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讯(全媒体记者 沈勇青)“双11”(11月11日)网购盛宴将在本周开启,前夕各种预付金、满减红包、准点抢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等促销活动铺天盖地。日前,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消委会”)专门就此发布的今年2号消费提示称,“双11”网购盛宴低价背后往往隐藏诸多消费风险、消费陷阱,根据往年网购投诉情况分析,提醒消费者要留意“预付金易下难退”等七种消费陷阱。

  在面对“双11”网购促销,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听好六大消费提醒做到理性参与,具体包括一是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在促销风暴前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二是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三是注意投递时限;四是事先了解清楚网店促销优惠内容和限制条件,比如了解“7天无理由退货”并非“7天无条件退货”,以便合法合理维权;五是保留重要聊天记录、购物单据和订单信息;六是当心陌生链接、钓鱼等非法网站陷阱。

  焦点

  七大网购消费陷阱

  一是预付金有风险,易下难退。近两年,预付金翻倍几乎走进各大“双11”卖场,卖家抛砖引玉既能锁定客户又能攒人气。细看各大卖家的预售规则,大多不直接说明预付金不退,如只提示“11月11日 01:00:00开始支付尾款,优惠券(预付金)只能在支付尾款时使用,运费、服务费均在尾款阶段支付”。

  二是先提价,再促销优惠。在“双11”活动前,商家先提价,再推出预付或抵购券等优惠,实际售价可能略低,并没有宣传中的优惠幅度大,甚至明降暗升,消费者切勿被活动忽悠。比如去年网友反映一套书,“双11”预售活动前759多元,满300减100,减后559多元;现在这套书标价938多元,满100减50,最终售价538多元,实际与“双11”活动前仅仅优惠21元。

  三是低价招揽,货不对板。商家打出“亏本、只为攒人气”等噱头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后却发现与网页宣传承诺不符。比如虚假商品材质表述、颜色尺寸不符、夸大体感感受、隐瞒隐形收费等。

  四是超时、虚假发货。 “双11”网购高峰时,因订单量大、物流超负荷等原因,付款时才发现平时承诺24或48小时发货,“双11”活动则10天、13天,甚至远超出承诺的时间发货或提供虚假发货信息,消费者以此申请退货难、遭拒绝的情形时有发生。

  五是自行设立退换货障碍条件。新《消法》规定“七天无理由退货”,电商往往在网购过程中故意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提高销售商品的退换货门槛,自行在网页用不显眼的小字体限定退换货条件,比如拆包、试机不退等推卸三包和无理由退货责任,消费者稍不留神,误掉陷阱。当消费者购买到不满意的产品,要求退换货或者维修时,这些商家就以事先有约定,或包装破损等为由,予以拒绝。

  六是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借“双11”网购大促销,不诚信卖家趁机兜售假冒、三无、品质低劣的产品坑害消费者。由于假冒、劣质产品因鉴定难和成本高,维权难度相对较大。

  七是售后服务打折扣。1元、10元、“秒杀”等超低价购物,消费者血拼抢购,原以为大赚便宜,部分大件或易碎品拍下来发现却要高额运费,收货才发现不仅品质强差人意,而且居然不接受无理由退换货。

  题解

  一道简单算术题看懂网购预售

  市消委会的2号消费提示称,网购盛宴百变不离其宗,说白了就是价格战,预售模式规则越来越复杂,让你不做足功课,很难获得较大幅度的优惠。同时,商家也促使消费者早早地进入促销备战状态。

  今年众多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让多数消费者觉得云里雾里。如网友们纷纷吐糟:现在简单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2号消费提示称,比如,一件衣服“双11”价429元,预付了30元预付金抵90元(实际优惠60元),10月30日抢到1元抵50元券(满399元可用,实际优惠49元),最后“双11”支付尾款抵5元。也就是,这件衣服“双11”结账价374元(429-60-5),因最终结账不满399元,之前抢到1元抵50元券又不能使用,过程折腾无奈,又一场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