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作文题一被公布,就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如何理解这幅漫画,从哪个角度切入可以写得“高分”?羊城晚报第一时间找了各路“大咖”解题——
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认为:“这个题目可以从两层意思进行分析,一是反映了当前片面追求分数的现状,以及培养人才的问题;二是更进一步地反映了社会对进步和退步的态度。这个题目贴近现实,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发挥空间大,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来评述。”广州市第五届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老师肖刚则表示:“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题目本身首先有点‘意料之外’,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常见的纯文本形式,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其次,题目又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再次,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有趣的是。两位大学教授对待这道作文题目的观点则有些不一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认为这个作文题不太好写,指向性很明确。他表示自己还是更愿意看到有无穷的可能性的、开放式题目。这个题目它的指向性比较明确,甚至有比较清楚的价值暗示,给考生的想象空间很有限,除非有特别的想象力和角度的学生,大部分可能都会写得千篇一律。比如不要以分数论输赢,不能暴力教育、苛责教育,或起点低的哪怕进步一点都会鼓励,起点高的倒退一点也会被苛责等,大多数孩子都会往这个方向想,要独辟蹊径,要出彩,不容易。而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温儒敏则认为,这个题目出得不错,是开放性的,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挥。他表示,比如奖励和惩罚比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写,但是这个题如果要写得好,就不能太拘泥,不要只一味批判家长的做法,家长是不是做得不对,对在哪,错在哪,可以怎么改善,考生要打开思路。
(王倩、陈晓璇、张林、张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