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湛江

新浪广东>湛江>正文

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到2020年初步遏制

2016年06月01日 09:27 南方都市报  评论(人参与

  我国土壤环境总体堪忧,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7年底前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18年底前查明农地土壤污染的家底

  南都讯 昨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针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战略部署“土十条”出台。“土十条”指出,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土十条”提出有序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

  摸清家底

  各省份须定期公布地市土壤环境状况

  家底不明,一直是推进中国土壤污染治理的阻碍之一。2005-2013年,环保部会同国土部做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即选取1000个点,其中有161个点位超标)。但这既不能反映土壤污染的面积,也不能反映具体的污染地块。由于所取尺度较大,调查精度也比较低。

  “土十条”提出,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还规定,每10年定期开展1次土壤调查。

  不仅家底不明,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的土壤数据互不相通。除2014年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和国土部公布的2015年《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外,公众获取的土壤污染信息寥寥,具体到地方的土壤污染数据更少。

  “土十条”明确了建立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适时发布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各省份政府定期公布本区域内地级市的土壤环境状况。

  风险管控

  农地分三类管控 建污染地块开发负面清单

  “土十条”明确“风险管控”的治理思路,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此前不止一次强调,土壤污染与水和大气污染完全不一样,关键是风险管控。

  耕地和建设用地中的污染地块是两大治理重点。“土十条”提出,农用地按照污染程度划分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

  优先保护类耕地化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重度污染耕地提出更严格管控措施,明确不能种植食用农产品,其他农作物不是绝对不能种。

  对于建设用地,“土十条”提出实施准入管理。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土壤修复

  珠三角明年底前率先完成修复规划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土十条”明确,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2017年底前,各省份要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完成。各地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

  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

  解读

  为何起草历时3年才艰难出炉?

  2013年下半年起,国务院几乎同时开始编制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发布仅用了3个月,“水十条”则历时两年;最难的“土十条”昨日才出炉,历时整整三年,易稿多达50次。

  治理困难

  仅切断污染源很难恢复土壤

  为何“土十条”如此难产?据了解,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治理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大气和水污染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

  此外,专家介绍,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很难恢复”,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对投入资金要求高是另一个原因。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官方曾预估中国受污染的约1 。5亿亩耕地中,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仅修复这些耕地大约需要8万多亿元人民币。

  家底不清

  调查精度难以满足修复需要

  2005年至2013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但土壤污染“家底不清”的问题仍然严重制约土壤污染治理相关工作开展。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调查时间跨度大,调查方法不统一,调查精度难以满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需要,迫切需要在现有调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真正摸清土壤污染底数,获得地块尺度的土壤污染数据。

  部门分歧

  对修复治理目标难达成共识

  治理土壤污染涉及环保、农业、国土、住建等多部门。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部门之间对污染耕地的修复治理目标分歧较大。目标究竟是要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使耕地得到“净化”,还是应当采取相对缓和的方法,将污染控制在允许范围,以保证农产品安全,各部门之间有不同看法。

  已出现污染的耕地如何处置,部门之间观点也不一致。据媒体报道,对于某些遭受严重污染无法治理的耕地是否应当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的问题,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和国土部门也一直存在分歧。转变土地利用类型会使耕地红线受到冲击,不转变则难以进行土壤修复处置。

  目标

  今年底前国务院与各省签订责任书

  2016年底前,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分年度对各省(区、市)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2020年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

  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这相当于93.37万个足球场。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南都记者 程思炜 吴斌 见习记者 彭彬 发自北京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