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治水手段让更多地方有水可赏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赵雪峰
12月24日,记者从广州全市治水工作集体采访中获悉,截至2020年底广州已建成碧道513公里。有的地方尽管不是碧道范围,也因有效的治水手段变身“赏水点”。据悉,广州将以提升保持水质和提升涉水公共安全等两项工作为抓手,持续将清澈的水打造成广州名片。
“赏水点”覆盖大河小涌
位于琶洲的阅江路碧道,是目前广州功能最齐全的碧道。这条今年夏天落成投入使用的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等“五道”于一身,既方便市民游客赏水,也方便大家慢跑漫步骑行。12月24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来到阅江路碧道,看到在这里有不少市民游客正在欣赏江景。
不少人知道车陂涌流经天河区车陂,但未必会知道它的源头在渔沙坦附近的龙洞水库,此外,龙洞地区还有车陂涌的支流欧阳支涌。车陂涌上游主河道与欧阳支涌在广东树木公园范围内交汇,如今,车陂涌碧道也已延伸到这里。碧道工程重新整修的涌边步道及绿化带,改善了车陂涌上游地带的景观。
广州可以赏水的地方,远不止513公里碧道所筑之处。位于海珠区的庄头公园,依北降涌而建。从今年7月起,北降涌拦污闸保持长期开启状态,提升了河涌水的流动性,附带河涌两旁绿化的提升,市民和游客可在庄头公园“赏水”。
对于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学子来说,“赏水”无需离开校园。流经校内的合益围涌(见上图,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正用清澈的涌水和两岸绿植提升校园环境。
广州日处理污水达769万吨
记者获悉,广州今年新增的不少“赏水点”,本身就是临河地带,有的原本已有一些亲水设施。在多重治水措施作用下,这些以往仅有临水位置但难言“赏水”价值的地方,获得“价值提升”。
想要“有水可赏”,水质必须清澈。据介绍,广州在2019至2020年间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9万吨/日,目前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约769万吨/日。24日,广州市天河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李淳钊向记者介绍车陂涌上游整治情况时提到,车陂涌如今全流域排水单元雨污分流实施率已达到70%,“以前河涌的水发黑发臭,再好的临水设施都没人愿意来。现在涌水清澈了,岸上不仅更多人来,涌内的涌水常常见鱼群游来。”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浩霖在谈到合益围涌整治时,表示整治成果远不止“可以赏水”,“整治工作围绕排水单元达标工作进行,大学校园内不少雨污管道的混接现象,被施工人员发现纠正,减少了流入河涌的污水。”
“以前不要说‘赏水’,有的居民可是‘谈水色变’。”广州市珠江堤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洲社区在台风“天鸽”和“山竹”吹袭下均遭遇风暴潮而水浸。2020年汛期前落成的珠江堤岸防护工程(黄埔涌口至海军码头段),提升了新洲社区的防洪能力。
广州市水生态建设中心副主任资惠宇24日表示,2021年广州还将计划完成300公里以上的碧道建设。
广州的碧道建设,日后将遵循“安全”和“水质”两大原则推进,作为临水设施如果评估后发现存在涉水安全隐患,则相关水体未必会选择建设碧道,或者要求建设管理方需对影响公共安全的地方进行整改。“如果说建好之后水质下降,也是不行的。”资惠宇表示,对于经巡检后碧道范围出现水质不达标的水体,广州市水务部门也会要求相关责任方进行整改,确保市民游客安全赏水、赏清澈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