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焦点审视新能源汽车

  两会代表和委员指出政策法规亟待完善,电池回收和基础设施配套要跟上

  中国早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今年3月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介绍,我国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产销第一。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总量超过180万辆。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以及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这无疑给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汽车人士在看到新能源汽车未来美好前景的同时,也在为当下的不足提出了种种思考。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汽车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存在电池回收、充电不便、政策跟不上等诸多难题。比如,虽然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80万辆,但动力电池的回收仍不成熟;再如,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规模将达500万辆,建设至少480万个充电桩与之配套,但实际情况是公众充电桩已建成70万个,个人充电桩面临电容不足等问题难以进社区。

  此外,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提升电池动力水平、推广甲醇汽车、统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标准等问题,也是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焦点1 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

  现状

  新能源电池回收问题多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已达153万辆,预计至2020年将超过500万辆。这将对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回收等相关行业,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

  虽然目前国家已制定了《生产者责任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级利用要求》等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但回收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新能源汽车回收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有技术、有资格的厂家难以收到动力电池,导致电池回收网络不畅通;从业企业良莠不齐,部分回收电池浪费严重,规模集聚效应难以形成等。

  建议

  强化机制、升级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虹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政策,将新能源汽车回收和传统汽车回收资质分离,同时进一步细化并提高动力电池拆解成电芯的技术标准、监管和退出机制;同时,建议统一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园区。

  陈虹还提出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他建议在政府的补贴政策中,规定在新能源汽车销售阶段,将其中一部分购车款或一部分国家及地方补贴,转入环保专项资金,在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后,政府再将补贴全部转移到整车厂,以促进整车厂完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机制和体系。

  此外,为防止新能源汽车车主自拆卸电池并在市场上非法出售的行为,陈虹建议在社会征信体系中,增加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动力电池编号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新能源锂电池的回收,难度主要体现在技术上,回收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设备与技术。他建议,在锂电池领域加大电池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尽快研究电池标准化并落实可追溯体系。