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2016年广东省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会议在佛山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省教育厅联合省质监局对2016年学生校服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全省22个地市(区)93家企业生产、销售的中小学生校服300批次中检验不合格39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3%。
不合格指标集中在pH值等5个项目
《全省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报告》指出,39批次检验不合格的问题主要涉及pH值、纤维成份及含量、使用说明、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等5个项目。剔除仅使用说明不合格25批次,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4.7%。与2015年相比较,不合格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纯标识不合格批次、实物质量不合格批次、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发现率等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其实,从2007年起,广东省教育厅就联合省质监局对校服生产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抽查,每年抽检学生校服产品 230—300批次。近10年来,我省中小学校服抽检不合格发现率明显下降,由2007年抽查学生校服产品批次不合格发现率的47.8%下降至2016年的4.7%(实物质量)。近6年来学生校服合格率都在90%以上,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我省校服质量安全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近7年广东省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状况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省中小学生校服着装规范(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意见》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我省中小学校服工作的宏观要求和微观操作,致力于提升校服质量安全,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巡视员赵康在会上指出,校服作为一种专为学生设计的服装,除了可以驱寒保暖、帮助学校进行常规管理之外,还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团结学生、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等作用。而在教育实践中,校服的功能却出现了异化,被窄化为规训工具并成为简化管理的手段。校服不美,缺乏特色,适体和功能性远远落后于社会期待,运动型校服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直以来是校服管理工作的短板。
为此,赵康建议健全校服款式推荐评议制度,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角色定位,由校服工作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平台搭建者和服务者。充分吸收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各中小学校应以家长和学生为校服选用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设定校服企业招投标规范和细则,引入优势企业,避免无序竞争。选用校服的学校应发挥组织引导和搭建平台的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发挥家长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邀请展示、选取代表、厂商说明、票选厂商、结果公示等一系列程序选用校服,做好全程信息公开工作。
建立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
目前,校服公开招标模式是各地主要采用的管理模式,也是较为成熟和规范的校服工作管理手段。赵康表示,今后我省校服管理工作还是以公开招标模式为主模式。
赵康认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地要建立校服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营造公平、透明的校服市场竞争环境,吸引优质专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服装品牌企业进入校服市场中,为广大中小学生服务。
据悉,广东将建立校服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教育和质监部门对学生校服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或随机抽检,抽检结果通报中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校服企业生产5年内2次抽检严重不合格的、3次抽检一般不合格)的企业,由质监和教育部门列入“黑名单”,在全省教育系统通报,明确采购单位不得向其采购校服。
相关链接:
作为校服管理工作会议系列活动,由省教育后勤产业办公室和广东省中小学校后勤协会分别主办的首届广东省中小学生校服设计大赛、校服工作论坛同日举行。
首届广东省中小学生校服设计大赛吸引了省内外32家校服生产企业参加,经过专家评委对各参赛企业设计的校服现场展示进行评比打分的形式决出设计大赛各奖项。
校服工作论坛上,由专家教授为与会代表和校服生产企业专业设计人员讲解学生服装体型与版型、职业服装设计等专门知识,为企业进一步设计生产美观、适体校服,提升校服品质提供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