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16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文化馆承办的“新形势·新力量·新格局——2021年广州公共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

  广州公共文化论坛旨在打造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交流对话的平台。本届论坛以“新趋势·新力量·新格局”为主题,聚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围绕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多维度的探讨。

圆桌讨论环节圆桌讨论环节

  国内公共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一线工作者约45人参加了线下论坛,200多位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工作人员通过线上会议参与了此次论坛。

  疫情下 改革中 文化服务呈现新趋势

  广州市文化馆在论坛上发布了《广州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调研报告》。

  针对2020年以来镇(街)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组织下,广州市文化馆联合各区文化馆深入176个镇(街)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调研。

  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指出随着基层治理格局的变化,新形势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理念正在由“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转变,应通过主动应变、系统创新、功能再造、价值重塑来提高文化治理水平,融入国家对基层治理体系的总体规划,要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谋发展、打破体制限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配置效率,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就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认为社会力量将更广泛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是大势所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新趋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新趋势》

  搭平台 促发展 凝聚力量各有新招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快,社会力量作为重要主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推动着公共文化服务向更高品质发展。本次论坛展示了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多元举措,为如何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新经验。

  成立于2018年的“广州市公益培训联盟”是广州市文化馆联合11个区文化馆共同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创新平台,目前已有55个社会优质文化艺术机构加入。2021年联盟机构面向公众推出250多场次高质量的公益培训,类型涉及音乐、舞蹈、书法美术、语言艺术、儿童原创戏剧体验、创意益智魔术、生活美学、非遗等。一个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平台的支持与协调下日趋成型。其中,以从化区公益培训联盟文艺支教项目为代表,自项目开展以来,从化区文化馆组织联盟机构老师组建了一支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队,为山区及农村的孩子开展有特色、有内涵、有新意的活动课程,践行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发展道路。本次论坛邀请了联盟机构和相关管理单位的代表,与专家学者一道通过案例分享、圆桌讨论等方式共商联盟发展新方向。

广州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广州市公益培训联盟项目负责人孙建英作广州市公益培训联盟年度总结广州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广州市公益培训联盟项目负责人孙建英作广州市公益培训联盟年度总结

  黄埔区从2017年起在区内推广总分馆制,并精准有序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总分馆制建设“黄埔模式”。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文化馆分馆(含服务点)30个,其中社会力量分馆(含服务点)13个,极大地拓展和改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充实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助力提升区域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黄埔区文化馆副馆长王丹作《强化政府主导,凝聚社会力量,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黄埔模式”》案例分享  黄埔区文化馆副馆长王丹作《强化政府主导,凝聚社会力量,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黄埔模式”》案例分享

  2020年8月22日广州首条非遗街区在此正式开市以来,荔湾区永庆坊在依托非遗推动文旅融合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随着西关永庆坊国家级4A景区挂牌、永庆坊二期改造项目的渐次亮相,这里正成为城中最为活跃的多元文化聚集区之一,成为城市最热门的打卡点,并激活了周边区域的人文资源,逐步构建起具有创新活力、创造动力的公共文化生态群落。

荔湾区文化馆馆长谢德明作《以文化赋能,让文化与体育、科普、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案例分享荔湾区文化馆馆长谢德明作《以文化赋能,让文化与体育、科普、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案例分享

  白云区金沙街构建了“一中心两基地三馆四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通过场馆委托社会化运营管理,有效解决街文体工作者人员不足问题,明显提升了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效能,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白云区金沙街道综合保障中心主任江继来作《白云区金沙街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情况汇报》案例分享  白云区金沙街道综合保障中心主任江继来作《白云区金沙街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情况汇报》案例分享

  谋新篇 开新局 涓涓细流汇成海

  本次论坛吸引了广州各文化馆站、志愿服务团队、群众文化团队、社会文化企业的代表参会。这些公共文化供给主体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在开展服务工作中的做法、经验及反思,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展现出广州基层文化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张梓康是南沙区非遗项目黄阁麒麟舞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当地麒麟舞群众文化团队的组织者。他介绍了在南沙区政府扶持下,黄阁麒麟舞在文化品牌打造、文旅融合、文创研学等方面的实践。2014年南沙区出台《南沙区民间文艺团体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从项目资助、资源联动活化、人才引进等方面扶持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从2015年到2021年,共培育发展了上百个优秀文艺团体,为南沙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志愿者队伍是这几年快速壮大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力量。花都区秀全街的“秀全大妈”志愿者团队覆盖全街6个社区,建立了突出文化特色、兼具不同活动功能的66支志愿者队伍。街道党工委因势利导,成立了“秀全大妈”党支部,并成立了社区秀全大妈妇女联合会,将所有志愿者纳入街道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范畴。目前“秀全大妈”志愿者达2200多人,其中正式党员33人、流动党员156人。今年以来,共开展“秀全大妈”宣讲及各类培训20多场,参与各类志愿活动超过25000人次。

花都区秀全街“秀全大妈”讲师团团长夏明英作《朝着人民向往走去的“秀全大妈”》案例分享花都区秀全街“秀全大妈”讲师团团长夏明英作《朝着人民向往走去的“秀全大妈”》案例分享

  瑜源文化是一家专注于戏剧创作与演出的文化企业,2018年、2019年相继成为黄埔区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是省内首个以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分馆,已经发展成为兼具亲子演出、戏剧培训交流、阅读分享、文创产品、体育设施及赛事、美食交流等多元化的服务的亲子主题文化场馆综合体。负责人龚迈程表示,总分馆体系既发挥了社会力量灵活多元的特长,又补上了单个文化机构在后勤支持等方面的短板,让团队很有归属感。

  张安国担任东山街文化站站长多年,他认为要从“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高度来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东山街道充分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广泛挖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东山建设,以“街坊文化节”为载体和纽带,让文化与体育、科普、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将街道社区治理、城市管理、垃圾分类、绿色环保、安全消防、安全用电等宣传工作都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之中,形成大文化、大体育、大科普、大社区治理的工作理念。

  越秀区文化馆东山街道分馆、东山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张安国作《以文化赋能,让文化与体育、科普、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案例分享  越秀区文化馆东山街道分馆、东山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张安国作《以文化赋能,让文化与体育、科普、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案例分享

  论坛还就2022年全市总分馆制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谋划市、局、镇(街)统筹推动,加强对基层进行文化资源精准配送的力度。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负责人充分肯定了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并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体制改革过程之中,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要有更加开放的工作思路,以创新来求发展,整合凝聚更加多元的力量,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