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展厅,静静地陈列着这样一张药方(又名林则徐戒鸦片烟方):“生洋参五钱、白术三钱、当归二钱、黄析四钱……”这看似简单的几味药,却在180年前,帮助了大量沉迷于鸦片的烟民,也牵引出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它时刻告诫着人们,远离毒品。“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请博物馆专家以及广州华佑戒毒医院医疗专家,共同分享这张药方背后的故事。
昨日,记者跟随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宣教办负责人张翠霞,来到该馆《虎门销烟》展厅二楼,见到了林则徐戒鸦片烟方。该药方一共有两种配方,其中一种为忌酸丸方,另一方为四物饮配方。
忌酸丸方配方为:生洋参五钱、白术三钱、当归二钱、黄柏四钱、川连四钱、炙黄芪三钱半、炙甘草三钱半、陈皮二钱半、柴胡二钱半、沉香二钱忌火、木香二钱忌火、天麻三钱、升麻一钱半……
张翠霞告诉记者,在这张药方中有一味药叫烟灰,其实就是鸦片,将鸦片作为主药,并配合其他四大类辅药,行气类药材、补中气类药材、凉血滋阴类药材、理气类药材,共15味药,将这些药材按量混合磨为细末,加入面糊做成药丸。药丸必须在烟瘾没来之前服下,服用三五日后,每日按量递减一粒,需坚持服用半个月。药方由于使用鸦片烟灰做主药,故忌讳酸物,所以命名为“忌酸丸方”。
当时,林则徐考虑有些吸食者因嫌配方中的药物“昂贵”而放弃,因此还研制出四物饮配方。即赤砂糖一斤、生甘草一斤、川贝母八钱,去芯研细,鸦片灰三钱,瘾重者四钱。以上四物,以清水十余大碗,入铜锅煎两三小时,约存三四碗,愈浓愈好。每日早起及夜卧之前各取汁一杯,以开水温服;如瘾极重者,取已煎之汁而重煎之,十杯煎成一杯,服用。
林则徐在广州大佛寺派发戒烟丸
“随着林则徐禁烟政策的实行,这张药方作为后世官方用药的代表,被广为传用,甚至将此药方冠以林则徐名,又被称为林则徐戒鸦片烟方。”张翠霞说,但是,这张药方与清代江苏名医何其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林则徐最早的禁烟活动,是在江苏开展的。1832年,林则徐出任江苏巡抚,衙门署所在姑苏城。那年 12 月,林夫人罹患肝病,林则徐诚心邀清代江苏名医何其伟赴诊。何其伟出生在一个有着 800多年历史传承的医学之家,他不仅精于切脉制方,而且医德也为世人所称颂。名医一出,自然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夫人的病很快就有了好转,由此林则徐便记住了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和他的高超医术。
为了达到真正的禁烟目的,林则徐主张用药物来戒除毒瘾,并恳请何其伟撰写戒烟药方救治烟民。
何其伟帮助拟制的药方出来后,林则徐对其极为重视,1836年~1839年,他任湖广总督,根据药方制作大量断瘾药丸。林则徐在湖北禁烟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戒烟和禁烟结合起来。
1839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来到广东主持禁烟事宜。他在广州大佛寺设立“收缴烟土烟枪总局”,指挥禁烟。在查办过程中,他对烟商烟贩实行严惩,对烟民戒烟进行劝告。因体谅烟民戒烟困难,林则徐命人按照药方配制戒烟丸,规定给前来缴交烟具的人每人发一包,并亲自到大佛寺门口派发,这使更多烟民自愿加入戒烟行列。
药方利用了替代治疗原理
对于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出来的“林则徐戒鸦片烟方”,广州华佑戒毒医院院长杨勇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张戒毒药方的中医理论基础是非常扎实的,因为鸦片在中医里面是一种热气、“火毒”之物,食用过量的鸦片,可以导致人的肝、肾等器官受损。针对鸦片“火毒”的药性和特点,以及食用者对其依赖特性,研发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药物配制。
另外,从“林则徐戒鸦片烟方”的配方来看,两种配方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利用替代治疗原理。如忌酸丸方中使用了鸦片灰,刚开始用量大,之后逐步递减。从而达到脱毒治疗的目的。这种替代治疗原理对如今戒毒医院的脱毒治疗都具有借鉴价值。
还有就是,现在的戒毒治疗,虽未直接使用“林则徐戒鸦片烟方”的配方,但是通过这两个配方衍生出了包括“排毒安神汤”“清浊去毒丸”“济泰片”等戒毒药物。而这些戒毒药物或都参考借鉴了“林则徐戒鸦片烟方”配方原理,如去毒、舒肝、理气等。因此,可以说,“林则徐戒鸦片烟方”的配方是个戒毒药物的基础方。通过这个基础方,加上现代中药的提取规律和技术,研制出包括戒毒口服液、戒毒丸剂、戒毒片剂等现代戒毒药物。可以说,“林则徐戒鸦片烟方”是现代戒毒药物中戒毒原理的先行者,该戒毒药方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