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从广州市中心出发,驱车80公里,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新围村便映入眼帘,只见村道巷子整齐美观,房前屋后整洁卫生,道路沟渠清爽干净,醒目的垃圾分类宣传栏以及家家户户门前的分类垃圾桶,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移步踱进广州市第一家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围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视野里将出现另一番新景象:图书室内,孩子们正在安静地翻阅着手里的书册;戏台上,老人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体验馆里,妇女们在开展环保课程……
自从2014年新围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功能完备,服务到位,这里已经成为村民们议事、学习、休闲的场所。同期开始,社工专业出身并拥有6年社工实践经历的徐晗,走进新围村驻点,开拓建设了这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助其步上正轨,探索一条具有供销社特色的社区综合服务路径。
徐晗是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的总干事。至今,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作为供销社这棵“老树”上的“新芽”,已经成为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服务矩阵中的重要板块。其中,自2017年以来,徐晗带领同事策划的“沃野乡伴”大学生农村服务公益微创投、“城乡创意汇”城乡互动创意服务大赛及“恒福杯”社区环保公益微创投等品牌项目,为乡村振兴和社区环保事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断获得各方的赞誉。
缘定社工
2004年9月,徐晗从河南南阳考入广东财经大学社工专业。从此,他与社工结下不解之缘。
“我本来第一志愿是报考法学专业,因为当时有一种年轻人的‘行侠仗义’情怀,想在未来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徐晗记得,社工专业是他在高考志愿表上的第五个选项。而当年,在河南只有一个社工招生名额的广东财经大学社工专业,录取了他。
在大学的第一节专业课上,老师问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社工?只有广东的同学在电视里面了解过,社工就是帮助弱势群体的人。而其他人,对社工一无所知。徐晗也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懵懵懂懂,甚至考虑过转专业的可能。
大一暑假的实践经历,让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真正愿意去做社工。当时,徐晗报名参加了由时任社工系主任谢泽宪举办的一个务工青年岗前培训活动——前往湖南平江县的某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们进行关于城市适应、劳动法、职业病预防、工伤预防、生殖健康等主题的培训指导。
“去之前,我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2天半时间去改变一群人,哪怕一个人的命运,有点不太现实。反正试一试,我就去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次培训让徐晗受益良多。“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负责跟进的那个小组有个胖胖的男生很调皮,从最初的抗拒到慢慢和我们建立了感情。”分别的时候,那些学生依依不舍,甚至泪湿衣襟。那个调皮的男生亲手用狗尾巴草编成了五个草环,送给那一组的5名老师。一位女老师接过草环,就抱着他哭起来了。那个瞬间,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那次培训让徐晗认识到,“社工做的一些事情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能给周围的一些人或社会带来一些想象不到的积极影响。也许这跟我最初想要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理想有点不一样,但还是有很多吻合的地方。”接下来的大学时光里,徐晗在学业上更加刻苦,并与社工的关系改被动为主动,还被推选为学校第二届社工协会会长,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工活动。
2008年夏天,徐晗迎来了毕业季。这一年,恰逢社工改革的节点,有人乐观地预言:社工的春天到了。当时的迹象是,国家开始实行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深圳推开第一批全市范围的社工试点。尽管父母已在老家为徐晗联系好了不错的工作,但在他心里,社工难以割舍。“我对父母说我读了四年这个专业,还是试一试吧。他们说你打算试多久?我说先试两、三年吧。”
此后,徐晗在社工之路上再也没有回头。毕业后的4年内,他先后在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和广州乐翔社会工作服务社历任一线社工、项目主管。在此期间,虽然经历过社工工作的辛酸,并且在工作机构和地点变动时,父母再次劝他回老家发展,但他已经逐渐积累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对社工的坚持愈加坚定。看到独生子不可能回到身边,父母只好支持他在广州买房结婚,并在退休后南下与他团聚。
新围村模式
几乎就在徐晗的人生轨迹并入社工之路时,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也开始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的变革举措,为“三农”和城乡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逐步提供一套符合城市供销合作社特点的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经营性服务为辅的服务。
“以前的供销社定位是推动农民建立合作社,充当城乡间商品流通的纽带。由于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商品流通方式更加多元,郊区农民也纷纷洗脚上田,拿分红、收租为稳定收入。供销社领导就把社区服务当成一个转型探索,考虑在这方面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徐晗回顾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旗下“恒福系”的由来,“简单的说法,就是不管他们种不种田,只要是农村户口,就是供销社的服务对象。”
2012年3月,由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发起,联合白云、天河、花都等10个区县供销社,组建而成的非营利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正式成立,立足城市供销社特点,积极打造专业社工团队和“恒福”服务品牌,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营机制,全面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在此契机下,徐晗加入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主要从事农村社区服务、项目及机构管理工作。
“我第一次长时间地在农村生活,就是在新围村。”一直在城市里成长和求学、工作的徐晗,说起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农村生活”,始于一次尴尬的聊天。“那天我在村里走访,遇到一个阿姨在田边干活。我和她打招呼说,你家的这些稻子长得不错啊。她问我这是稻子吗?我说这不是水田吗?这些长得绿油油的,不是稻子吗?她带我走近一点看,说这是马蹄,给我介绍稻子的叶子是扁的,马蹄的叶子是圆的,空心的,不过远远看上去都差不多。”
“天啊,我第一次看到植物马蹄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一方面觉得很不好意思,但另外一方面又很兴奋,对于我来说,是特别新奇的事情。”那是2014年,广州市第一家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围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初具雏形,徐晗放下刚满1岁的女儿,到从化新围村驻村服务,跟村民同吃同住,在那里待了七、八个月。“那是我真正第一次长时间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新奇和兴奋之后,徐晗逐渐看到村民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在他以前的想象中,广州是个繁华大都市,从化虽然属于郊区,但也还是在大都市的行政区里边。等到真正踏进新围村,他才发现,一些村民的生活比自己想象有很大落差。
为了顺应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既注重专业化品牌化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向社工传递供销合作社“扁担”精神、“背篓”文化,力求把服务做扎实做到社区居民心坎上。徐晗后来经常跟同事讲,“我来恒福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就是在每次驻村的时候,因为工作会很专注,很有成就感,没有那么多琐碎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跟村里人接触,我提供的服务,大家都比较认同,就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在里边。”
年复一年,徐晗见证着新围村不断改变着新模样。从试点到总结经验并向外推广的“从化区鳌头镇新围村社区综合服务模式”中,村“两委”提供服务场地,供销合作社提供建设运营经费,主要开展了“430”课后托管、亲子教育、长者服务、上门体检等专业化社工服务,结合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实际,整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日用品销售、庄稼医院等农化服务,还将政府各部门赋予的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金融服务点等公共服务职能加载到村级中心,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沃野乡伴
“把关爱传递到每一个人身边”,是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的使命。徐晗解释,“我们的动机非常单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提供服务,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服务对象的身边。”
眼看着新围村取得的一个个阶段性成果,徐晗和同事们遇到了专业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这给服务拓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么,如何吸引社会对农村服务的关注,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服务发展,特别是提高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对于农村服务的认知,感召社工专业学生关注农村问题,投身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中?
“沃野乡伴”,应运而生。这个创举是以向大学生团队提供小额资助及专业支持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团队到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项目。2017年,由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发起的第一届“沃野乡伴”大学生农村服务微创投项目,在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资助下顺利举办,获得了广州市6所高校的积极参与,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微创投是“沃野乡伴”的创新点所在。徐晗介绍,“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但归根结底我们希望这个服务是更高效的服务,所以我们最终的着眼点还是希望把社区服务能够做得更好。由于我们通过前期的努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些企业找到村委说想参与乡村振兴,其他一些资源想投入进来,向我们了解有没有一些相关的服务可以匹配得到。凭借‘沃野乡伴’,这些资源与服务实现了非常好的对接,最大化地发挥了效能。”
于是,在第一届“沃野乡伴”微创投项目成功开展的经验上,第二届“沃野乡伴”微创投于2018年3月启动,由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出资、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主办,经历立项、前期宣传、申报期、实施期、结项期及总结期,项目数量及覆盖区域比第一届显著增加,项目规范显著提升,项目专业支持力度加大,服务成效更为显著。
无论项目出资方、主办方、创投团队及服务对象,在“沃野乡伴”微创投活动中获得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受到了各方好评。
对于项目出资方和主办方而言,“沃野乡伴”微创投的开展有效宣传了广州供销社建设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以及广州社会服务在青年大学生与城乡互动的经验和特色,有效提高了广州供销社的城乡综合服务在高校及项目实施地的知晓度与美誉度;项目服务的开展提高了当地服务对象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服务的开展为驻村工作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服务策划能力并开阔了服务开展的思路。
作为“沃野乡伴”微创投的带队人员,徐晗每一年都感受到学生们的成长,参与“沃野乡伴”微创投提升了他们的项目策划能力、统筹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以及对农村弱势群体的了解、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对农村社会问题的关注等。“对同学们来说,这样的成长,是他们在学校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同学们看到世界的多元,让大家的思维更加开阔,还有语言沟通和待人接物方面的进步。毕竟,从象牙塔到社会,还是挺不一样的。”
而在此期间,2018年8月底,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加入筹办中的“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经投票选任副会长单位,期望通过连结更多的社工同行、慈善组织、企业和媒体等跨界联合,协力推动行业发展,夯实城乡社会服务。
2019年暑假,第三届“沃野乡伴”微创投启动,由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出资、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指导、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主办。
历经3年积累,“沃野乡伴”已经成为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年度核心品牌活动,范围涵盖留守长者关怀、妇女发展、亲子成长、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乡村环境保护等,20个大学生微创投项目共服务广州周边涉农村民5000余人,丰富了村内的社会服务及精神文化生活,在留守儿童保护、环境保护、亲子关系等方面都有得到发展和改善。
在徐晗的手机里,保存着一位小朋友写给参加过“沃野乡伴”大学生社工的一封信:“爸爸妈妈对我说:放下工作就没法养你了,拿起工作就没法陪你了。我听了心里很难过,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很忙,陪不到我们,只能送我们去文化中心,有各位哥哥姐姐陪我们玩。谢谢你们陪我度过快乐的暑假。你们就像小太阳,温暖了我的心。”这封信的后续是,在每一届“沃野乡伴”活动结束后,大学生和村里的家长们会组建一个网络社群,继续交流和提供支持。由此,“沃野乡伴”的延续性和持续性得以发挥。
“之前,比较少有大学生做微创投的项目,我们的‘沃野乡伴’不仅把微创投和大学生联系在一起,而且跟农村联系在一起,这是非常有挑战的大胆尝试。”徐晗总结,“这个系列活动的成功,秉持着社工事业的初衷,让我们坚信人的潜能,的确能够为社会做出美好的改变。”
至今,第三届“沃野乡伴”大学生农村服务微创投在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的专业指导与创新支持下,为该项目链接了来自广州市从化区民政局、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等多方的资源与协作,吸引更多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关注到大学生微创投项目,更有利于青年人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当中。
剩者为王
“我感觉时间过的好快,不知不觉已经过了5年。”如今,徐晗每年都会定期回到新围村,只是因为手头事务繁忙,他不会在那里像当初一样住很久。“每次回到村里边,大家还记得我,和我打招呼,说又回来了啊。我记得当地有几个小朋友,以前是小鼻涕虫,还没有上小学,现在我有一种看着他们长大了的感觉。”
一路成长的,还有经过4年专业学习、11年社工实践经历的徐晗自己。“比如我以前比较内向,甚至不那么自信,不太愿意接受自己是这样的人。但做了社工以后,这个职业带给我很重要的改变,就是我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可以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徐晗说:“当一个人能够接纳和面对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当然,我也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社工行业的改变,从迅猛爆发,到平稳发展,再到下坡路,徐晗一直在亲身经历。这种曲折过程,让他为这个行业“牵肠挂肚”。他从机构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前期积累的一些优秀社工流失了,社工里面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少,社工在服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方面比之前要差一些。还有一些大学的社工专业和社会学专业合并招生甚至停招,只开了社工硕士。“大家都明白,读了硕士,他们就不会做一线工作了。这其实是很糟糕的状况。电影里面说,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社工行业更加明显。社工是做人的工作,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的工作,首先就需要用人去感动别人、影响别人、打动别人的人。”徐晗说道。
不过,徐晗也感受到社工行业乐观的一面。当年的同学们,在毕业之后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人从事了社工工作,到现在仍然在做社工的大概有一半。“我们这一批都非常认同社工专业和职业,有一种情怀和责任感。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大家都在努力,在积极地向好的态势发展。尽管整个发展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相信社工职业的未来会有光明的前景。”
相比以前自称为“杂家”的那个徐晗,现在的他因为日常事务繁忙,运动的习惯断断续续,唯一坚持的是阅读,而且集中在专业方面的纸质书,其中关于农村的内容让他尤为关注。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为乡村振兴描绘的宏伟蓝图,“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显然,社工人才在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乡村振兴“助推剂”。
据了解,在近年,新围村等7家“恒福系”村级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五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还有4家村级服务中心也被纳入广州市社区服务综合体试点建设范围。看着亲手建设的、以“恒福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骨干的城乡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网络,不断壮大和拓展,且获得显著成效,徐晗感悟到,“真正的社会进步并不是靠一、两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每个人都去做一点,积少成多,就能汇集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他还说:“我的老师在我们毕业前,跟大家反复讲过一句话,叫剩者为王。社区层面上的推动,见效未必非常快,需要日积月累,改变才会逐渐发生。”
三十而立,年富力强。徐晗的社工之路,仍在沃野中向前蜿蜒。(叶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