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湛江

新浪广东>湛江>正文

大凉山教师的课本之旅 希望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

2016年08月01日 14:36 新华网  评论(人参与
得益于捐助者的妙想,浪珠乡中心校老师一行来到了此前只存在于课本的“三味书屋”
浪珠乡中心校的孩子们
校长阿聪子也敲响铁水管,开启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
浪珠乡坐落在西溪河沿岸峭壁上
浪珠乡中心校校长阿聪子也手写的愿望书

  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浪珠乡中心校,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岛”学校。

  2015年9月,四川浙江商会副会长袁海忠在每年一次的学校捐助活动中,发现了这个边远学校。不同于以往捐建校舍或捐课本课桌的“老套路”,这一次,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带老师们走出大山,去亲身体会课本上描写过的地方。逛逛苏州精巧的园林,看看鲁迅的三味书屋,听听寒山寺千年的钟声——然后把这些体验带回去,再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知道书本之外的世界有多大,以唤起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7月31日晚,浪珠乡中心校的7名老师乘机从杭州返蓉。“要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更要让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在过去的一个星期时间里,这群大部分从未走出大凉山的乡村教师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本之旅”,并以此完成了一本特殊的“教案”。

  让课文感性起来

  课文《观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忆江南》……这些对鲜有走出大凉山的乡村教师来说,全无体验,又如何向学生言传身教?

  把感受传递出来

  “课本之旅”不仅要让老师们把体验带回大山,更要激励孩子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走出大山探索世界。

  一个经商的“前教师”

  袁海忠是个生意人,但在从商之前,他曾是一名老师。

  从浙江省湖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袁海忠到嘉兴市一所中学当了4年地理老师。喜欢摄影的他,因当老师“太清贫,买不起好相机”,遂投身商海。

  由于公司开到了四川,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把甘孜、阿坝几乎走了遍,连年到一个地方就找到当地的贫困学校捐钱捐物,因为他心底仍有“教师梦”。

  2015年,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四川凉山州。

  “我和凉山州布拖县教育局联系,请他们介绍个艰苦一点的学校。”袁海忠说,最初教育局推荐的并不是浪珠乡中心校,“他们说那里太艰苦了,怕我们吃不下来苦。”

  发现“孤岛”学校

  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凉山州布拖县浪珠乡中心校,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岛”学校。一路全是碎石、断崖,“简直可以说路都没有。”

  路途艰辛15公里山路惊险走了5小时

  “我以前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区,五六十公里都徒步过,走点山路算什么?”袁海忠坚持要去“最艰苦的地方”。

  2015年9月10日,教师节,他带着四五名工作人员,从成都出发开往布拖县。9月11日下午3点过,一行人开车到了浪珠乡附近一个废弃矿场,却发现无路可走了。

  位于金沙江上游的布拖县浪珠乡坐落在西溪河沿岸峭壁上,为原始村落,和金阳县隔河相对。县城直接通往浪珠乡的山路废弃了,另外一条可以从金阳绕行的路当时也已中断了数月。从矿场走进去,是当时进入浪珠乡的唯一途径,而矿场距离浪珠乡还有15公里路。

  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的袁海忠,这才知道自己小看了这里的艰苦程度。

  “全是碎石、断崖。简直可以说路都没有。”15公里路,一行人走了5个小时。在半山崖的时候,他们得面向山壁、身体45°倾斜,侧身一步一步挪。袁海忠带着的2名航拍摄像师,在最危险的地方几乎不敢迈步,最后“一个人接一个人,腰上拴着绳子,才敢一步一步往前迈。”

 生活不便

  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网络9月11日晚上10点左右,袁海忠一行才摸黑到了浪珠乡中心校。

  “这个地方的艰苦程度,超过我以前走过的任何一个学校。”

  袁海忠说,自己没想到,现在还有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网络,“连水都只有喝山上的溪水。一下雨,全是浑浊的。”

  由于交通困难,浪珠乡至今没有通电。有限的太阳能电力只能保证基本的照明用电,由于电压不稳定,其它家用电器几乎都没有办法使用。手机信号则只能到靠近金阳县的河谷地带才能接通。

  到达浪珠乡中心校的第一天,袁海忠整宿没有睡着。“虱子太多了,完全没法睡。”7月31日,他接受采访时撩起裤管,“你看,有些咬过的疤现在还看得到。”

  袁海忠还发现,整个学校只有一台10年前的电视机,虽然有一些光碟可以播放,但大多过时,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没网络、没电视信号,课本上的东西,除了文字描述,一切都只能靠想象。”

  促成“课本之旅”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本之旅”遂萌发出来。“除此之外,我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这些扎根在最艰苦地区老师们的敬意。”

  没见过江南如何给学生讲江南?

  袁海忠等人在浪珠乡待了4天,他们也是近年来唯一 一支来到浪珠乡并且深入考察的志愿者队伍。在数天观察中,教师出身的袁海忠对一件事耿耿于怀:老师们对着课本讲课,讲的是自己都没见过的东西,干巴巴没有“内容”。

  “比如讲课文《观潮》。我老家就在钱塘江附近,这个我太了解了。老师们没见过,对着课本念。自己都不明白,怎么让孩子们理解?”袁海忠听了两三天的课,越来越觉得这是个问题,“讲《忆江南》,什么是江南?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什么样子?三味书屋又是什么样子?”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想法在他脑子里慢慢酝酿:让老师们走出去,看一看,才能让他们把外面的世界,带回来讲给孩子们听。“除此之外,我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这些扎根在最艰苦地区老师们的敬意。”袁海忠说,让老师们带回去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唤起孩子们对更广大世界的向往。

  2015年中秋节,袁海忠在四川浙江商会的团拜会上播放了关于浪珠乡中心校的影像记录,当场就筹集到了60余万元的捐款。

 边看边备课回去再讲三味书屋

  2016年7月25日,“四川彝族乡村教师看天下——华东之行”正式启动,袁海忠亲自拟定了老师们考察的地点。西湖雷峰塔、钱塘江观潮、鲁迅故居、苏州园林……让老师们看看课本上描述过的地方,是制定这次考察行程的指导原则。

  除了因家庭原因临时退出一名老师外,2016年7月22日,浪珠乡中心校7名老师从学校出发,辗转3天路程,于25日到达成都,然后乘飞机到杭州。江南原来是这样的江南,西湖原来是那样的西湖。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仍在,寒山寺的钟声古今悠悠……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很认真地记录。特别是景点里立的解说牌,全都拍照带回去,说要讲给学生们听。”韩文静作为“课本之旅”的领队,在成都双流机场与乡村老师们会合,“看得非常仔细,有时候还要记笔记。就跟备课似的。说回去了再讲这些地方,就可以给学生看现场照片,不用再全靠想象了。”

  一群坚守的乡村老师

  浪珠乡中心校坐落在一块坡地上,现有学生168名,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校里共有8名老师,除了校长阿聪子也和一名管后勤、行政方面的老师,其他人都是一人带一个班,所有课程都上。

  除了因家庭原因临时退出一名老师外,阿聪子也、肖树琼、张沥、祖尔子拉、阿聪呷惹……这次浪珠乡中心校共有7名老师踏上了此次不凡的“课本之旅”,他们满心期待着,“要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更要让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校长 阿聪子也 37岁 任教7年

  老婆孩子在邻乡逢长假走路一天回家

  每天早上,校长阿聪子也总是会准时敲打学校门口的铁水管。“哐哐哐哐”声中,孩子们的一天就开始了。

  浪珠乡中心校现有学生168名,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校里共有8名老师,除了阿聪子也和一名管后勤、行政方面的老师,其他人都是一人带一个班,所有课程都上。

  “我30岁到的这里,现在已经7年了。”阿聪子也是从邻乡乌依乡中心校调来的,家也在那边。作为3个孩子的爹,每逢长假他就会花一天时间,走30公里的山路回家。以前的学校通电、有信号、通路,到了这里,什么都没有,支撑他坚持7年的理由,除了娃娃们的信任依赖和乡亲们的支持,还有“组织信任”的朴素自豪感。

  “课本之旅”后,一辈子没出过布拖县的阿聪子也很受震动。“这边发展得太好了,跟家乡的差距很大。”这位年轻的校长在7天的旅途中一直想,要改变家乡的现状,“要从教育抓起”。

  现在,他最大的希望是解决浪珠乡的交通和电力问题。“路不通,什么都做不了。想要帮助我们的人,因为没有路,物资都运不进来。”阿聪子也介绍,浪珠乡中心校新校区修了6年才修好,就是因为路不通,“现在学生还是在老校区生活、住宿,新学校只拿来上课。”

  教师 张沥 28岁 任教1年多

来第一天就想走而现在“舍不得”

  就在袁海忠到达浪珠乡中心校之前,有一个27岁的年轻人比他早来4天。

  张沥,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红旗村人。到浪珠乡中心校报到之前,他曾在布拖县移动公司工作。

  “我老婆就是当老师的,受她影响,我也继续进修,读了师范专业,然后转行当老师。”怀抱着单纯情怀的张沥,报到第一天就挨了一个结实的下马威,“进山的第一天,大雨下了3个小时,我淋了3个小时,走了3个小时的路。”

  雨水、泪水、汗水,交织在一起,从头到脚,浇了张沥个透心凉,“刚来的第一个星期,我几乎每晚都睡不着,后悔,想走。”

  可是浪珠乡中心校的现状让他不好意思开口。“好不容易来个老师,待不到几天就走了,娃娃们咋办?”想着坚持一天,再坚持一天吧,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却越来越说不出要走的话了,“有娃娃跟我说,张老师,你在我就有信心成绩提上去。我现在带4年级,班上17个学生,有好几个特别刻苦的娃娃,我舍不得了。”

  教师 肖树琼 23岁 任教1年

通路通手机信号希望学生“看看外面的世界”

  浪珠乡中心校现有教师8名,加上幼儿园的老师,一共11名。这是该校教师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候。

  受客观环境影响,也曾有很多老师来了又走。通电、通公路,几乎是浪珠乡每个人的心愿。而23岁的肖树琼还悄悄地想,要是能通手机信号和网络就好了。“我在西昌读的大学,看到了外面世界和家乡的差距。”肖树琼想帮助家乡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大山,“其他都还好,就是信号不通,家里人常联系不上。”

  这一次,肖树琼走得更远了。走出凉山,走出四川,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想把这个世界带回去,讲给自己的学生听。“外面的世界很美,我想让他们知道到底有多美,然后好好学习,才能走出来,看看外面的样子。”

  “让学生走出来”,几乎是浪珠乡中心校每个老师最大的愿望。“希望学生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他们看来,“知识改变命运”,是浪珠乡中心校100多个小娃娃们最有希望的一条路,也是家乡改变现状、改变命运的最可靠途径。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