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昨日获悉,金湾区食药监局近期在例行抽检中,从一名鱼贩销售的鱼中发现含有违禁药物“呋喃西林代谢物”。据悉,人类长期食用含有该违禁药物的鱼,会有致癌、胎儿畸形等副作用。食药监部门称问题鱼数量少,但不排除有部分已流入市场,正在查找源头,以便杜绝“问题鱼”流入餐桌。

  三板市场有“盲曹鱼”不合格

  3月5日,金湾区食药监局在政府官网发布了上述公告,称在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当地红旗镇三板市场魏明新鱼档销售的“盲曹鱼”不合格。

  珠海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在该批盲曹鱼中检测出了“呋喃西林代谢物(SE M”),其含量为2 。71ug/kg。珠海农技专家张慧颖表示,呋喃类的药物过去主要被养殖户用于防范一些鱼类的寄生虫病,因为效果好,价格便宜,曾经颇受欢迎,但被列为禁用药后已经不能再用于养殖,检测部门检测出该药物的代谢物,说明养殖户在养殖时依然使用了呋喃类药物,这些药物的源头可能是养殖户自行添加,也有可能是一些饲料商在饲料中添加的。

  金湾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在网上公告,是因为发现不合格后,销售的档主已经不在了,按照法规,公告日期结束后,食药监部门将会同公安机关等部门,对该批问题鱼进行调查,并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处罚,如果性质严重,还将移送司法机关。

  首次发现呋喃西林代谢物

  尽管涉案鱼档已经被曝光,但从去年12月抽检,4月发公告,其间经历了近四个月,该批次问题鱼是否已经流入了餐桌,规模有多大?对此,该名负责人坦言,目前虽然在农贸市场建立了快检室,多种食材当天检测,发现问题当天就能处理,但对于鱼、海鲜贝壳等水产品是否含有呋喃西林等违禁物,目前的农贸市场快检室还没有该检测能力,因此不排除部分问题鱼已经流入市场。为了防范此类风险,该部门计划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的检测能力,当地目前还建立了风险机制,对于过去某一时期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风险,提前开展检测。

  该名负责人强调,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当地平时经常会对市面上销售的鱼类进行抽检,这还是第一次发现有呋喃西林代谢物,问题鱼只是很少一部分,而经了解,涉事鱼档规模小,销售的盲曹鱼数量很少,消费者不必太担心。通常情况下,鱼贩购入问题鱼,往往不是出于主观故意,而是自身没有技术和辨别能力,对于食品监管机构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进行溯源,找到这批问题鱼的上家,来自哪个地方哪口养殖鱼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南都记者获悉,在同时展开的抽检中,金湾区还发现3个档口销售的烧鸭、叉烧大肠菌群超标,3家超市、商店销售的铁观音稀土超标。金湾区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对于上述不合格食品也在依法依规调查。

  知多D

  曾在养殖业中应用

  长期摄入可致畸胎

  公开资料显示,呋喃西林代谢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可以治疗畜牲疾病,曾在畜牧、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但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长期摄入会引起各种疾病,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胎等副作用。我国在2002年3月由农业部发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中将呋喃西林列为禁用药。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