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湛江

新浪广东>湛江>正文

广东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过半非户籍生读公校

2016年07月02日 08:08 南方日报  评论(人参与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列工程的推进,城乡学校都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省教育厅供图

  如今全省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96%,多媒体平台进班级覆盖率超过70%。省教育厅供图

  近日,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到访广东,对我省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13个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已有108个县(市、区)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在此番督导检查后,我省有望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

  从1996年通过国家“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到2016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广东用20年打赢了一场“攻坚战”。有专家认为,其是继“普九”“普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之后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广东推进教育公平再上新台阶。

  这张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一条艰辛之路——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基础教育“底子薄”……广东要实现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的教育均衡,可谓是“难题多、任务重”。

  敢为人先的广东人却迎难而上。从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战略出发,省委、省政府将“创强争先建高地”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总抓手,省财政从2012年起4年投100亿元助力粤东西北基础教育“创强”,并以教育“创强”为抓手,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由省领导亲任督导委员会主任,统筹实施基础教育“创强争先”工程和强师工程,统筹规划使用省财政部分教育专项资金,统筹开展督导评估考核,切实增强教育管理的全局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广东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

  省财政投100亿

  助粤东西北教育“创强”

  五月的韶关春暖花开。改造一新的新丰县回龙中学,在村屋和农田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校门外,前来“探校”的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

  曾几何时,这个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的教育是另一番尴尬的景象:一些家长宁可“砸锅卖铁”,也要把儿女送到市区甚至珠三角地区读书。

  2013年,回龙镇开始创建省教育强镇,先后投入830万元,为回龙中学配备多媒体设备等一批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这所有57年历史的学校“老树发新枝”,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节节攀升,得到家长的认可。

  “如今户籍学生‘回流’,每年有20多名学生从外地回迁入读回龙中学。”校长易考珑十分感慨。

  “最穷最富都在广东”,这句坊间戏言生动揭示了广东的特殊省情。这个拥有21个地级市、超过1亿人口的大省,既有位列全国经济最发达区域序列的珠江三角洲,同时又有位列全国贫困县序列的东西两翼及山区县。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广东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然而,实现“普九”和“普高”的目标后,广东如何能稳健跨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各级各类教育基础都相对薄弱,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相差大的现实,广东又该如何破题?

  2010年9月,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印发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表明了广东人的决心:“未来十年,全省教育要实现‘创强争先建高地’,即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

  2011年,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2012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创强争先建高地”写进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未来十年广东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2013年广东省政府下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决定省级财政2012—2015年教育投入“一揽子计划”共安排教育经费1180亿元,其中100亿元用于粤东西北基础教育“创强”,由此撬动各地总投入达500亿元……

  以“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抓手,一场围绕义务教育均衡的大行动在全省各市、各镇、各村迅速铺开。

  “一盘棋”联动

  领导“帽子”“面子”与教育发展挂钩

  “在解决教育发展短板问题方面真上心、真用力、真去抓,全力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市、任何一个县掉队。”在全省教育创强争先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上,省长朱小丹提出明确要求。

  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个由时任副省长陈云贤担任主任,省委组织部等12个省直部门领导担任委员的教育督导机构,是教育“创强”的“司令部”。

  层层联动,省教育厅也加强了教育创强工作力量,省教育督导室从原来5个人增加到10个……

  为进一步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教育的统筹推进,改变过去分阶段、分项目重点推进的工作模式,广东创建了省级“三统筹”模式,即工作统筹、资金统筹和考核统筹。在推动工作时,全省上下“一盘棋”联动:一边建立省—市—县(市、区)政府一级抓一级的“纵向统筹”机制;一边在省、市、县(市、区)各级建立规划、财政、建设、国土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协调联动的“横向统筹”机制,对“创强”工作中的问题优先研究、优先解决。

  在资金保障上,把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任务统筹起来,将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各项教育专项资金和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的资金“打包”统筹,提高资金的实用效益。

  广东更试水将领导干部的“帽子”“面子”与推进教育工作的成效挂钩: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作为考核地级以上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市、县(市、区)将教育创强工作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分别作为考核县(市、区)、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

  由此带动,县长(区长)与镇长签下“军令状”,各级干部为教育创强“跑断腿,磨破嘴”;乡贤接力捐建教学楼,老伯拿出了毕生积蓄,村民拆掉了祖屋,捐出了宅基地;政府停建了办公楼,将最好的土地建成了现代化校园……

  近4年来,省级100亿元的教育创强奖补资金撬动投入500多亿元。其中,粤东西北地区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创强工作捐款约90亿元。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核心指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创强的前提,教育创强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点出了广东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逻辑。

  多地试水“积分入学”

  全省过半非户籍学生入读公校

  作为全国外来务工人口输入大省,如何解决43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的入学问题,是推进教育均衡的一道重要的必答题。

  6年前从老家湖南来东莞打工的赵女士,近期提交了积分入读公办学校的材料。同样是积分入读,她的外甥如今在莞城的一所公办小学就读三年级。“孩子们靠积分入读公办学校,让我们家压力大减。”赵女士掩不住欢喜。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5学年,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人数将近72万人,是当年本地户籍学生人数的4倍,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深圳。对于数量庞大的新东莞人而言,教育公平的最好体现,无疑是公办学校向其子女敞开大门。

  不仅是东莞,随迁子女人数高居全国前列的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等地,也陆续推出积分入学新政。截至2015年底,全省在公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非户籍学生人数为22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总数的51.6%。随着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政策全面放开,这批孩子中凡是符合条件的都能在粤参加中考、高考。

  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广东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从2012年起,全省连续三年提高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每年分别提高200元和400元,到2015年分别达到小学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每生每年1950元。

  作为推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一环,广东正积极推进全纳教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目前,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16所,残疾学生36048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88.5%。

  教师待遇“两相当”

  农村教师工资四年涨八成

  在粤北山区,近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教师乐意扎根山区农村,都不愿往城里调。

  许珠亮正是当中的典型。9年前,这个江西赣州的大学生主动来到连南山区,在涡水镇中心小学执起教鞭。2013年,我省实施向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岗位津贴政策。作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山区义务教育学校30多万教师的一员,许珠亮每月领到了700多元的岗位津贴。清远市本级财政还对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给予岗位津贴。

  拿着比县城学校教师还要高的工资,许珠亮成了家,在县城里买了房。不仅如此,广清帮扶战略还给了他到广州名校交流学习、提升自我的机会,如今30岁不到的他已被提拔为学校的教务主任。“扎根在这,挺好!”许珠亮不久前,婉拒了城区学校递来的橄榄枝。

  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十二五”期间,广东投入近50亿元,基本实现全省各县教师待遇“两相当”。截至2014年底,粤东西北地区教师月平均工资比2010年同期增长80%。

  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广东还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学费”政策。推行以来,已为欠发达地区5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补充近4.2万名合格教师,省财政共投入资金7.8亿元。

  师资力量的提升带动着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优质。截至2015底,全省121个县(市、区)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系数标准。

  广东教育迈进的步伐,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中,副省长蓝佛安对广东“十三五”期间的教育发展,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到2018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质量、教育贡献程度、教育治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这注定会是广东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广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将在教育现代化的“广东梦想”蓝图中描绘出新的风景。

  ■地市案例

  惠州:“一体保障”加强学区精细化管理

  自2010年9月惠州市承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以来,该市因地制宜,探索出“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均衡资源、提升内涵”的新路子。

  “以县为主”,博罗等县区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做“一把手”工程,建立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教育投入更作为硬性指标,列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年度考核,促进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

  其中,2012年至2014年,惠州市光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与装备上就投入3亿多元。全市学校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全覆盖。

  与惠东农村地区不同,毗邻东莞和深圳的惠阳区则着力于学区整体的内涵提升。以淡水中心城区为主体,以东片区四个镇、西片区三个镇为两翼,惠阳打造“一体两翼”齐飞联动大学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域限制,试行镇内小学“一镇一校”区内小学“镇与镇捆绑”,从而加强学区建设、精细化管理,促进区域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高位均衡。

  2014年,惠州市各县(区)全部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2015年8月,惠州市更成为了“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对话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谈义务教育均衡“广东经验”:

  立足全局性 强化系统性 坚持连续性 注重协调性

  南方日报:今年广东基本实现“教育创强”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广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是如何统筹谋划?在推进中能总结出哪些“广东经验”?

  罗伟其:广东拥有21个地级市、超过1亿人口,既有位列全国经济最发达区域序列的珠江三角洲,同时又有大量县位列全国贫困县序列的粤东西北地区。广东经济总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人均可支配财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特殊的省情使区域、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差悬殊。

  长期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高度重视以创建教育强省来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全局性、系统性、连续性、协调性”指导顶层设计,以教育创强为抓手统筹推进,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以“组合拳”建设教师队伍。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四条经验:

  一是立足全局性。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谋划教育发展,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局中统筹谋划义务教育发展。二是强化系统性。将以往多头的碎片化的工作方式调整为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工作方式。三是坚持连续性。从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瞄准目标持续用力,各项工作向解决问题聚焦。四是注重协调性。工作推进过程中既注重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又注重不同学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在基本实现学前3年到高中阶段15年普及教育目标之后,广东教育发展处于从规模扩张为主到整体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的转型发展阶段,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对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作出重大部署,将教育创强的统筹推进作为总抓手,力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强争先建高地”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教育创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正如您所说,广东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粤东西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水平相差悬殊。对此,广东如何分类指导,攻坚克难?

  罗伟其:针对不平衡的实际,广东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对粤东西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分类提出了教育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在粤东西北地区,以教育创强为抓手,以“兜底部、补短板”为重点,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把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作为重点,优先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用地,优先保证农村学校建设的经费安排;加强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则以教育争先为抓手,以“提质量,上水平”为重点,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的创建,努力办好高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具体通过四个方面推进:加快教育发展转型,构建高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体系,创新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在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中,我省注重建立健全教育对口帮扶机制,深入开展教育资源下乡和义务教育帮扶行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开展“送教下乡”专项行动等,不断推进粤东西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数说成绩

  规范化建设

  2015年,全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8.99%,比2011年提高52.85个百分点。

  教育质量提升

  全省中小学在国家和省教育科学规划上的立项课题达到2000多项。建立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17个。广州、深圳市被确立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达583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27.6%,规模居全国第一。

  师资队伍建设

  2015年与2011年相比,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从85.9%增加到95.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从26.3%增加到44.5%;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从64.1%增加到79.7%。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