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帅学成

  “谁要是活着,就要去祭拜牺牲了的战友。”因为上战场前的一句承诺,家住广州的退伍军人肖铿鸣20多年来,每年都奔赴远方拜祭100多位战友。

  经过七个多月的认真收集、筛查、核实,他发现有91位烈士的父母仍健在。从2016年5月开始,他放下公司的工作,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多次走访,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11省53个县78个乡,慰问了91位烈士父母。

  1980年10月,肖铿鸣光荣参军。1983年11月,肖铿鸣退伍返乡。1988年,他参加成人高考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肖铿鸣从未忘记当初与战友们的约定,从1989年开始,每年为牺牲的战友扫墓。

  一年又一年,他履行着当年和战友的约定。“我觉得,承诺了就得去,不能开玩笑。”肖铿鸣说,“除了父亲去世,隔了一年,其余每年都去拜祭,没有间断过。”

  2015年8月,肖铿鸣有了新的想法:“好多战友的父母现在也有七八十岁了,我觉得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也会想他的孩子。另一方面,我也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怎么样。”

  从2016年5月开始,肖铿鸣放下公司的工作,专门走访慰问烈士父母。“无论多远,无论多难,91位烈士父母必须看到,一个也不能少。”因为这个信念,五百多个日日夜夜,肖铿鸣一行辗转各地,奔走在城乡之间。

  肖铿鸣的想法得到了老团长伍先平和指导员赵江忠的赞同和支持。在全国各地的民政部门和战友的帮助下,肖铿鸣经过七个多月的认真收集、筛查、核实,发现有91位烈士的父母仍健在。

  近一年半的时间,他们一行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11省53个县78个乡,慰问了91位烈士的父母。老人家有的听力退化,有的腿脚不便,但在得知儿子的战友来看望自己时都激动不已,甚至要求站起来与肖铿鸣合影。“他们现在生活很多过得不错,因为政府对他们相当重视。”肖铿鸣说,“我去看望战友的父母,如果看见双亲全在,我就送两万元,如果只有一位在,我就送一万元。我跟他们的儿子是战友,我应该去看看老人家,孝敬他们,这是自然的,也是应该的。”

  慰问过程中,每到一地,得知消息的战友都自发赶来,陪同肖铿鸣慰问烈士父母。年过六旬的老指导员赵江忠主动请愿,还自费买了一台DV摄像机,全程记录整个慰问活动。

  去贵州探望姜天福烈士的父母时,老人家牵着肖铿鸣的手泪水直流。“他说我跟他儿子差不多大,要是他儿子活着,跟我一样,长得这么高多好。”每当想起老人的这句话,肖铿鸣都忍不住流泪,觉得自己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