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电(记者周强、徐弘毅、杨淑馨)当下,广州正迎来节后复工复产。防疫不到位,就没有复产的安全环境;没有有序的复工,战“疫”也会受影响。

  “疫”考之下,人口净流入、综合交通枢纽等优势转变成了广州防疫的巨大挑战。广州迎“疫”而上,严防疫情扩散,力促复工复产,把防疫战场转变为倒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演练场。

  外防内控增强城市“免疫力”

  受疫情叠加返程高峰影响,这座常住人口约1500万的超大型城市正迎来巨大压力。

  “随着珠三角地区企业复工复产,广州返程客流逐步增加。”广州市交通局副局长李朝文说,“受疫情影响,虽然高峰未现,但节后返程时间延长,全市防控周期拉长了。”

  为迎接返程高峰,广州市内6大火车站共安装44台大型测温仪,还配备568台手提测温仪,候车室、卫生间等消毒频次大幅增加。广州南站副站长贺爱晖说,“作为客流最大的高铁站,南站已可以做到100%测温。”

  逢车必查,逢人必检。1月24日以来,广州在高快速路、国省道以及外联的城市道路方面,共设置222个测温点。“防疫检查全覆盖,就是为了防输入。”广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王晓东说。

  地铁是内防扩散的重点。“安检点设置体温检测等候警戒线,超过15-20人排队就增加测温点。”广州地铁集团副总经理蔡昌俊说,“为了降低聚集风险,我们适当提升运力,降低列车载客密度。”

  从物业小区封闭式管理,到由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和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入户摸排重点人员,广州已构建以发热门诊为“前哨”,以交通运输体温监测网络、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网络为重点的“一哨两网”防控格局。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欧阳资文说,本地发现病例呈现“一多两少”特征:主动发现病例占比大幅增加;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确诊时间明显缩短。

  暖企政策促复工复产

  测量体温、洗手消毒、逐个进场,广州旺旺食品公司员工已经适应进厂的检测环节。复工首日,公司约900名员工返岗,复工率约达40%。

  截至2月12日,旺旺食品所在的广州开发区已复工企业2624家,全区工业百强企业复工117家,占工业百强总数的94.3%。

  免场地租金、降贷款利率,广州出台“暖企十五条”为企业减负,扶持对象正是中小微企业。广州华凌制冷设备公司负责人汪小进说:“政策很有针对性,我们决心在2周内完全恢复产能。”

  一些企业积极“自救”。11日,广汽集团自制的口罩生产设备顺利安装调试,月底将自制设备30台。公司董事长曾庆洪说:“这些设备一部分保障自身复产需要,其余将提供给其他企业,减轻广州防疫物资供应压力。”

  作为商贸之都,广州有上千个专业批发市场,这是经济的聚集区,也是防控的风险点。“复工必须保障安全可控。目前批发市场,影院、剧场等娱乐场所还不能开市。”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建华说,“但对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的相关企业全力保障。”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演练场

  当前,防疫阻击战已成为广州夯实基础社会治理能力的演练场。

  春节期间,一“罩”难求。广州推出小程序“穗康”口罩购买预约服务,每人每次只能购买10个。“一开始准备是线上预约、线下取货,引发网民担心药店排队出现聚集风险。随后相关单位及时修正,实行快递到家。”广州市府新闻办负责人朱小燚说,“提升治理水平需要大数据等科技支撑,更需要政府和舆论的良性互动。”

  每天,广州老城区北京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碧环都会收到一份数据——重点疫区居民新增人员摸排名单。“‘人盯人’的人海战术已经过时,数据在线上跑起来,基层防疫的线下工作就更加精准了。”她说。

  疫情如镜,也暴露了城中村、“三无”老旧小区等一些治理薄弱点。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党工委书记曾东标说:“疫情是一次基层治理水平的检验,接下来我们更知道工作的发力方向了。”

  防疫是检验党性纯色的试金石。作为省市政府所在地,越秀区党政机关集中,人口稠密,防控压力较大。全区2500多个党组织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动员3万多名在职党员支援社区防控工作。越秀区委书记王焕清说:“基层治理需要党建引领。战‘疫’越难,越需要党员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