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猜猜我是谁?”“哎呀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了吗?”“小x啊,明天早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相信不少市民都碰到过这样的骗局。近日,记者本人和数名好友都接到类似的电话,疑似老骗术“重出江湖”。但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骗子发现老骗局很容易被识破,竟然翻新花样搞出了“升级版”。

  待业者、求职者成新受害群体

  据了解,以往此类电话诈骗中,骗子往往选择公务员、白领等作为目标群体。记者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发现,近来这种骗术出现了“升级版”,被骗子“盯上”的有不少待业者和求职者。

  市民杨小姐去年年底辞了职,最近一直在投简历找工作,也陆续面试了几家单位。今年元旦刚过,杨小姐就接到一个电话,声称让她第二天去上班,职位是出纳员。杨小姐询问对方是哪家单位,对方回答说“你前两天刚来面试过的就忘了?”杨小姐报出一家单位的名字,对方趁机说对。第二天,杨小姐在去“上班”的路上又接到同一号码打来的电话,声称自己在外跟客户开会,需要给客户送礼,原先的出纳员辞职了,因此让杨小姐先救个急,汇两万块钱过去,并嘱咐杨小姐收好银行小票,等回到公司后马上给她“报销”。听出杨小姐有些犹豫,骗子立刻对杨小姐说:“小杨啊,这是你入职后第一项工作任务,公司最近人员青黄不接,可就指望你挑大梁啊!”要不是男朋友的提示,杨小姐就中了骗子“激将法”的计了。

  无独有偶,即将大专毕业的小陆最近来深找工作,也接到了让她去“面试”的电话。小陆说,对方的口吻非常正式,讲话也得体,让她准备好个人简历,并给出一个账号,让她汇款1000元,声称是“体检费”。小陆表示质疑,对方便给出一个QQ群号,称里面都是录用的新员工,让小陆可以加入亲自与大家交流核实。小陆说:“装得挺专业,好在我看过不少这样的新闻,没相信他们的把戏。”

  警方提醒市民,接到类似通知上班或者面试的电话后,切勿轻易相信,最好通过权威渠道查找单位的座机号码,去电进行核实。

  骗子“黑手”伸向学生

  除了求职者,电话诈骗的“黑手”还伸向了在校大学生:“领导”变成了“导师”。

  “卉妍(化名),我是你导师,你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去年12月29日晚7点多,某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卉妍接到陌生来电,并且对方喊出了她的名字。卉妍本能地迟疑了一下:“您是……?”没想到对方严肃起来,说:“你论文还没改完没定稿,就连老师都忘了,你还想不想毕业了。”紧张的卉妍迅速说出了论文导师的名字,对方立刻说:“嗯,你看你那个事情打算怎么办?”卉妍联想到自己的论文关系到毕业,又想到新年快到了,可能这是导师“暗示”自己给的“机会”,于是“懂事”地说明天自己会带东西过去。谁料“导师”又以“送礼到办公室被人看见不太好”为由,让卉妍直接通过银行转账给他。

  幸运的是,在去银行转账的路上,卉妍恰巧接到了导师本人发来的关于论文修改意见的微信消息,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差点跌入骗局。卉妍说:“其实我有导师的电话、微信,但那时候怕怠慢了导师,不太好意思去核实,可能骗子就是抓住这种心理才容易得手。”

  记者了解到,类似冒充老师专骗在校学生的案件近期比较高发,今年以来各地都已经接到类似报案,受害人被骗金额从数千元至万余元不等。

  警方表示,骗子一般是利用学生可能处于论文答辩、毕业等关键节点,担心自己论文不合格、答辩不通过,想要讨好老师的心理,实施诈骗。

  涉及钱财问题一律“长个心眼”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此类诈骗的嫌疑人都是批量从网上购买个人信息,甚至可详细到姓名、电话、单位、职务、上下级关系等。

  警方提醒市民,冒充熟人骗钱的骗术不断升级,但无论骗子编造什么理由,只要涉及转账、汇款,当事人都应该提高警惕,最好当面或通过可靠的联系方式核实。一句话:跟钱有关的,一律“长个心眼”。必要时,可拨打110或反电信诈骗专线81234567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