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陈元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本版统筹:信息时报记者 田桂丹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田桂丹

  刘宇雄 吴瑕 韦英哲

  1月1日,广东进入“全面二孩”时代,广东妇产科和儿科准备好了吗?

  昨日,在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卫计委主任陈元胜接受记者专访,对近期儿科医生流失和“全面二孩”实施后各方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并详细介绍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最新思路和动向。

  考虑针对儿科专业设立奖学金甚至是免除学费,但免费就读的应该是定向培训,毕业后愿意到县级以下医院儿科门诊的可以享受免费教育。

  儿科医生跟其他医生不同,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往往陪看病的‘亲友团’很庞大。儿科医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风险也很大。

  假期制定在国家层面,但广东正在向国家反映公众希望育儿假增加问题,等国家统一部署后还将修改育儿假规定。

  ——陈元胜

  儿科医生紧缺问题

  儿科医生紧缺但并未大量流失

  随着二孩全面放开,妇产科、儿科医生需求预计将增大,但与此同时,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区的儿科医生大量流失消息频传。

  昨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陈元胜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有出现儿科医生“跳槽”到其他医院或转科室的现象,但主要是“跳槽”而不是流失。

  陈元胜解释道,目前广东儿科医生还是比较紧缺,所以很多医院都愿意出高薪“挖”儿科医生,因此就有部分医生离开原来岗位,比如从粤东西北的医院转到更高薪的珠三角医院,或者是到民办医院。但原医院在患者问起时,往往只说原先的儿科医生走了而不交代其去向,因此引起儿科医生流失量大的传闻。

  陈元胜表示,总体而言儿科医生肯定是不足的,但现在医院都没有进行全面统计。儿科门诊量是动态变化的,每个季节的病种也不一样。另外,很多突发性传染病爆发时,小孩首当其冲,这时儿科医生就会忙不过来,但卫生工作做得好就诊量就会减少。

  院校设立儿科专业并规定比例

  陈元胜表示,广东正在谋划儿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首先是在医科院校加大培养力度。过去在高考进入医科院校时就有专门的临床儿科专业,后来改革就没有进行专设,变成毕业前再设立儿科方向。目前卫生部门也正在跟教育部门对接,要求医科院校要重设儿科专业并规定一定的比例,保证儿科医生培养的数量。

  但假如设立专业后学生不愿意去读,怎么办?陈元胜称,考虑针对儿科专业设立奖学金甚至是免除学费,但免费就读的应该是定向培训,毕业后愿意到县级以下医院儿科门诊的可以享受免费教育。这样,通过多种渠道来保证满足社会上对儿科医生的需求。

  提高津贴调整不合理任务指标

  陈元胜称,广东还将通过自身现有队伍结构调整,保证儿科医生的数量。现在广东省三级综合医院都有儿科科室,只有少数县级医院并未设立。但是很多儿科医生虽未流失转行但有出现“不安心”现象,因为儿科医生工作量大、风险大、心理压力大,但却与其他科室是同等工资水平,医生想转去其他科室。

  对此,广东省将调整儿科医生的不合理的任务指标,并提高儿科医生津贴。儿科医生跟其他医生不同,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往往陪看病的“亲友团”很庞大。而小孩生病本身就不舒服,医生问诊过程中摸到小孩时,可能会出现哭闹。这时“亲友团”可能就会骂医生,比如“你到底会不会看病 ,你别把我孙子搞坏了”,甚至是骂粗口和大打出手。这样,儿科医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风险也很大。“很多医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也跟这个有关系”,陈元胜呼吁,家长们也要相信和理解医生。

  陈元胜透露,假如薪酬有吸引力,也可能会吸引其他科室的医生转做儿科医生,从而满足需求。

  “全面二孩”影响

  广州应对“全面二孩”没问题

  今年1月1日起,广东已率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是否会给广东的医疗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压力?

  陈元胜表示,“全面二孩”对广东来说压力不是很大。经过测算,2016~2030年这15年间,广东预计平均每年在原有基础上出生人口会增加13万~15万,“2018年会出现高峰,预计会增加27万新生儿。然后就会慢慢降下来,恢复到10来万新生儿水平”。但广东本身人口基础大,有1亿多人口,因此新生儿增加量平摊到21个地级市,不管是就业、教育、医疗,压力应该都不是很大,“妇产科医生目前来看,基本上还是满足的”。

  从地区来看,“全面二孩”放开后主要医疗压力在珠三角,粤东西北地方两孩测算压力不是很大。因为过往广州、深圳、佛山、珠海和东莞很多家庭是“吃皇粮”的,所以不能生二孩,但粤东西北以农业等为主,本身就已经有二孩。不过珠三角的医疗机构也比较充分。比如说,广州市家庭生二孩需求相对比较大,但这类大城市有很多80后和90后现在不太愿意生小孩,因此会出现抵消,“广州应对‘全面二孩’没有问题”。

  正协商将高龄产妇部分孕检纳入医保

  陈元胜介绍,广东“全面二孩”实施快1个月,广东各地都反映医院妇产科咨询量和门诊量很大,很多育龄妇女都去检查身体看是否有条件再生。其中,有大量的70后,甚至有60年代末期的育龄妇女意愿也很高。目前60后、70后想生二孩的占了八成。

  陈元胜称,高龄妇女怀孕前要做辅助配套工作,怀孕期间大量的跟踪检查,生产可能风险也会比较大,无形中给各级医院妇产科医生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但医疗卫生部门也非常关切高龄孕产妇问题,关心小孩的健康问题,已经做了提前的部署和安排,“目前还是可控的,问题还不是很大。产床和新生儿的医生配备要加强,但不影响。”

  目前生二孩意愿较强的60后、70后,多数已是高龄孕产妇,由于其容易出现流产、早产现象,导致畸形儿发生的风险也变大。高龄孕产妇需要更及时的进行跟踪检查,检查费用也比较高,能否考虑将这部分孕检费用纳入医保呢?

  “作为卫生部门肯定希望都能将这部分纳入医保,但医保也要考虑开支承受力。目前正在跟医保部门协商,看能否将部分检查纳入医保范围”,陈元胜表示,医保要“看收定支”,压力也比较大。

  正向国家申请增加育儿假

  全面二孩政策在广东率先落地,取消晚婚晚育假,将原来的独生子女母亲产假调整为奖励假30天。也就是说,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生育的,都可以享受增加30天产假的优待;同时,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

  但不少二孩家庭认为育儿假仍太短,育儿假增加呼声颇高。陈元胜表示,假期制定在国家层面,但广东正在向国家反映公众希望育儿假增加问题,等国家统一部署后还将修改育儿假规定。陈元胜说:“个人当然希望增加育儿假,国家层面应该有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