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不敌李宗伟无缘决赛 赛后交换战衣紧紧相拥
这也是我们两个人的约定吧,共同努力了四年,现在又站在了奥运赛场上,而且还是半决赛,至少证明我们两个30多岁的运动员保持着非常不错的竞技状态。
——林丹
今天的比赛,全世界都看。我和林丹能打进里约奥运的四强是很骄傲的事情。我想感谢林丹——我最伟大的对手。
——李宗伟
广州日报里约热内卢8月19日电 (特派记者杨敏、周婉琪)在中国女排以3比1赢得与荷兰女排的半决赛后不到8个小时,另外一场焦点赛事在里约会展中心羽毛球馆打响,两届奥运会男单冠军林丹与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在男单半决赛中展开第37次“林李大战”,这场史诗式对决以李宗伟获胜告终。同为33岁的林丹与李宗伟完成约定,第三度在奥运会赛场上演巅峰对决。林丹无缘卫冕,将与丹麦选手安赛龙争夺铜牌,挺进决赛的李宗伟将与中国队的谌龙展开金牌之争。
现场聚焦告别 输赢暂搁一边
“这也是我们两个人的约定吧,共同努力了四年,现在又站在了奥运赛场上,而且还是半决赛,至少证明我们两个30多岁的运动员保持着非常不错的竞技状态。”面对这场也许是二人运动生涯里最后一次“林李大战”,林丹不提输赢,重点在“两人的约定“ ,他们都把对方看作一生的对手,场上互不相让,场下惺惺相惜。
李宗伟也是如此,经历了仁川亚运会的禁药风波之后重返赛场,他坦言自己更加珍惜每一次站在羽毛球赛场上的机会。被问到这是否二人运动生涯中最后一次交手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我不敢说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打一场了。”
这场半决赛只有一人能够挺进决赛,不过,整个羽坛也是更着眼于这是两位伟大球员的最后告别,输赢反而暂时被搁在了一旁。在前两局战成1平之后,林丹与李宗伟在决胜局的比分咬得非常紧,双方的拉拉队也在轮流斗法。这个在里约会展中心临时搭建的奥运羽毛球馆只能容纳寥寥数千人,二人的比赛在当地时间上午8时30分开始,这对于夜生活丰富的里约人来说有点儿太早了,于是,前两局比赛的上座率不到一半, 直到决胜局到来之际才终于坐满。
羽毛球在巴西属于小众项目,因此,现场的巴西球迷根本不了解站在赛场上的是当今世界羽坛最杰出的两名男单选手,他们也并不知道亚洲地区对这场巅峰对决的关注度之高。
赛后交换球衣 双方紧紧拥抱
当林丹挽救3个赛点,从17比20追至20比20时,全场气氛达到沸点,仿佛又回到了四年前伦敦奥运会的男单决赛上,当时林丹也是在落后之际扳回比分并反败为胜。世界羽联新闻官盖尔盯着赛场自言自语,这真的是四年前的翻版吗?与她站在一起的本报记者也紧张得手心冒汗,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媒体席上不少常年报道羽毛球的女同行开始泪眼婆娑,大家一方面期待林丹再进一步,为个人运动生涯的第三枚奥运金牌而战,另一方面又希望李宗伟能够结束不胜林丹的尴尬战绩,在运动生涯的尾声为自己的“无冕之王”正名。
林丹并未能复制伦敦的辉煌,在追至20平之后连丢两分,李宗伟激动地跪地振臂高呼,这是他第一次能够在奥运会上有机会肆意庆祝“林李大战”的胜利。过去的两届奥运会决赛,他都输给了林丹。
赛场上,最感人的一幕是林丹主动提出与李宗伟交换球衣,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从2000年广州世青赛初见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告别,两人从青涩到成熟,一起走过16年,难怪林丹曾经说过,他见李宗伟的时间比见自己妻子谢杏芳还要多。
李宗伟:感谢林丹 他是最伟大的对手
这一次战胜林丹,李宗伟当然十分高兴,他说,最后一局20平的时候头脑空白。“其实之前也不敢想,因为大赛都没有赢过林丹,还是有点担心的,即便在领先的时候,我也闪过一丝念头,就是千万不要重演伦敦奥运会被逆转的一幕。”
对林丹在伦敦奥运后说过的“我们留下来共同贡献精彩”的话,李宗伟表示:“很高兴我们都做到了。今天的比赛,全世界都在看。我和林丹能打进里约奥运的四强是很骄傲的事情。我想感谢林丹,我最伟大的对手,其实今天不管谁输谁胜,我们两个能在里约奥运就是很骄傲的事情。”
相比于李宗伟要使用马来语、英语以及中文重复地表达获胜的喜悦,落败的林丹简单直接,他恭喜对手,并认为大家均发挥出很高的竞技水平。“我在第三局犯了一些错误,这个错误也导致了比赛最终形势的改变,我觉得很可惜,但这就是比赛。这场比赛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伦敦奥运会,打到这个份上我们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至于今后的走向,林丹表示目前还没有想,先准备好明天的铜牌之战。
此前,林丹期待自己可以坚持到2020年,李宗伟则确认将退役时间表定在明年在家门口举行的东南亚运动会之后。然而,随着二人年岁的增长以及实力的下降,奥运会上的“林李大战”想必不会再有下一次。
评论
享受奥运
享受拼搏
广州日报记者张喆
里约奥运即将落幕。当我们为本届奥运中国军团金牌总数下降、奖牌总榜名次下滑而惋惜的时候,中国女排和中国羽毛球男单昨天却奉献了两场精彩的比赛,让我们及时找回了久违的“享受感”。
确实,这届史上首次在南美洲举办的奥运会自始至终充满了各种赛场内外的争议,但必须承认,中国军团此次整体战绩的滑落,与部分优势项目自身实力的明显下降有直接关系,具体原因不外乎人才青黄不接、不适应新规则变化、教练团队老化、内部管理松懈、备战状态差,不一而足。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淡化金牌”四个字对于中国的普罗大众来说其实已经成为思维常态。但“淡化金牌”不等于放弃对竞技成绩和自我的追求,否则,“奥林匹克精神”就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 GD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