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

  新浪科技 李英楠

  “3万亿只是个起点,它只是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十分之一。未来阿里要做的事情,不是着眼于如何把3万亿变成6万亿,而是着眼在如何帮助另外90%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互联网的转型,这才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3月21日,刚刚参加完“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发布会的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表了对未来的看法。

  对于“3万亿”这个数字,张勇显得有些低调:“我们一直把GMV(成交总额)看作一个结果,3万亿确实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我们更关注整个经济体的健康程度。”

  “淘宝要超越零售,超越消费,成为乐趣的源泉,天猫要扎根零售,紧紧贴住实体经济,帮助剩下90%的商业更加高效。”

  谈未来:3万亿,只是个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与规模的统计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万亿元大关。其中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同比增长33.3%。

  阿里巴巴在2016财年(2015年4月-2016年3月),电商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虽然与统计局的数字在时间上有3个月的差别,但足可以看出其在国内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2003年淘宝诞生,到2016年GMV突破3万亿,阿里巴巴用了13年的时间。面对全球媒体,张勇公布了阿里下一个目标:2020财年GMV超过6万元亿人民币。4年时间如何将13年的成绩翻番?张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整个商业消费跟互联网的充分结合、进一步结合将成为最基本的驱动引擎”。

  张勇表示:“关于3万亿以后的发展,我坚持一个观点,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不是对立的,电子商务就是实体经济。今天我们看到的3万亿,恰恰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结合以后的产物,是新经济的一个产物。”

  “所以未来我们做的事情,不是说着眼于说我们把3万亿要变成5万亿、6万亿,而是我们去面对另外90%的实体经济,帮助他们跟互联网去拥抱,跟互联网去融合。我们是着眼在如何帮助现在这90%的消费品零售完成互联网的转型,真正能够变成以大数据支撑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

  谈挑战:运营平台不能只靠“管”

  如何从3万亿做到6万亿,乃至更多?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这其中面临着不少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去学习如何用‘赋能’的方法运营好一个经济体,而不是用‘管’的方法”,张勇的答案认真而坚定,“阿里的员工都很年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而挑战就在于,我们自身对于整个经济体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我们的能力,能不能做好这个赋能者,能不能做好这个运营者。”

  这并不是张勇第一次提到“赋能”这个词,早在去年“双十一”张勇就曾提出:“我们用大数据赋能了双十一,赋能了我们自己的运营能力。我们还要更上一层楼,利用大数据赋能给所有的商家,帮助他们运营好消费者,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大数据时代践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马云曾经说过,淘宝需要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心理学家。在张勇看来,当阿里变成如今这样庞大的经济体的时候,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角色并存,如何惩恶扬善,如让市场的效率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张勇看来,阿里一直喜欢建平台,而建平台最重要的是明确、形成自律,阿里做什么,合作伙伴做什么,这一点越明确,整个平台的生态体系健康程度和持久性就越长久。如果这个不明确,用一句唐突的话来形容:“没有明确商业规则的平台建设,就是耍流氓。”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题目,将是我们在走下一段路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

  谈管理:领导要有担当 有时也要忍住不管

  尽管面临挑战,但张勇始终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年轻人去干”。张勇分享他的感受时说:“去年的双十一,对无线很多的互动产品我忍住不发表意见,因为90后、95后告诉我这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

  在张勇看来,当前用户的消费行为在发生变化,年轻一代的员工正在成为整个公司的脊梁,少一点“公公婆婆”,让他们放手去试。

  “以前很多的所谓经验,在无线的时代,其实都被打破了。今天我们就应该是一张白纸,我相信我们的团队能够在里面创造奇迹。这两年手机淘宝无线化能够比较顺利地发展,正是突破了很多条条框框。”

  而对于团队的管理者,张勇给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团队不敢做的决定;承担团队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背黑锅;还要替团队搞定所需要的资源。”

  一位阿里巴巴管理人士告诉新浪科技,张勇在内部向管理团队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他也是以这样的标准在要求自己。

  今年5月,张勇将迎来执掌CEO一周年的纪念日,3万亿的成绩也好,未来的挑战也罢,都成为这名“务实派CEO”给出的第一份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