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经济|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东莞

新浪广东>东莞>正文

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做腊肠 了解东莞文化

2018年09月12日 17:50 东莞时间网 

  这个周末,妈咪HOME带小朋友们来一次有趣的文化之旅

▲市文化馆非遗展示厅展出的千角灯▲市文化馆非遗展示厅展出的千角灯
▲七夕贡案▲七夕贡案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黄佳欢)如果问你“秋风起”的下一句,会想到什么?一般广东人会告诉你:秋风起,食腊味。秋天到来,秋风刮起,一年制作腊味最好的时节也就快要到来了,而在秋天的时候,自己在家煲一锅腊味饭,也是妥妥的人间美味。

▲龙舟制作 记者 陈栋 摄▲龙舟制作 记者 陈栋 摄

  这个周末,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亲子平台妈咪HOME,将带小伙伴们来一次有趣的文化之旅,我们将招募20组家庭,到文化馆了解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东莞传统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而后,我们还邀请了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腊肠品牌矮仔祥的传承人吕衬婵,来手把手教妈咪HOME的小粉丝们制作腊肠。

  赶紧添加时报欢欢老师个人微信,这个周末一起来制作一份“惹味”的腊肠吧!

参观像宝藏一样的非遗展厅

  “在遗憾中,我们总是发现,属于我们这个地域的文化在流失;在遗憾中,我们也了解,流失的文化,将成为记忆。”——这是《真实与影像:东莞民间文化传承人全记录》一书写到的,我们总是感叹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却没有想过走近它们。

▲矮仔祥腊肠传承人吕衬婵 资料图 记者 陈帆 摄▲矮仔祥腊肠传承人吕衬婵 资料图 记者 陈帆 摄
▲矮仔祥腊肠制作的腊味饭 资料图 记者 陈帆 摄▲矮仔祥腊肠制作的腊味饭 资料图 记者 陈帆 摄

  文化的传承,要靠“人”,只有人们去关注了,去靠近了,那么它们才有生命力。无论是东莞土生土长的孩子,还是随父母来莞定居的小伙伴,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了解,是越来越少。

  但只有热爱脚下生活的土地,才能更加热爱生活。东莞是著名的岭南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就像一个传统文化的大宝藏,而文化馆的非遗展厅,无疑就是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缩宝藏”。这个周六,妈咪HOME就将带着孩子们,在非遗展厅进行半天文化旅行,带领大家“触摸”这些传统文化,聆听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

  在文化馆的非遗展厅,妈咪HOME的亲子家庭将会看到高度6米多,直径2.5米,灯身重量达600多斤的“中华第一灯”千角灯,了解这种灯在东莞的历史和传承;了解麒麟制作、木鱼歌、龙舟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七夕贡案、东坑卖身节等等传统文化;还将看到东莞的传统美食,对这些“本该熟悉却又陌生”的传统文化,来一次全方面的了解。

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做腊肠

  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历史课”之后,孩子们就将动手制作东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莞腊肠。这次的腊肠制作,文化馆联同妈咪HOME,邀请到了东莞著名品牌“矮仔祥”的传承人吕衬禅,“禅姐”将会手把手教孩子们做好吃的腊肠。

  “矮仔祥”的故事要从吕衬婵的曾爷爷吕佳说起。清末年间,吕佳以买卖猪肉为生。因为当时的百姓生活艰苦,饮食缺乏“油水”。于是,多数人在挑选猪肉时都嫌瘦爱肥,瘦肉常常滞销。为了更好地利用食材,吕佳制成了瘦多肥少的腊肠。他上午卖猪肉,下午就肩挑腊肠沿街叫卖。

  目前,“矮仔祥”腊肠已经来到了第三代人,这一代的掌门人禅姐是个学霸,毕业于中山大学语言学专业,她学的是日语,并拿到了语言学硕士学位。禅姐接手家族企业后,进行了许多创新,比如她的“圆形腊肠”,改变传统吃法,可以做菜吃,也可以当零食吃,比如研发的“养生腊肠”,把传统配方和橙皮结合。

  周六的非遗手工制作课堂,禅姐将会带妈咪HOME的粉丝一起制作腊肠,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腊肠将在现场烘干,包装好后,还可以带回家。赶紧添加时报欢欢老师微信号,这个周六一起来一次长知识又能做手工的文化之旅吧!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