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东莞

新浪广东>东莞>正文

高考专家肖汉明对双一流建设提供多维解读及报考策略

2017年04月19日 11:43 新浪教育  评论(人参与

  (肖汉明供稿)所谓“双一流”,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合称。之所以引发社会民众的广大关注,主要源于两个字——“失效”。2016年6月23日,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两个“985工程”文件和四个“211工程”文件。此时,正好是全国多地区高考分数即将出档的时候,接下来要进行的是高考志愿的填报,很多考生和家长看到消息后,纷纷发问:“这是不是意味着‘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从此取消了?”针对这一问题,广东人啊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特聘高考专家肖汉明老师给出了完美答案。

  始于1995年的“211工程”高校和始于1998年的“985工程”高校,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考生和家长的青睐。由于“985”和“211”高校得到了政策倾斜,所以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大大强于普通高校。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至2016年,占全国高校总数不到两成的“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拿走了全国七成的政府投入经费。一些本来不错的老牌大学和专业,因为没有“985”或“211”的光环,大多数被考生和家长作为备胎而倍受“歧视”。众多高考志愿专家和志愿填报指南也推崇同一个理念:能够上“985”,尽量上“985”;能够读“211”, 尽量读“211”。因为无论在求学中还是毕业后,“985”和“211”大学的牌子都能给学生带来诸多好处。比如,“211”高校( 特别是“985”高校)的学生在校享受的学习、生活条件远远高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考研、保研,几乎好学校的好专业推免资格全被985、211高校学生垄断;就业就更能说明问题,有的单位招聘员工明确规定:非“985”或“211”不要。

  不可否认,“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起到了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的作用,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我们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大学开始进入到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行列。

  但是,由于“211工程”和“985工程” 是行政主导下人为认定的,无论是“211工程”还是“985工程”,在评选过程中都存在“搞平衡”(一省一所“211”)和“看级别”现象。导致一些该进“211”(或“985”)的高校没有进“211”(或“985”)。 造成不少综合实力强、专业有特色的非“985”、“211”高校得不到激励机制,严重挫伤了大多数高校的办学积极性。

  鉴于“两大工程”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负面效应,国家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建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于是,大学“双一流”建设应运而生。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该“方案”),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颁布,可以说吹响了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双一流”终究会取代“双工程”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短期内,可以预计“双工程”影响力犹在,“985”、“211”依旧会是高校身上的标签。毋庸置疑,“双一流”建设与“985、“211”之间具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双一流”就是对“985”和“211”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教育部目前官方的解释是将“985工程”、“211工程”等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并没有明确废除“985”、“211”的说法。加上社会上对“双工程”深入民心的追崇程度,考生填报志愿时的择校倾向并不会有所改变,名校于考生和用人单位的意义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依旧会存在。另外,从各方面看,经过十几年的数轮重点建设和支持,“211”、“985”院校仍会是“双一流”的宠儿,大部分“211”、“985”将在新一轮改革中霸占榜单,抢占先机。

  从长期来看,“双一流”将淡化和取代“985”、“211”名片效应,“专业”考量会加大。以前的“985”、“211”是一旦进入就是终身制。“双一流”的提出就是想打破身份认同的门槛,“双一流”有评估、淘汰机制,相比“211”、“985”的百来所数量,“双一流”的基数也会增加,预计将达到两三百所。“双一流”与“双工程”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对“专业学科”的突出强调,“双一流大学”评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是以学科为基础。一些综合实力或许不强,但自身很有特色的高校,或者一些高校的特色学科、专业,只要坚持优化学科结构,以特色取胜,同样有机会竞争“双一流”。从目前多地对接双一流的计划来看,高校对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将是不予余力的。入选重点学科的都是在该学术水平最高的机构,可称之为“一流专业”,这将成为今后就业的一大保障。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已陆续迈入新高考方案实施阶段,新高考实行的选科方案其实对接的是“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是对过去“总分匹配”模式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革倒逼学生在高中阶段提前对自己、对未来有清楚的认识——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双一流”的出台,迫使考生在充分了解自己性格、兴趣、能力的基础上,必须结合社会需求、着眼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来选择专业。在未来的高考志愿中,重“专业选择”将逐渐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一个新趋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