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再次刷新历史新高,年底就已经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国家能源局预测,到2020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将有望达到250GW。尽管行业尚存种种问题,大方向的繁荣仍让业界充满斗志和雄心。
不少专业人士分析,2018年仍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抢装,同时多家厂家有扩产计划,这会对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2018年许多硅料厂家宣布大量新建的扩产,而且这些扩产会陆续在2019年到2020年之间上线。如果这些新建产能都在2019-2020年建成,预计供过于求的比例会进一步恶化,导致规模小、效率低的厂家生存环境比较艰难,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整合。
某一线光伏企业高管表示,他们已经留意到目前行业大规模扩产的情况,对此评估是“其中隐藏的风险较大”。该管理人员认为,某些厂家的扩产计划不是很谨慎,“2016、2017年的国内市场太好了,业界可能过于乐观了,对自己也太有信心了”,“我相信很多企业都抱着‘即使行业洗牌也不会轮到我’这样的心态。但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消化产能的压力是很大的”。
他还提到,很多厂家都押注在中国市场,但国内目前面临着价格快速下降的趋势。“年初的领跑者计划从0.39元/千瓦时到0.32元/千瓦时的报价就隔了几天,无论单晶还是多晶,价格都已经到了2.42元/W这样的水平”。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这样的价格对很多企业来说,压力和挑战都会很严峻。

业界对降价都津津乐道,但目前这样急遽的降价,很多产能都还没释放出来,到了产能释放的时候,供过于求的状况可能会陷入拉锯。还有人提出疑虑,认为今年的领跑者计划结束后,下一期领跑者是否能继续大力推进是个未知之数。如果领跑者计划不能持续推下去,分布式市场的崛起能在多大程度上补上大型地面电站市场缺口,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当然,许多业界人士还是认为,2018年中国市场的情况不至于太悲观,但到了2019年可能很多问题就会集中爆发,这一轮产能扩张到最后的结果不会乐观。
平价上网步步惊心
前段时间,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新浪南方能源频道 专访时提到,虽然大家都在呼吁平价上网,但其实很多设备制造商内心是很恐惧平价上网的,因为从平价上网的系统成本倒推,组件、电池的利润都会压缩得很厉害。硅料成本下降的空间是有限的,工艺上非硅成本的下降也快到极致了,组件设备商的利润成本还能去哪里找?这是一个关乎生存的大课题。

可以想见,这一两年里,组件厂商会非常头痛。整个业界可能迎来一方面是产业从大型、集中电站为主的开发方式向分布式为主要趋势的转型;一方面是这种深度转型下的阵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可能将目睹一批掉队的企业被残酷的市场淘汰。
有人认为,这个行业未来十年的玩法跟过去十年的玩法完全不一样。以前大部分企业都活得不轻松,但也都不愿意退出,是因为大家都在赌这个市场还没有起来,或者赌别人先倒下。但现在,平价上网的大趋势下,大型地面电站市场有限,整个市场规模容量是很难一下子扩大的,这肯定是一个很痛苦的煎熬期。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可能能熬过去,但一些二线厂商会比较危险。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