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据省卫生计生委统计至7月23日,今年广东全省共有13个地市31个区县累计报告100例登革热病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2例,本地病例18例,累计病例数较去年同期(72例)相比上升38%。
7月24日,省爱卫会决定,从23日起连续三个月全省开展以街镇为单位的统一灭蚊行动,第一轮时间为7月23~27日,第二轮时间为8月20~24日,第三轮时间为9月25~29日。
发现:
居家外成蚊密度较高
省卫生计生委通报,近期,省爱卫会多次派出专家组到重点地区进行蚊媒防制工作情况督导,现场检查发现,登革热疫情发生地周边的一些露天仓库、闲置空地、公共绿地、城乡结合部居民区、空置房屋以及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仍不同程度存在蚊媒孳生地清理不及时不彻底的问题。
而省疾控中心近期现场抽查结果也显示,部分地区居民区外环境未发现蚊虫阳性孳生地,但外环境成蚊密度较高,蚊虫阳性孳生地或存在于居民居室内及天台,充分动员群众清除居室内的蚊媒孳生环境非常必要。
警惕:
广深佛等11地市本地病例点状暴发风险很高
对于上述情况,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认为相当值得警惕,并指出有两个登革热疫情趋势。
首先,近年来全球蚊媒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从今年的情况看,已经有82例登革热病例从境外输入到广东。
其次,本地病例的发生,出现点状暴发向周边区域蔓延的趋势。目前全省本地病例出现18例,广州多个区和佛山南海区、中山、阳江、湛江陆续有本地病例发生,其中广州黄埔区、天河区的疫情有从点状暴发向周边区域蔓延的趋势。
宋铁指出,7-9月,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疫情的持续,暑假、广交会期间我省出入境旅游、商务活动增加,加上粤西高铁的开通,人口流动性加大,输入病例也将持续存在;同时由于天气炎热、潮湿多雨,伊蚊正处于活跃期、密度较高,继续出现散发本地病例和点状暴发的风险很高,可能出现局部区域流行。
特别强调的是,接下来,登革热疫情重点防控地区为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阳江、汕头、潮州、揭阳、湛江、茂名等市。
行动:
7-9月第四周全省统一灭蚊
清理蚊媒孳生地和控制成蚊密度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措施。蚊子生长离不开水,雌蚊在水中产卵,最快一周时间就可以发育为成蚊。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蔡松武介绍,因此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可以有效预防蚊媒传染病发生与流行。
针对全省已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近期各地高温多雨,蚊媒密度较高,为有效降低居民生活环境蚊虫密度,减少蚊虫骚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省爱卫会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部署灭蚊专项统一行动。
自7月23日起连续三个月全省开展以街镇为单位的统一灭蚊行动,第一轮时间为7月23~27日,第二轮时间为8月20~24日,第三轮时间为9月25~29日。也就是说,全省3轮灭蚊统一行动,统一行动时间为7-9月的每个月第四周。
省爱卫会副主任、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强调,开展统一行动期间,各部门各单位广大居民者要行动起来,各镇街按照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原则,组织社区、村庄和督促辖区内各类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医疗机构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翻盆倒灌、清积水,统一杀灭成蚊。
统一灭蚊怎么做?
四个方面要做好
一是要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充分发动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开展卫生大扫除,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工地、花卉市场、汽车修理厂、车站、港口、农贸市场、闲置地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治理,清除积存垃圾,整治污水坑溏,疏通沟渠,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突出问题。
二是要清除蚊虫孳生地。各地要充分发动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翻盆倒罐,对楼前屋后、天台、阳台的花盆托盘、水生植物、废弃容器等各类型积水容器中的积水及时清除,特别是地下室、下水道、防空洞、停车场及居民楼道、各类管道间等环境中的小型积水;清理公园绿地、建筑工地、汽修厂、废品收购站等场所临时性积水;加强对河湖、水塘、沟渠等场所蚊虫孳生地的疏通清理。
三是做好蚊幼虫防制。包括湖泊、池塘、景观水体、大型盆缸等可采取养鱼灭蚊;各类市政管井、桩洞、地下人防工程等无法清除的水体,可投放杀灭蚊幼虫制剂。
四是做好成蚊防制。包括完善居民家庭、单位、医疗机构、办公场所等室内环境防蚊设施,如纱门、纱窗等,当蚊密度较高或有蚊媒传染病发生时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杀灭成蚊。
支招:
染上登革热的多是成人 高热不退警惕发展为重症
登革热可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之一,面对广东局部地区可能存在登革热本地化的趋势,除了全省统一灭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张复春为居民防治登革支招:
登革热病例以成人为主,老年及伴有基础疾病者为重症高危人群。
以2014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期间我院收治的2000余例患者分析为例,发病人群中成人占90%以上,重症患者均为成人,其中超过50%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重症表现主要为器官功能损伤,其中以心、肾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
因此,65岁以上的老年人、婴幼儿和孕妇,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者,肥胖或营养不良者等人群,如果出现持续高热或退热后病情恶化,严重腹部疼痛,持续呕吐、胸闷、心悸、少尿,昏睡或烦躁不安或明显皮肤等出血现象,有可能发展为登革热重症,需高度警惕。
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驱避剂等。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
如怀疑或明确感染登革热,特别在发热5天内,应在家或医院实行防蚊隔离措施。
老年人、孕妇、伴有基础疾病者怀疑感染登革热应住院观察,对患者出现热退后病情加重、心悸、尿少、血小板快速减少等危险因素者及时住院诊治及补液治疗。登革热临床症状明显,高热不退等患者,可根据患者考虑中医药辨证治疗。
一旦发生严重出血、休克及心脑等脏器损伤应立即到定点医院救治。
(广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