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生在剖宫产手术中。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王海芳 摄广州医生在剖宫产手术中。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王海芳 摄

  7月3日一早,20岁藏族孕妇央姆被丈夫送到西藏仲巴县里唯一的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医生发现,宝宝脐带绕颈、臀位(头先出)、羊水过少。在当地,这样的围产儿几乎只有死亡一条路。当然,央姆也可以坐12个小时的车去日喀则做手术,然而孩子已经等不及了。千钧一发之际,刚刚到该县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医疗队成功为央姆实施仲巴县历史上第一台剖宫产手术,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剖宫产手术,助她诞下一个2.5公斤重的健康男婴。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海芳、丘小红

  情况危急 骨外科专家也上台

  昨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生与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进行远程连线。隔着屏幕,央姆抱着发育良好的宝宝甜甜地笑了。广州日报记者获悉,广州援藏医疗队是进驻仲巴县的第一支医疗队。该院表示,根据文献检索,由于县医院海拔4700多米,该手术也是目前已知的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剖宫产手术。

  仲巴县位于日喀则市,县驻地海拔4772米,境内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与尼泊尔接壤,距离日喀则670公里、拉萨1000公里。当地医疗条件简陋,县医院冬天断电断水,一年只能服务9个月。很多牧民习惯在家分娩,遇到危险情况就只能硬扛过去。

  7月3日8时10分,央姆被家人送到县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就诊时,孩子已经足月,宫口已开3厘米以上,有规律性宫缩,胎儿处于危急之中。情急之下,值班医生紧急联系了广州医疗队成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刘颖琳副教授、骨外科杨睿副教授。

  “初产妇、臀位、脐带绕颈是仲巴县医院围产儿死亡最常见原因,胎儿应该选择做剖宫产,但该院从未开展剖宫产手术。”医疗队领队、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说,刘颖琳为央姆做检查,发现她的宫口已经开全,胎儿危在旦夕,必须马上做剖宫产,以免胎儿产程中出现出头困难、宫内缺氧甚至死产的可能。与孕妇及家人商量后,手术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由于妇产科人手严重不足,县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普琼次仁立即组织在家待命的医护人员回院参加抢救,自己也上台帮忙。杨睿本是骨外科专家,也要上台做剖宫产手术的助手。

  经历难忘 引用院训起名“博爱”

  当天9时05分,手术开始。经验丰富的刘颖琳在硬膜外麻穿刺成功后,立即在局部麻醉下实施剖宫产手术。9时25分,央姆的儿子被取了出来。在医生拍摄的视频中,宝宝眼碌碌地瞪着摄像机,显得可爱又机灵。

  仲巴县平均海拔5000米,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们初来这里,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胸闷和气促。手术中,广州的医生克服高原反应、首次合作不够默契、各种器械物品不完善等种种困难,创造了多项第一:这不仅是仲巴县第一台剖宫产手术,也是广州医生在海拔最高地区完成的外科手术。经过检索比对,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剖宫产手术。

  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医生们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博爱、崇德、求精、奋进”的院训,为央姆的儿子起了个汉语名字,叫“博爱”。

  “两学一做”

  医生故事

  27名先心病患儿有望免费来穗手术

  据刘超教授介绍,“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简称“二降一升”)是西藏自治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仲巴县为游牧区,孕妇多随家庭在牧区间迁移,产检率低,分娩多在家中进行。

  遇到高危妊娠和难产时,必须转送到670公里山路外的日喀则市医院救治,需要12个小时的车程。如果遇到大雪、山体滑坡等阻塞交通的情况时,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完全没有保障。

  这次参与紧急手术的两位医生刘颖琳、杨睿,均为共产党员。他们怀着博爱的情怀,克服高原反应,敢于担当,凭着精湛的医疗技术,成功填补了仲巴县无剖宫产手术的空白,谱写了一曲“汉藏一家亲”的新篇章,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王景峰表示,按照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的布置,援藏医疗队将对仲巴县进行为期5年的无偿援助。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带出一支能够独立开展剖宫产手术的队伍,要把先进的技术留下来,让藏区医生走出来到广州接受专业培训,提高藏区医疗水平,解决藏区人民最急需的就医难题。”王景峰表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还计划为仲巴县27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免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