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迹 南越王博物院供图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迹 南越王博物院供图
“南海Ⅰ号”沉船上的货物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南海Ⅰ号”沉船上的货物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羊城晚报报道: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广东共有2个项目入选,分别为: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广东“南海Ⅰ号”沉船。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该活动于今年5月启动,共有321项作为候选项目参加评审。在初评阶段,110位专业评委从321项参评项目中遴选推荐了160个项目,广东共有4个项目入围,包括:南越王墓的发现与发掘、“南海I号”保护发掘、南越国宫署遗址、石峡遗址。在10月18日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最终名单中,石峡遗址遗憾落选,南越国宫署遗址与南越王墓则被合并为一个项目入选。

  知多D

  南越国遗迹 反映广州深厚历史文化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其中,南越国时期的大型石构水池在岭南地区尚属首见,曲流石渠遗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秦汉王家宫苑实例。南越国宫署遗址面积约40万㎡,遗址保护范围5.3万,文化层堆积厚5-6米,迄今发掘了约16000㎡。2000年至2009年,考古队对南越国宫署遗址(原儿童公园)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从秦汉至明清12个历史时期的各类遗迹4800多处,出土各类文物小件42000多件,陶瓷片23000多筐,还有数万件的砖、石建筑材料和构件。

  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1983年被发现于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墓葬保存完好,未被盗掘,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器物最多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南越王墓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铁器、玉器、陶器、漆木器、琉璃器、丝织品等诸多类别。南越王墓还是研究秦汉史的宝库: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赵眜玉印、丝缕玉衣等珍贵文物证实了墓主身份,集中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体现了秦汉岭南地区在吸收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会贯通形成多元文化的特点。

  “南海Ⅰ号” 已出水文物18万件套

  “南海Ⅰ号”沉船沉没于台山、阳江交界海域,于1987年被意外发现。2007年,相关单位对该沉船成功实施了整体打捞,该沉船被移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2013年年底,多家单位分工协作,开始对“南海Ⅰ号”沉船开展全面保护发掘。

  发掘揭露的“南海Ⅰ号”船体结构较为完整,类型为“福船”,残长约21.91米、最大船宽约9.87米;出水文物种类丰富,主要有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等船货,还有船上生活用具、船主或船员随身携带的物品等。船货中的陶瓷器主要来自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当时南方主要窑口,种类繁多、样式精巧、品质优良。出水的部分金饰品及剔犀、剔红漆器等更是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据统计,“南海Ⅰ号”已出水各类文物18万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