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摘要:11月26日,顺德“开放引领 创新驱动”建设大学卫星城 打造高端集聚区发布会将在佛山新城中欧中心举行。
  • 届时,顺德将正式推出“十百千万人才工程”方案,以北部片区为核心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构建以“广州科学城——大学城——顺德北部片区”为主要轴向的“科技创新走廊”,引入广州高水平教育、医疗资源,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合作,进一步建设“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创新顺德”。

顺德高端人才集聚区将举行 造广州大学城卫星城

刚结束不久的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未来五年顺德将坚定“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战略,致力建设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创新顺德。随着高端人才集聚区的发布,“十百千万人才工程”战略的实施,顺德朝着这个目标的脚步将更加紧凑、有力和踏实。

1、十百千万人才工程

1

为深入实施“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顺德高端人才聚集区,区政府印发了《顺德区“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详细]

      围绕我区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会展等新产业,力争在3年时间内,依托广州大学城并以顺德北部片区为重点,与10所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合作机制,建成100个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平台,引进1000名(个)以上领军人才(项目),吸引10000名以上高端人才落户,将顺德北部片区打造成产业主题鲜明、高端人才荟集的广州大学城卫星城。

  • 建设人才入驻落户的高标准人才社区,包括青年公寓、创业公寓、高才公寓(国际公寓)和领军人才公寓,从而满足各类人才的多层次居住和就业需求。
  • 建设吸纳人才的创新平台,包括平台型企业、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电子信息产业平台、生命大健康产业园区、特色产业载体、专业会议会展平台和“融创100”示范平台。
  • 完善人才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升级发展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培养人才的校地交流合作机制,培养符合顺德经济发展的人才。

2、构建大学城卫星城

2

为深入实施“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顺德高端人才聚集区,促进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顺德将构建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基地。[详细]

      通过建设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基地,引进高校优势学科、特色研发机构,以及与顺德产业发展相关的研发团队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争取未来3年内每年可引进孵化科技研发项目50项,吸引创新创业团队项目100个,落户高端人才500名,带动1000名人才到顺德就业。

  • 通过“五个一”支撑体系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即开放一批承接载体,依托5类产业共11个领域双创平台分类承接人才(团队)和项目进驻。
  • 依托“创业顺德”、“青年创新创业节”,以及创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等活动平台,建立资本、人才、项目、产业的长效对接机制。
  • 推进一系列配套服务,打造“一团两中心”的创业辅导体系;开展一系列风险投资业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出一批扶持政策,营造人才集聚环境。

3、2016顺德人才工作

3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党代会报告30次提到“人才”,明确提出“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详细]

      无论是城市硬件还是软件,最终都要为人才服务;在激活产业创新活力板块,要“围绕创新链补齐金融链和人才链”,“以优质项目引资本、聚人才”;在创新体制机制板块,提出“建立面向市场招揽优秀专业人才团队的新机制”。

  • 顺德区今年人才工作的举措和亮点有:出台“营造人才荟集环境”系列人才新政;搭建立体式人才工作平台体系;系列高端精准招才引智活动成果丰硕。
  • 通过更加科学的人才定位,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主体评价地位,不受国籍、地域、户籍和身份的限制,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评定人才。
  • 随着“开放引领 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顺德积极推动立体式人才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让各类人才享受到越来越丰富、优质、便捷的服务。

4、顺德北部产业社区

4

产业社区项目自2016年10月启动,载体面积约5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3年。项目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建设功能完善、支撑有力、供应链高度整合的“产业生态社区”,逐步辐射外延,形成珠江西岸的先进制造中心和产业综合体。[详细]

      将作为项目核心区的顺联机械城进一步发展成为创新引领示范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和战略产业策源地,构造高端成果创新、研发应用和人才集聚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北部产业发展建设高地,树立以创新创业孵化、中小微企业总部、加速期企业服务体系为主的城市创新地标

  • 引入符合产业社区定位的高新技术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复制科创集团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北部产业社区建设的重点。
  • 2016年12月底前,推进以顺联机械城双创城先进装备产业孵化基地为主的项目建设,使用面积达5万平米。
  • 2017年12月底前,推进产业加速区、中小型企业总部创新区、社区配套功能区及人才安居区的项目建设,使用面积达15万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