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讯(全媒体记者 吕晓敢 实习生 陈禧晴)7月26日上午,东莞市人才培育扶持政策新闻发布会在市会议大厦召开。发布会通报我市人力资源各项工作最新进展情况,并对东莞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等亮点工作进行介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网信办主任陈冀主持发布会。

  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7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11人,促进创业6998人,均完成年度计划超过50%;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7361万元,惠及7.76万人次;向1704人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92亿元,贷款金额同比增加6倍。

  接下来,市人力资源局将大力实施“大众创业”工程,认定第一批10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开展第二批“首席技师”评选等工作,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各项工作。

  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69家,全省第四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局局长司琪介绍,2017年市人力资源局以“抓重点、抓改革、抓风险防范、促进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用人单位就业登记530.05万人,同比上升0.22%。城镇登记失业率2.25%,控制在全年目标3%以内,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人才引进力度加大,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明显。新增3名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累计6名),人数实现倍增;新增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累计29名),新增人数为近年最多。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累计达到69家,位居全省第四。

  强化“倍增计划”人才支撑战略。优先支持试点企业引进领军人才、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八大扶持措施。将试点企业纳入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范围,补贴标准实行翻倍执行,促进新增引才9629人,扶持资金预计达1083万元。

  其中,126家试点企业申请获得自评人才入户资格,核准481个入户名额;在校企合作洽谈会中新设130家“倍增计划”企业展区,组织70家试点企业参加技师学院2017年校园招聘会,组织11家试点企业开展“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

  推动全市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

  市人力资源局副局长吴柏安表示,高校毕业生是人才队伍增量的主要来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

  今年,东莞本市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是27272人。截至目前,我市接收本市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人数为15215人。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平稳,全市登记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有128名。

  同时,为适应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常态,市人力资源局今年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会41场。截至7月17日,全市已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1场,进场企业1324家,进场高校毕业生5505人,达成意向1619人。

  2017全年计划举办培训班108期,目前,我市已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班58期,培训8105人,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培训班8期,培训793人。

  此外,今年我市还首次启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网上报到系统”。实行网上报到,大大简化毕业生报到手续;2017上半年,共发放了毕业年度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大中专毕业生企业就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补贴金额1086.02万元,惠及5479名高校毕业生。

  深化国际合作办学 培养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市人力资源局副局长赵毅透露,近些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启国际办学合作,依托东莞市技师学院,开展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市技师学院自2013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承接国家人社部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建立“校企双制培养”等多元化职教新模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技工教育的典范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标杆。

  该学院在全省率先引进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等先进职教模式,引进德国IHK、HWK以及英国ASFI等具备国际高含金量证书;还牵手PTI(美国)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设中美合作班;联手加拿大蒙特利尔公立英语教育局(EMSB)、高信(香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开办中加合作班;携手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等4所院校开设台湾课程班,共开设国际合作班52个,涉及专业15个,在校生1399人。

  2017年,市技师学院首届中德班116名毕业生全部获得IHK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达到100%,迅速投入到企业技术岗位上。首届中英合作班学生76人次获得ASFI一、二级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市技师学院还与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对接,开展“招工即招生”合作模式,培养园区亟需的技能人才;积极践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成为人社部第一批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唯一一家被选中2家企业参与试点的院校,203名合作企业员工成为首批学徒;学院通过开办校企双制班、培养无缝对接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东莞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