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了一张表格,仅跑一趟,半天时间就完成了从企业开办到领用发票等15项业务。”在广东汕头市行政服务中心,前来办理新开办企业相关业务的李先生惊叹不已。

  营商环境优质、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是侨商对这座新“侨城”的评价;规划范围480平方公里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81亿元,存量登记注册企业3648家,总注册资本549亿元,是华侨试验区给汕头经济特区交出的靓丽答卷……

  “汕头华侨试验区有人才优惠政策的配套支撑,有特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我们对汕头投资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陈振治在去年12月举行的“侨梦苑”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侨居海外的潮汕同胞有千万之众,丰厚的“人缘”是汕头设立华侨试验区得天独厚的条件。成立3年多的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一个因“侨”而设的试验区,正推动鮀城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再次屹立潮头。

  行政服务中心:政府替企业“跑腿”

  6月15日,在汕头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不少前来办业务的市民正拿着手机扫“惠企便民政策二维码墙”。记者注意到,墙上共有41个政府部门的二维码,手机“扫一扫”便能查看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二维码墙左侧是24小时自助服务区,相邻的是市民共享图书角。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以来,行政服务中心推行重点项目审批代办制度,为企业方提供“保姆式”服务,政府替企业“跑腿”。

  “代办事项包括重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企业提交代办申请,由市行政服务中心代办员替企业‘跑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陈玩雪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截至目前,中心接收代办项目7个,已完成5个。

  中心管理办公室企业服务科科长朱伟洪介绍,审批代办制还包括协助汕头拟上市企业办理IPO所需的由职能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近期,汕头某网络科技公司拟上市,在上市前每半年需要办理一次IPO证明。该公司已连续两次向中心申请代办IPO证明。“这些证明涉及人社、房管、地税、消防、工商等近10个部门。一般情况,开完所有无违规证明需要五六个月。而我们代企业办理,不到一个月就能办完。”朱伟洪说。

  此外,中心正推行服务大厅升级改造。记者在服务大厅发现,综合窗口已在试运行,接下来将推动41个部门独立的专业窗口全部整合成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和“一网通办”。

  “办事群众递交材料到一个窗口即可办事,让信息跑起来,让群众少跑腿。”陈玩雪坦言,综合窗口的办事员要精通41个部门的业务,这样对每个部门的业务标准化要求也更高,“推动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能倒逼各事项更加标准化。”

  高标准的服务模式、高效率的服务速度正在使汕头经济特区尤其是华侨试验区更加“独特”,发展更为迅速。

  双创服务中心:让员工成为“主动创业者”

  6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航天卫星大厦火柴空间站创新创业基地的创业咖啡吧,这里坐满了人,有的站着在交流,有的紧盯电脑……华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咖啡吧的平常景象,常有一批创业者聚集在此讨论项目,或是参加创业培训讲座。

  华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是华侨试验区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该中心与广东航宇卫星科技公司合作打造火柴空间站这一创新创业开放平台。火柴空间站为入孵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管理咨询等服务。与一般孵化器不同的是,火柴空间站鼓励内部创业孵化,并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方向。

  航宇公司总经理邓文浩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发现、培养和选拔内部创新人才,鼓励其创业,让员工从单一的、被动的任务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创业者以及公司创新业务的合伙人。“为此,公司每年招聘员工也更注重有创业潜质的,希望能在公司工作一两年后,成为公司孵化的创业者。”

  据了解,航宇公司员工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在孵化期间可选择“停薪留职”“半停薪留职”和“带薪带职”中的任何一种作为内部创业的方式。火柴空间站为项目团队开放公司时空大数据平台,并组织内外部专家形成导师团队,为入孵团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

  目前,航宇公司已成功孵化了13家由内部员工创业的企业,并成为公司合作伙伴。作为创业基地的导师团队负责人,邓文浩希望能借助华侨试验区这一窗口,将创业团队的产品、技术、甚至是创业模式输送到东南亚的一些华侨众多的国家,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

  高端引领、创新引领、人才引领、发展引领一直是华侨试验区坚持的发展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试验区正以崭新的姿态步入新时代。

  试验区工会:当好职工的“娘家人”

  华侨试验区来了“娘家人”!

  2016年4月,试验区成立了工会委员会。去年8月,试验区工会招聘了两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这是汕头市首个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工会。

  据了解,为破解工会基层薄弱问题,汕头市工会开展“三个一批”建设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工会组织体系、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三个一批”是指一批社区(村)、园区工会联合会,一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一批“会、站、家”一体化的职工之家。记者从汕头市总获悉,华侨试验区工会在“三个一批”建设中走在前面,除了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还正在进行工联会的筹建工作。

  2016年11月,当华侨试验区工会工作人员将2万元爱心捐款送至汕头市潮阳区河溪镇南陇村的姚先生手中时,这位80后父亲落泪了。“这是我3岁女儿的救命钱,非常感谢试验区工会。”他哽咽地说道。据了解,得知姚先生3岁女儿当年7月被诊断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消息后,试验区工会发动工会会员捐款,募集了善款2万元。

  “试验区工会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慰问家庭困难或生病住院职工,与职工交流了解其状况。此外,还组织试验区职工参与免费体检活动、开展女性素养课程、组织员工参加技能竞赛活动等。”华侨试验区工会主席王导之说。

  王导之表示,试验区工会成立后,辖区内直管企业可通过试验区工会直接建立企业工会。有了工会组织,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切实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这样试验区的员工才会更有“家”的感觉,试验区也就能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改革发展也就更有活力。(记者 刘友婷 叶小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