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力供给也要结构性改革
记者在河南、山东两省部分农业大县走访时发现,伴随粮食价格走低,一些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盈利压力加大,土地流转热度有所下降,“谁来种地”的问题再度凸显(5月29日《人民日报》)。
在工业化、城镇化狂飙突进30多年后的今天,讨论“谁来种地”的话题,显然已是老生常谈。不过,今年以来,伴随农业供给侧改革话题逐渐升温,以玉米为代表的主要粮食价格继续走低,国际与国内、成品粮与原粮价格双重“倒挂”的形势依然严峻,无论是小农经营,还是规模经营,粮食生产利润空间逐步收窄,部分地区出现了分散农户种粮积极性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积极性同时减弱的情况,让“谁来种地”的叩问更显沉重。
一种判断认为,来自第二三产业的经济下行压力,会逼迫一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而重新务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此效果虽然已经开始显现,却尚不足以真正滋润农业转型所面临的技术、资金特别是人才短缺的干涸河床。即便是合格和必要劳动力的供给,在部分地区,也依旧呈现出捉襟见肘的局面。正如上述报道中一位受访对象所感叹的那样:“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
农业供给侧改革语境中讨论“谁来种地”,比“需要多少人来种地”更为重要、紧迫和更具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其实是——“需要什么人来种地”。相对于农业劳动力供给的数量,眼下更应被关注的是劳动力供给的质量问题。粮食“十二连增”与“农民荒”问题同步出现,恰恰说明,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人多力量大”的时代已经过去。
受制于产业属性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农业特别是大宗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很难能够与二三产业分庭抗礼。同时,正在大步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道路的中国农业,也不需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集体回流。现代农业呼唤的,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并不一定要农业院校出身,应该面向一切社会阶层和群体敞开大门,但就目前而言,从事农业相对恶劣的环境、相对艰苦的条件、相对较低的职业荣誉感,还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不过,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不可能仅仅依靠提升农业劳动力成本来吸引更多人的加入。无论是新时期“农民荒”问题的最终破解,还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逐步壮大,都始终离不开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的渐次铺展,离不开改革红利向“三农”领域的持续释放。由此观之,以下三条道路或许可以走通:一是通过土地确权、流转及“两权”抵押、农地入市等,进一步提升农户的土地财产收益,建立多元利益分享机制,让一部分传统农民继续留在土地上,并通过整合经营、资本介入等,改造农业生产方式,让他们在对新理念、新手段的逐步接受和适应中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借助电子商务等农业新业态的逐步发育以及在解决了质量安全问题之后农业生态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吸引更多年轻人才参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改造,并进一步将其技术优势释放到生产领域,成为“既会种又会卖”的新一代复合型农人;三是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劳动力在产品总量和效益输出上的要素权重,从而将“谁来种地”问题置换为“怎样种地”问题,更多让制度“发威”,让技术“说话”。
猜你喜欢
- 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局良好 国家将完善补贴促农民增收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1:55
- 广东荔枝大量上市 市场行情有望回升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1:53
- 国务院正式印发“土十条” 为土壤污染防治定基调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1:51
- 创业项目繁多 干洗店加盟诗奈尔稳妥放心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1:08
- 会经常放臭屁是因为吃了这些东西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1:02
- 懒洋洋的五月病刚走 烦躁的六月病又来了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1:00
- 广东湛江牵手工程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0:21
- 瑞丰园董事长邓伟 有机果蔬跟其他蔬菜的区别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0:20
- 9高校最新招生信息出炉 暨大新增五个专业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0:04
- 湛江老赖因不肯赔11万被拘留十五日获刑八个月
- 评论() | 分享06月03号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