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境富裕,父亲是企业老板,却偏偏选择了一条常人眼中注定布满荆棘坎坷的运动员道路;她今年21岁,是出征里约奥运会年龄最小的乒乓球员,却排名世界前三,在享誉世界的中国乒乓球“梦之队”中被媒体誉为女队“接班人”。她是个航空谜,但因为从小忙训练、比赛,从未看过一届航展。
她就是朱雨玲。从一个父母呵护、幼年体弱多病的“娇娇女”,到成长为世界瞩目的职业运动员,她经历了什么?为何父亲谈到她会几次提到愧疚?南都记者昨日独家采访了朱雨玲的家人,讲述他们眼中的“乒乓球明星”。
带蚊帐万金油出征里约
5月16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官网公布了里约奥运人选,珠海姑娘朱雨玲将以替补身份出征里约,团体赛上有机会代表中国队出征。
有媒体表示,在强将、明星云集的中国乒乓球队,年仅21岁的朱雨玲年龄最小,此次替补出征,是国家队借助里约奥运会提前练兵,朱雨玲本身拥有夺冠的实力,将是未来中国女队的“接班人”。
朱雨玲的父母起初打算组成一支亲友团,到里约现场为女儿加油,后来放弃了。“毕竟这一次只是替补,能否上赛场还无法确定,我们也不希望给女儿太大压力。”朱雨玲的父亲朱纪军告诉南都记者,尽管女儿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家人和女儿心态都很放松,并没有什么压力,女儿目前的心态就是随时做好上场的准备,一上场就一定要拿下比赛夺金,“我们也问,如果因队员调整最终不能上场怎么办?女儿说,这也是自己人生宝贵的一笔财富,自己还年轻,可以为4年后参加下一次奥运会积累经验。”
由于时差关系,当朱雨玲与队友在里约进行训练时,珠海已经是半夜,但无论多晚,朱雨玲都会通过微信与父母交流。“就是深更半夜(珠海),她也会把自己看比赛的相片,中国队可能遭遇的其他乒乓球队比赛视频发给我们,跟我们联系,按照她的说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一直保持比赛竞技的状态。”朱纪军说。
在今天举行的乒乓球第三轮预选赛中,日本知名选手石川输给了朝鲜,朱雨玲随后向家人感慨,朝鲜队很有拼博精神,如果自己遇到这个队要做哪些准备,“她经常会跟我们探讨这些问题。”
据媒体披露,里约奥运会由于经费紧张,奥运村住宿条件简陋。看多了这些报道,远在珠海的朱纪军也会感到担心,但朱雨玲告诉父母,里约的安保还是很靠谱的,每次到比赛场馆,都有当地警车护送,而且中国使馆提前做了很多安全防范的工作。
到里约之前,女儿通过网络作了功课,了解里约的风土人情,为了防蚊,将蚊帐、万金油都带了过去,所以晚上不会被蚊虫骚扰。朱雨玲安慰家人,虽然住宿、卫生跟国内没法比,但“我是来比赛的,又不是来享受的,条件简陋一点都能克服,我的问题不大”。由于担心不适应国外的饮食,朱雨玲还特意将自己爱吃的中国调料如榨菜等也带在身边。
四川队训练后成为国家队员
运动员是一项充满艰辛的职业,尤其是在尖子扎堆的乒乓球队,一个选手要想脱颖而出,除了天赋,还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与努力。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朱雨玲家境优越,父亲是珠海一家企业老板,身家不菲。
朱雨玲却没有像那些购买名牌包的富二代那样通过炫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选择了当一名职业运动员。“这完全是碰巧,一个意外。”朱纪军说,女儿出生于四川绵阳,很小就跟随自己到珠海生活定居,小学在香洲一小读书,自己原来的想法很传统,“儿子穷养,女儿富养”,从小给予女儿的条件都比较好,后来因为女儿体质弱,经常生病,5岁开始送她去打乒乓球。
“当时只是想让她在学习之外多一个兴趣爱好,通过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没想过要把她培养成运动员,以后拿世界冠军。”朱纪军说,自己和妻子都不会打乒乓球,但没想到女儿非常喜欢,作为父母于是尽量支持,请教练教她,没想到女儿成绩越来越好,也越走越远,9岁那年被四川省集训队看中离开珠海,后来又进入四川省队,最后成为国家队员,“我们对孩子的比赛成绩没有什么要求,最大的期望是她快乐,性格阳光。”
由于长期代表四川省队打国际国内比赛,朱雨玲很多时候被误认为是四川妹子。但朱雨玲的家一直在珠海。“她的童年大部分都在珠海,她在珠海读小学、打球,技术起步与风格都是在珠海形成。”朱纪军说,尽管女儿很小就到外地训练,长大后又到处比赛,回珠海的时间不多,但女儿对珠海的感情一直很深。
不少亲戚问朱雨玲,你在北京、四川到处跑,觉得哪里才是你家?朱雨玲说,当然是珠海,我的家在珠海,“队里问我是哪里人,我都说自己是珠海人。”
曾获亚运会双打金牌
在出征奥运会之前,朱雨玲已经收获多个世界冠军,排名世界前三。2014年10月的仁川亚运会,她与队友陈梦以4比2的大比分夺取金牌,实现了亚运会女双三连冠,在女单决赛中获亚军。
从一个父母呵护、家境优越的“娇娇女”,一步步成长为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选手,朱雨玲付出了许多同龄人难以承受的代价。
朱纪军说,女儿9岁就离开家,开始在外地集训学习,与父母分别,最初的3年多,因年龄还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妻子辞职,专门在女儿集训点旁租了间房子,全职照顾女儿,直到女儿12岁进入省队,妻子才回珠海,此后家人跟女儿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
“
这几年,女儿不是在外地训练,就是打比赛,即便春节回家通常也只能呆一天。”朱纪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几度提到愧疚,称自己算了一下,女儿21岁,但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超过4年,有时候他很想女儿了,看女儿在附近哪个城市打比赛或是有大的赛事,就会专门开车过去看比赛,这成为父女俩难得的相聚时光。
15岁进入国家队曾经不适应
训练枯燥而辛苦。朱雨玲白天要打八九个小时乒乓球,还要进行各种体能锻炼、文化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2010年,15岁的朱雨玲因成绩突出,被选拔进入国家队,要求更高了,训练也更为严厉,这让朱雨玲一度感到不适应。她有时候受了委屈、挨了训,也会向家人诉苦,发牢骚,甚至表示不打球了,吃不了这种苦。
“她当时还是个孩子,发牢骚是正常的,我和妻子就劝她,你现在走到这一步,除了个人的努力,背后还有教练和很多人的付出,你仔细考虑一下,要不要这么轻易放弃?”朱纪军回忆,女儿后来咬咬牙,选择了坚持下来,最终才走到了奥运赛场上。
2015年,朱雨玲为了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成了“拼命三郎”,一年打了60多场比赛,成了当年中国女乒打比赛最多的队员,胜率第一。朱纪军说,当时给女儿请了个美国体能恢复教练,比赛虽多,但女儿不觉得累,只是疲于奔命,“很多大赛之前是需要调整的,她没有时间调整。”
除了乒乓球,朱雨玲最喜欢航模,是航展粉丝,但因为从小外出训练、比赛,她从未看过一届航展。
“每一届航展,我都会代女儿过去,给她买各种航模,什么神州飞船、太空舱、歼20,放在房间,她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到房间仔细欣赏,”朱纪军说,作为女孩,她遇到了压力,会通过外出购物,听歌放松,比如到录音棚自己唱歌,唱完了,接下来该训练、该比赛还是要继续。
趣事:偷懒打法却成独门秘籍
在教练邹国齐眼中,朱雨玲打乒乓球很有灵性,会动脑子。早年接受训练时,朱雨玲在练习上旋球时为了偷懒少跑两步,自己发明了一个新方法,自己会耍一些小聪明。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办法,后来反倒成了朱雨玲的独门秘籍,在比赛中常常会误导很多球员作出错误的判断,“现在有不少球员都在专门学习这种打法”。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