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水的北江大堤。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赵雪峰广东三水的北江大堤。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赵雪峰

  今年汛期我国降水总体偏多,国家防总5月24日就通报预测,长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可能发生大洪水。如今部分预言成真,当国人关注武汉、南京等地抗洪的时候,广州街坊也关心上述关于珠江流域的预言是否成为现实。

  保卫大广州安全,重中之重是确保北江大堤的安全。过去两天,记者跟随广州市三防办工作人员走访广州三防重点区域获悉,北江大堤防洪体系总体安全,通过与北江上游其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可防御300年一遇的洪水。

  广州市内,北部防山洪、中部防内涝、南部防台风是三防工作的“口诀”。据介绍,在北部,今年汛前,广州市对众多水库、闸坝等水利工程进行了“体检”,及时整治了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6月份又再次“拉网式”排查了北部山区防洪隐患,并对查出的风险及时做了防控措施;在中部,细心的市民发现,虽然今年上半年降雨量是历史之最,但是经过治理的暨大、岗顶等区域未再有水浸现象;市水务局首次公布,当下广州仍有26个水浸黑点,下一步将继续组织整治;防台风是下半年工作的重点,业内建议,番禺、南沙两地,要禁用铁皮、简易板材等搭建工厂或临时构筑物,让台风来临时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

  文/ 广州日报记者刘幸

  联合调度 北江大堤可防300年一遇洪水

  北江大堤是全国七大重点堤围之一,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堤围,它捍卫广州、佛山、清远三市14个县(市、区)2000多万人口、100多万亩耕地以及白云国际机场、京广铁路、武广高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因此,北江大堤是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屏障。

  北江大堤日常管理工作由省北江流域管理局负责。应急情况下,省三防总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北江大堤——飞来峡水利枢纽”抗洪抢险和应急处置工作。

  按照规定,广州市负责北江大堤长度为11.289千米的抗洪抢险任务,主要由花都、海珠、荔湾、白云、天河5个区分段承担防守任务。

  据悉,北江大堤按照抵御100年一遇防洪标准逐年加固完毕。实际上,通过上游飞来峡水库削峰蓄洪,潖江滞洪区滞洪,芦苞水闸、西南水闸分洪等联合调度,北江大堤可抵御300年一遇洪水。

  整治显效 降雨量最多水浸点整治后改善

  广州今年上半年降雨量史上最多,据统计,截至7月4日,全市(包括各区)共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97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9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4次(增城2次,花都、黄埔各1次),其中中心城区已累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4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次。

  但是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广州今年市区的水浸现象并未创新高,部分整治后的水浸点未再水浸。市水务局今年5月15日主动向社会公布了名单。记者查阅这份名单了解到,往年经常上榜的岗顶、暨大、东风东路锦城花园路段、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水浸点已经从榜上除名。

  不利叠加 广州的三防形势不可掉以轻心

  市三防办表示,展望下半年,2016年夏季处于“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状态的转换期,受“拉尼娜”状态的影响,预计秋季台风1~3个,平均强度可能偏强。此外,台风时风暴潮致灾的几率将加大,易发生风暴增水、季节性高海平面和天文大潮三大最不利因素叠加的情况,今年下半年广州三防形势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后汛期,预计下半年广州降雨量比上半年要少,预计广州不会面临长江、淮河沿线城市近期的洪涝遭遇。

  但是,广州城市基础设施抗灾标准仍然偏低,排水系统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管网的防涝标准偏低,防灾减灾设施存在短板,小河流、小堤围防御标准仍然不高,山洪灾害防治建设滞后;灾情险情应急处置机制有待完善,各区特别是镇(街)、村(居)等基层防灾体系还比较薄弱,其潜在风险不能忽视。

  何为“百年一遇”

  河流某一断面的洪水各年不同,小流量的洪峰出现机会较多,而大流量洪峰出现机会较少。洪峰流量出现的机会一般用重现期或频率来表示。重现期就表述为“平均N年出现1次”或“N年一遇”。

  北江大堤的洪水等级以北江石角站流量计算,发生10年一遇洪水,流速为13900立方米/秒;20年一遇洪水的流速为15500立方米/秒;50年一遇洪水的流速为17600立方米/秒;100年一遇洪水的流速为19000立方米/秒或水位达到15.36米及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同样是100年一遇洪水,地处北江下游的石角站与北江上游的飞来峡水利枢纽,流速又是不同的,后者更快。

  北江百年一遇洪水的力量如何?按照百年一遇洪水的19000立方米/秒计算,意味着每秒钟有1.9万吨的力量向宽1060米、高15.36米的断面涌来,以成人140斤(70公斤计算),相当于27.14万个汉子站在3个足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