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全球化思想委员会联合主席萨斯基娅·萨森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跃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经济与财政分署专员马尔科·卡米亚

大洋网讯 5月13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国际经验与广州实践”学术会议在广州开幕。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人居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十多家机构的城市问题及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云集,为广州迈向全球城市建言献策。

从枢纽型网络城市到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广州迈向全球城市的新战略新格局逐渐清晰。这次学术会议以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国际经验与广州实践为主题,隆国强、张燕玲、叶嘉安、萨斯基娅·萨森、石勇等23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主题演讲。多名与会专家提到,中国正迎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机遇,广州可顺势而为,充分把握机遇,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成为全球城市。

新格局:从枢纽型城市到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提出,广州将重点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指出,要高水平建设“三中心一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强化枢纽型网络城市功能,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随着全球市场要素的加速流动,各国产业分工持续重构,经济融合不断深化,掌握全球资源配置话语权的全球城市逐渐形成,如同强大的吸附器和辐射源控制着资本、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和扩散,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日益成为城市参与全球合作发展的核心目标。

国际经验表明,那些位处世界顶端的城市不仅是国际交往中心和世界文化中心,也必然会成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广州建设“三中心一体系”,必须加快实现从参与国际市场到运作国际市场、从集聚全球资源到配置全球资源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建成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背景下,加速推进广州城市功能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转变,已成为学术界、城市决策层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广州要做全球资源配置中心,本身体现了广州在国家战略中的责任和担当,这个过程也会大幅度地提升广州在国家和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分析:广州具备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条件

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已初步形成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资源配置中心的基础。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跃国分析,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具备四大有利条件。

从整体上说,广州正在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迈向全球重要节点城市。2016年广州GDP接近2万亿元,经济总量与以色列相当,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和新加坡。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达1404多万人,比上年净增54.25万人,增量居全国城市之首。产业方面,思科、GE、富士康已开始动工,还有中国中铁、国新基金、亚信数据、联邦快递等产业巨头纷纷布局广州。

2016年,广州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7.01亿美元,增长5.3%。今年第一季度新增登记注册过千万美元的外资企业37户,同比增长106%;注册资本总额44.95亿美元,同比增长409%。目前世界五百强有288家在广州投资800个项目,其中有120家在广州设立了总部或者地区总部。

广州从单一中心城市迈向巨型城市区域。从空间、交通、产业、城镇体系等维度来看,广州携领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周边区域都已显示出巨型城市区域的特征,2016年,广佛都会区经济总量约2.8万亿元。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形成。

从发展动力来看,广州发展从一般要素驱动开始向高端要素驱动加快转换。广州已从依靠低成本土地和劳动力驱动发展阶段开始转向依靠制度文化、高端投资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已从轻型工业体系转向综合产业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10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面向未来,广州也在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集聚更多高端要素资源,打造以“I.A.B”为代表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

国外智囊团:把广州放到全球“电路”中布局

此次参与会议的学者阵容强大,23名发言的专家学者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人居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十多家机构,是城市问题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萨斯基娅·萨森是全球城市概念的提出者,她的讲话以“城市的差异化远比我们想象中重要”为题目,提出了多个问题——广州的优势在哪里?广州在全球化“电路”网络中具备哪些全球要素?萨森指出,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广州要思考自身在全球“电路”版图中的位置,包括地理上的位置,以及交叉网络中的位置。

萨森对于广州印象深刻。她表示,提到广州,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它的美食。而深入感受这座城市,萨森指出,广州的领导力让她大为赞赏。她介绍,广州从理论层面开始思考怎样走进全球化体系、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在这个学术会议中,征集了全球多个国家优秀的学者共同探讨,这在美国是很少看到的。只要广州保持这种领导力,未来潜力是无限的。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吴旭建议,广州在迈向全球城市布局中,提升城市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至关重要。广州城市形象片已登陆纽约时代广场,随着《财富》论坛即将于年底举办,广州可以顺势而为,打造一张个性化的国际城市名片。

探讨:把握“一带一路”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如何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多名专家学者均提到了“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机遇,广州所处的地位和广州的资源配置中心要为“一带一路”服务。

张跃国分析,城市地位系于国家兴衰,广州正赶上了机遇。国家主张以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推动新型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进全球治理,以“一带一路”建设通向共同繁荣的未来,广州需要把握住机遇。

来自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经济与财政分署专员马尔科·卡米亚建议,放眼全球,“一带一路”是全球性项目,它所提升的不仅仅是物理的基础设施,其实也是那些软性的基础设施,可以从政策层面加大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贸联系。

声音:晋级世界一线城市应主动融入全球

隆国强认为,作为一个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发挥城市群效应。广州应发挥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效应,并且深化粤港澳的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叶嘉安指出,广州可以发展基础设施,规划CBD、中央商务区等,但能否成功,最主要取决于是否参与到全球的经济活动中来,能否与全球经济建立联系。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指出,根据2016年最新数据,广州在国际上已经晋级为Alpha级别世界一线城市,具备了一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但与此同时,广州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中,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前有北上,后有杭州、成都紧逼,因此广州战略布局时要两者兼顾,内外兼修。

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是打造综合型还是专业型资源配置中心?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再高建议,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优势明显,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广州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心开始。未来广州应做大商贸新功能,在全球供应链上发挥广州引领作用。

专家把脉广州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深化粤港澳合作

发挥城市群效应

作为第一个发言的嘉宾,隆国强的发言“干货”十足。

实现全球资源配置中心,需要处理多个关系。一是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隆国强指出,广州可以像过去一样,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方面,通过切实的改革开放来迅速提升营商环境,在环球资源配置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第二,需要处理好产业的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我们会把一些低附加价值的产业转移出去。但最关键的是,怎么能够在转移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如今思科、富士康、GE等企业把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活动转移到广州,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第三,要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关系。珠三角各个城市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广州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就要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整体效应,深化彼此的分工合作。

第四,要有前瞻性。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必须前瞻性地思考问题。

全球化思想委员会联合主席萨斯基娅·萨森:

立足城市差异

思考广州特色

“在全球化背景下到底哪些是更重要的信息呢?我觉得是专业性的差异。”萨森的演讲强调城市专业性差异。

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需要明确这个城市的优势在哪里?有哪些全球要素在流动?大型城市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规模,盘活手上的资源,使其经济更加多样化。以底特律为例,经济形式十分单一,就是汽车制造,尽管汽车产业本身可以带动很多生产链条;芝加哥离底特律并不远,但芝加哥发展出了多种经济形式,如今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城市。

把全球的城市分布放置到“电路”网络中看,可以发现,在这个网络中,城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资源在城市中交汇互通。立足广州,需要思考的是,现在的广州究竟处在哪个“电路”上?在全球“电路”中位置如何?一方面,可以思考在全球版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局限于地理位置,如今城市之间的连接是超越地理层面的。城市之间的竞争没有想象中激烈,相反,城市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更为重要。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

内外合作打造

资源配置联盟

“一个区域要想获得竞争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找到一些对区域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张燕玲表示,这些因素包括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经济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广州可以逐项对照七大因素分析,找到短板所在,针对性地攻坚克难。

立足于广州的地理位置,张燕玲提出,可以思考怎样把广州能控制的资源配置空间尽量扩大。例如,可以与香港、深圳、澳门结成国内联盟,与西方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结成国际联盟,打造世界级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这里面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实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引擎驱动,优势金融业引领。

不过,张燕玲坦言,广州并不是金融中心,这方面是一个短板,但是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不是金融中心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利用国际的、全球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国内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还有各类的股份制银行,充分调动资源。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跃国:

广州3.0版价值园

最大程度激活资源

提出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广州有一个战略思路的演进过程,可以从价值园区、城市枢纽空间、内连外通网络、全球创新与服务位势、枢纽型组织与企业、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六个方面考虑。

一是建设价值园区。资源集聚最后要落到一个具体的时空,这个时空非常重要,价值园区要最大程度激活资源。产业园区我们梳理了一下,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有三个版本。现在,广州做了一个3.0版的价值园区,这里有几个要素,首先这个价值园区一定要有一个龙头企业能够引领,能够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另外就是开放合作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产学研商居一体,通过战略的整合与创新形成协同效应。比如广州的思科智慧城就是这个模式,此外还有广汽智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二是城市枢纽空间。三是内连外通网络。四是全球创新和服务位势。五是枢纽型的组织与企业。六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在国际化基础上

广州再升级一步

倪鹏飞认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实际上是城市国际化的升级版,城市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城市交融国际城市体系的深度、参与国际城市事务的频度以及影响全球城市发展的程度。如果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它的内容无外乎是产业的国际化、商品服务的国际化、生产要素的国际化,从经济上这三点是主导的。与之相支撑的就是要素的组织者,也就是企业的国际化。

建设资源配置的中心,意味着要在原来国际化的基础上再升级一步,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同时,也要有一个全球思维。倪鹏飞建议,首先要坚守并弘扬全球化价值观,考虑广州在全球化的地位和担当;其次要建立驱动机制,做到全民所向、全企所往、全城之所驱;第三要坚持并创造世界标准;第四要汲取全球城市在这方面的经验;最后是需要把握并引领全球趋势,虚拟国际化、集群国际化、科技国际化,这些方面是未来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经济与财政分署专员马尔科·卡米亚:

要抓住“一带一路”

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对于建言广州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议题,卡米亚表示,推动城市的国际化可以从多方面着力。一是法律法规的作用;二是城市规划,政府能够协调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达成一致的方向,如果规划不好,竞争力自然会大打折扣;三是城市的财政很重要,一个城市在财政上保持稳定性,才能够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四是执行能力。广州经济发达,同时也有软实力优势,如果能够把那些良好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变成现实,将有助于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要加强广州的资源配置能力,卡米亚认为,“一带一路”是重要机遇。一方面,广州可以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完善海港、空港的建设,这样有助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推动。广州有很多侨民生活在国外,他们在国外的经贸领域也非常活跃,其实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拉丁美洲或者是非洲建立起一个商贸平台,进一步加强广州跟这些地方的联系。

     (广报记者梁超仪、骆昌威 通讯员曾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