力有待挖掘。

  ■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关键词

  城市创新指数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4个维(一级指标)对广州市及广州各区创新能力进行了监测和评价,重点监测和评价广州市2010年以来创新发展变化情况。

  发展

  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大

  高新技术企业数全国第三

  报告显示,2018年,广州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在创新资源方面,2018年,广州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增长12.73%。创新人才资源进一步集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为149.70人年/万人,较上年增加12.85人年/万人。

  企业创新活力方面,2018年,广州企业专利授权数较上年增长63.15%,达6.95万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较上年增长38.08%,达95万个。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为44.35%,较上年提升5.9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50%,较上年提升0.5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成为广州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领头羊。

  创新绩效是广州2018年城市创新指数得分最高的一级指标。具体来看,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达11688家,位居全国第三。2018年广州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719.38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101.22%,技术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2018年广州劳动生产率为25.99万元/人,较2010年提高12.55万元/人,科技创新对提高广州市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短板

  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动力不足

  报告同时指出,广州创新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在万元GDP能耗下降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专利产出及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等方面得分相对较低。

  其中,专利产出是全社会创新的直接体现。该指标为综合性指标,具体由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每万名从业人员PCT专利申请量2个指标合成,该指标2010年、2017年和2018年得分分别是100分、184.0分、177.90分。2010年、 2017年和2018年,广州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8.24件、 42.80件和55.96件,每万名从业人员PCT专利申请量分别为0.31件、2.83件和2.12件,后一个数据表明广州企业对申请国际专利的积极性不足,不利于其进入国际市场。

  广州创新指数及一级指标得分

  2018年广州各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以及排名情况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

  干细胞产业链上中下游均领先全国

  针对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次发布会还重点发布了《2019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从产业增长、创新产业链条、研究实力、创新成果等方面展示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面貌,并对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报告显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速稳步上升,生物医药企业分布均衡,在肿瘤药品研发、干细胞、再生医学等领域优势明显。

  2018年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87.81 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9.5%。

  在科研方面,广州共有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6个国际级生物领域重点学科。

  广州的干细胞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具有全国领先的优势。以专利技术为例,截至2019年5月,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专利申请数为895件,位居全国第一。

  短板

  广州领军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偏弱

  报告也揭示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存在的短板,如龙头医药企业研发强度不高、风险投资活跃度不高、基层研究型中坚人才充裕度不高、共享临床试验服务平台不足等,制约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报告认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化发展特征,但集群规模效应还不明显,产业规模远低于北京、上海,具有集群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不多。

  从企业研发投入数据来看,广州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与北京、上海、深圳相差不大,广州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处于3%-5%的水平。但广州生物医药领军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偏弱。辉瑞、诺华、罗氏等国际制药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16%-23%之间。广州某知名医药集团2017年销售额为约1000亿元人民币,但其属下企业2018年的研发强度仅为1.39%。

  建议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全力保障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报告指出,较高的研发经费投入水平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2018年,广州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163.67亿元,相比2017年下降了4.4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53%。整体来看,2018年广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3%。报告建议,广州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全力保障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国家与广东省科技创新政策在广州落地实施,继续加大广州和各区政府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力度。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报告建议,加大生物医药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的支持,对药品、医疗器械等进医保、进医院给予绿色通道,加快新产品进入市场,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加强创新。

  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新药研发企业研发强度大、周期长、风险大,可以对于特定类型的生物医药企业提高研发投入补助的幅度,宽容失败,放宽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政策限制。为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引进和产业化,增加对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知识产权转让与授权的奖励,以及临床前研究的补助。

  发布会上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巡视员李江表示,希望广州创新指数研究下一步继续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人才支撑”全链条深度挖掘、精准分析广州的长板和短板,特别要增强在科学发现方面的研究。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方面要开展持续追踪研究,做出更多优质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