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蒋隽 通讯员 王海芳 华平) 17岁的脑瘤少年不幸脑死亡,却愿意捐出心脏,挽救了23岁的花季女孩丹丹。昨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宣布成功完成了该院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两年前确诊患上心肌病
昨天,记者在医院见到了刚刚完成心脏移植手术11天的丹丹。她脸色红润,笑声爽朗,很难想象11天前她还要靠体外机器维持呼吸和心跳。目前,她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今后只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养好身体就可恢复工作,甚至结婚生子。
23岁的丹丹来自江门,母亲早逝,与父亲哥哥一同生活。两年前,刚刚大专毕业做文员的她,经常感到活动后胸闷、气促,在广东多家医院求诊,最后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而且情况越来越糟,必须换心。
术前用体外机器代替心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逸仙医学临床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郑俊猛介绍,丹丹刚到医院就诊时,心脏严重衰竭,情况最好的时候她也只能下床轻微走动。8月24日,丹丹出现严重的心率失常,心脏停跳,经过及时抢救心脏最终又恢复跳动,但心脏功能却进一步恶化,血液循环难以维持,随时可能死亡。
“专家组讨论决定,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血液循环支持,维持生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解释,ECMO就是用体外机器替代病人的肺和心脏,机器帮病人呼吸、跳动心脏。
“ECMO会造成病人凝血功能障碍,并可能损伤肝肾功能,出现下肢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等,通常使用极限是5~7天。”杨艳旗说,这意味着,在ECMO支撑病人的几天之内必须要找到适合移植的心脏,“可是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合适的心脏”。
10小时完成换心手术
8月31日,有消息传来,一名17岁少年在脑瘤手术后三天脑死亡,愿意捐赠器官。
“那么巧,他跟丹丹一样是O型血,血型、心脏大小、身高和体重都匹配,移植条件全部符合。”该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刘超教授说。
男孩的父母将取器官的时间定在了9月1日19时55分,这是男孩诞生的时刻。
当天19时,心脏外科、心内科、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检验科、医务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医疗团队全部在手术室待命。19时30分,丹丹进入手术室准备。19时55分,在广东省中医院的手术室,17岁男孩的心脏被取出;20时45分,心脏运送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换心”手术开始了。
“最困难的是,心脏一旦缺血会有缺血性损伤,要度过损伤期。”杨艳旗说。
23时54分,新心脏获得供血,开始适应新的环境。“手术到第二天凌晨5点才结束,因为病人此前经历了9天ECMO,损失了很多凝血因子,一直在检验、调整凝血功能。”
黎明时分,新的心脏终于在丹丹的胸腔内欢快地跳动着,手术成功了。手术总耗时10小时,主动脉阻断时间80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00分钟。
据介绍,广东只有4家医院能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每年移植量在20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